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以来,随着党和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视与支持,以及文化建设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弘扬传统节日文化问题,也成为政府、学界及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关心的一项重大文化课题。2007年12月,国务院公布《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并自2008年元旦开始施行。这次国家法定假日调整,将几个重要传统节日纳入国家假日体系,不仅对于传承和弘扬包括传统节日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且对整个社会生活产生深远影响。去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明确提出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深入挖掘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无疑,这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
当春风的脚步踏遍原野的时候,我们向花神献上自己的祈祝,然后去郊游踏青;当夏雨的身影笼罩江河的时候,我们包好香甜的粽子,然后 去参加龙舟竞渡;当秋月的银辉洒遍大地的时候,我们供好兔儿爷,在豆棚瓜加下讲述团圆的故事;当冬日的飞雪点缀红梅枝头的时候,我们贴春联、放爆竹,迎接新春的莅临…… 就是这样,岁月在我们的 每一个日子都刻下了它的印痕,或深或浅,或隐或显;而人类,又在这印痕涂上了不同的色彩,有的单一,有的多彩。这印痕,这色彩,就是我们年年都要经 过的节日及其相关的文化传承。年年岁岁,岁岁年年,我们都要过这一个个的节。 我们的古人正是在一个个中国节的轮替中成长、成熟的,让我们承继传统,也在一个个中国节中成长、成熟……
《循环与守望: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诠释与解读》是作者在《中山日报?海外版》撰写的有关中国传统节日的专栏文章结集而成。全书精选我国传统节日中代表性、影响最广泛的十个,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叙述各个传统节日的源起和发展及在此过程中形成的风俗习惯,同时兼及各地过节的不同节俗,进而揭示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同时,书中配以精选的白描插画,内容上图文并茂,版面上清新素雅,兼具可读性和欣赏性。
本书简介中国的节日。节日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情感的重要载体。节日文化深深扎根于民众之中,具有强盛鲜活的生命力,历经岁月的变迁,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份珍贵遗产。一些重大的传统节日,尤其是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仍在民间广泛沿袭。中国的法定节日有元旦、 三八 妇女节、植树节、 五一 国际劳动节、 五四 青年节、 六一 国际儿童节、 八一 建军节、教师节、国庆节等。中国民族众多,各少数民族年节习俗丰富多彩,如藏族的藏历新年、 雪顿节 ,维吾尔等族的 开斋节 、 古尔邦节 ,蒙古族的 那达慕大会 ,傣族的 泼水节 ,彝族的 火把节 等。 Festivals are the carrier of the national soul and sentiment o f the Chinese people, and are also the essence of the national affinity and cohesion. The culture of festivals roots deeply in the people, and it thus shows its enormous vitality. In
《微读节气》是《三联生活周刊》主编朱伟先生近两年来、在微博中随节气变化而发表的生活随笔。随笔谈天说地,既是对东方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的新解读,又是在现代生活中返朴归真的新经历。为了完整地把古人随季而变的生活方式展现给读者,朱伟先生不但系统地阐释了一年中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的内涵和风俗习惯,而且还把我们中华老祖宗们留下的随春夏秋冬、农耕节令有感而发的诗词歌赋进行了重新的梳理。每两个节气历时一个农历月,每个农历月更是千姿百态,既有吃喝玩乐的各种活法,又有很多中国人的文史知识。这些内容,以每段不超过140字的微博体来描述,引起了网友的极大关注和共鸣,上千次的转发和评论的背后,渐渐兴起了随着朱伟过节气的新时尚。《微读节气》一书配以“网络最美节气图片”摄影师青简的作品,用现代的镜头画面感知
本书是语言学家许嘉璐先生代表作之一。因为现代人在阅读古书的时候常常遇到障碍,这些障碍往往并不是单纯由于古今语言的隔膜,而是因为对古代的生活缺乏了解造成的。本书就是针对这种情况专门撰写的。但是本书不是一本对古代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考证的著作,而是搜集了一般读者在阅读古书时经常遇到的问题,集中于介绍比较常见的服饰、饮食、宫室和车马方面。作者许嘉璐先生主要从古代诗文中把常见的事实加以概括,并力求通俗易懂地介绍给读者。本书由于实用性、可读性强,自出版以来深受读者欢迎,今年还进入了中小学生阅读书目。
主要记述中国传统的节日风俗和仪式从古至今的演变,其内容既有传承至今的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也有一些失传的节日如天贶节、十月朔等。作者在介绍这些传统节日的风俗时,尤其详细阐述了这些节日期间的饮食情况、奇闻逸事,这些阐述都是引经据典,有确切的来源和出处,对于了解和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大有裨益,同时也可以看到古人妙趣横生的民间生活,体味捕捉到中国传统文化精致及讲究细节的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