本书是新时期中国文化研究奠基者张岱年先生的集大成之作,首次全部系统地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给读者。它简明扼要地介绍了中国文化传统的脉络与体系,把中华民族精神概括为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它以哲学作为文化的核心来解读中国文化传统的核心价值、民族精神、社会传习等,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探讨中国文化发展的前途。它在中国万年文化传统中寻找规律,贯通了中国文化传统的智慧与当今人类社会的文化需求;在中国文化的人文特质与西方文化的神本精神的对比中,指明中外文明的互鉴。它对当今的读者传承中国传统,创新中国文化,是一本振聋发聩的启蒙书,也是当今中国人继承传统的学术普及入门书。
本书作者本书是朱应镐、陈方镛、雷瑨。此三人为晚清民国初年的联话作者。收录三人所著,辑录为“传统文化修养丛书续三”,《楹联丛话》之后,仿作颇多,除吴恭亨《对联话》之外,单是为《楹联新话》的就不下数种。本集收录晚清民国时期作者的《楹联新话》三种,体例与《丛话》相仿,资料却多有《丛话》不备者,如雷瑨《新话》,资料从鸦片战争到民国初年,笔记、野史以及报刊搜集,人称“靡不备载”,可称丰富。本书除繁简横排之外,内容体式均仍其旧,对于文字,明显的误植鱼鱼改正,也做了方便阅读和版面整齐的适当处理。
本书作者本书是朱应镐、陈方镛、雷瑨。此三人为晚清民国初年的联话作者。收录三人所著,辑录为“传统文化修养丛书续三”,《楹联丛话》之后,仿作颇多,除吴恭亨《对联话》之外,单是为《楹联新话》的就不下数种。本集收录晚清民国时期作者的《楹联新话》三种,体例与《丛话》相仿,资料却多有《丛话》不备者,如雷瑨《新话》,资料从鸦片战争到民国初年,笔记、野史以及报刊搜集,人称“靡不备载”,可称丰富。本书除繁简横排之外,内容体式均仍其旧,对于文字,明显的误植鱼鱼改正,也做了方便阅读和版面整齐的适当处理。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第三辑)为广西民族大学国学院院刊、广西古代文学学会会刊,重点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开研究,萃集理论界、学界的研究成果,关注国学对国民教育、道德建设、文化创造、生产生活的影响,提炼国学精髓,探讨国学的当代意义与价值,探索国学与马克思主义、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关系与结合途径,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本辑设有国家方略、儒学研究、古代历史研究、古代哲学研究、古代文学研究、古代艺术研究、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及区域文化研究、域外汉学研究、国学学者研究、国学教育及普及推广研究、学者访谈、序跋书评等栏目。
《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读本》对中华传统美德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对中华传统美德进行了翔实解读,对经典的道德论述进行了系统梳理,对历史上和当代的感人道德故事进行了挖掘整理,围绕修身、齐家、治国三方面精选了传统美德40条,对每条美德进行了概述,并选编了一些经典名句和故事进行说明,以期对中华传统美德进行发掘和阐发,发挥其当代价值,丰富我们修身处事和治国理政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
苗运周、葛海燕主编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读本》对中华传统美德进行了深入地研究,对中华传统美德进行了翔实解读,对经典的道德论述进行了系统梳理,对历史上和当代的感人道德故事进行了挖掘整理,围绕修身、齐家、治国三方面精选了传统美德40条,对每条美德进行了概述,并选编了一些经典名句和故事进行说明,以期对中华传统美德进行发掘和阐发,发挥其当代价值,丰富我们修身处事和治国理政的智慧和经验,养浩然之气,塑高尚人格,不断提高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
全书囊括了关于岩头村的文字与图片资料,图文并茂。全书详尽介绍了岩头村的村落风貌、自然生态、生产生活、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乡贤名士,通过这些文字,使读者对岩头村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民居布局、山水特色、古树名木、农业种植、文化教育、当地特产、民居建筑、风景名胜、工艺技艺、民间文学、家谱、重要诗文、知名人士等,有了具体的了解。丰富多彩的图片,进一步加深了读者对岩头村的印象。本书是一部了解岩头村历史人文的详实史料。
本书按照全年的节气和时序,从浩如烟海的中华诗词中,选取了365首可读性、艺术性、思想性俱佳的诗词,一日一首。 全书所选诗词以自然为主旋律,倡导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以爱国为主基调,弘扬中华民族的精气神。借助言简意赅的“注释”栏目,帮读者 好地理解诗词的含义。“作者”一栏简要介绍了诗作作者的生平年代、籍贯、字号、艺术特色等。同时,“金句”一栏因诗词有感而发,每首一句、每日一句,或谈人生,或品生活;或赏草木,或鉴人物;或抒己怀,或达他情;或讽世,或劝世,以期能与读者有所契合,对读者有所启发。
本书是华东师范大学陈卫平教授的个人文集。陈卫平教授主要研究中国近现代哲学,从教40年来,先后发表的学术论文有150多篇,科研成果曾8次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 成果奖,合作的科研成果获1998年度“五个一工程”奖,合作的教学成果获1993年度 二等奖等,成果颇丰。本书作为陈伟平教授的自选集,共分为四辑,围绕主题收录20余篇文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本书主要论证了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另一个来源——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对中国传统文化 部分的继承、发扬和发展。而且将中国传统文化作 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根本,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