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祈福,上巳祭黄帝,清明祭祖,七夕乞巧,中秋团圆,重阳敬老,那么,端午呢?是防疫。以驱邪禳灾为主题的端午节,作为中国特色的卫生防疫日,完美地体现了传统中国社会的天人和谐观念,既具有民族性,更具有世界性。端午节到底是该祝端午快乐?还是祝端午安康?其实,快乐很重要,安康更重要。本书不仅介绍端午节的风俗、美食、传说、历史、传承,更通过精美插画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端午节的魅力。让读者不仅了解端午节的历史渊源、传承发展,还能了解一些跟端午节有关的诗词经典、传统习俗。
《节日之书》是一本解读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的知识读本和经典佳作,是知名学者余世存书写的属于中国人的 生活简史 。 本书解读了春节、元宵、上巳、社日、寒食、清明、端午、夏至、七夕、中元、中秋、重阳、腊八、年关、过年15个传统节日,从历史故事、思想传承、风俗礼节、文学作品、生活方式等方面,全方位讲述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精髓。 传统节日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是中国人的情感纽带。爱情和亲情,生离和死别,不同的节日中包含着不同的生活情绪。节日来源于时间,只有理解这些时间,才能理解我们那些源远流长、世代流传的庆典、仪式、信仰、禁忌。更重要的,只有理解这些时间,才能理解我们跟这个世界深刻的联系。 在日复一日的时间河流里,幸好有节日,让我们找到根系。用心温习每一个节日,从行动到仪式,从仪
端午历史悠久,节俗丰富,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关于端午的起源,有屈原传说、伍子胥传说、曹娥传说、马援传说等众说纷纭;关于节俗,有常见的吃粽子、赛龙舟、悬艾人,也有不太常见的炼剑、铸镜、采药、射柳、送瘟、赠衣、赠扇 在本书中,作者以史料为依据,从时间和地域两个维度,对端午的起源、节俗、文化、流变、现状等进行了细致地讲述,精心挑选与端午相关的高清古图近70幅,全彩再现悠久而活泼的端午。
本书内容主要由五部分组成:一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员丁鹏勃和北京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任彤对二十四节气民俗的阐释;二是 19世纪日本画家巨势小石《七十二候名花画帖》的手绘原稿;三是中国农业大学园艺学教授义鸣放对七十二候植物的鉴赏;四是每候植物配以两首古典诗词;五是附有二十四张可涂色黑白线稿。另外,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民间文学室主任、二〇一五至二〇一七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审查机构评审专家安德明作文推荐 。装帧设计方面延续《美了千年,却被淡忘:诗经名物图解》 书中书 的形式,裸脊锁线装订,三面朱红色刷边。图美、文美、设计美,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继承与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心之作。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 天、地、人 的和谐合一 思想,体现着中国人的间时智慧, 不仅为中国人的生产与生活提供了来自大自然的指引,也J王展出瑰丽的二十四节气丈化。 二十四节气文化涵盖了天文、地理、生物、 民俗、节庆、养生、文学、艺术、哲学等方方面面,是中华文化中鲜活、有生命力的重妥组成部分。不同节气的不同食饮、茶食、 焚香、插花 营造出的是精纹的东方美学生活方式。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智慧的集中体现,是展示我们祖先认识自然规律并用于指导农事活动和发展农业文明的窗口。 江南和二十四节气,这两个主题碰撞在一起会是什么样的呢?如何有机地把这两个主题糅合在一起? 作者从一个普通江南人的角度去观察和思考,再由小及大,透过绚丽多彩的节气画面去感受其背后所散发出的自然与文化之魅力。详细讲述了地处江南之地的桐乡在每一个节气时的风貌,通过大量唯美、写实的照片和朴实、准确的文字,展示了二十四节气中江南的生活日常,读之如徜徉在江南水乡之中。
那些我们年年热热闹闹过,却懵懵懂懂知的传统佳节,其实有着很多我们不知道、不了解、不熟悉的习俗、传说和风采。 于是,我们推出了这样一套书 中国节 系列,用有趣的故事、生活化的水墨画来讲述每个节日的前世今生、各地民俗,以及节日背后的美食和传承。
大团圆的结局、大团圆的意向、大团圆的人生理想,是中国文化的情结 正因为圆满的月亮,与人间情感生活有了这样密不可分的联系,我们的诗人才会发出 月是故乡明 的感慨。在一年的时序中,中秋节所在的是秋季中期,天气不冷不热,白昼与夜晚均等,农忙秋收已过,是时候好好享受生活,迎接即将到来的漫长冬季,并为来年绸缪打算了。秋高气爽,携一轮明月,邀约亲朋好友,在桂花香里,就着皎洁月光,品着丰收的味道。因此,中秋之美,美在普通人眼里,美在诗人笔下,美在画家纸面,是静逸而深情的,是多思而美好的,不似别的节日那样热闹,却远比其他节日更具特殊的人文气质。本书不仅介绍中国节的风俗、美食、传说、历史、传承,更通过精美插画让读者更直观地感受中国节的魅力。让读者不仅了解每个节日的历史渊源、传承发展,还能了解一
中华之美 丛书围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主题,择取其中15个专题分别加以介绍。这15个专题,包括以思想、智慧、艺术为主的 无形遗产 ,以工艺、器物为主的 有形遗产 ,以衣食住行乐为主的 民俗生活 ,它们精心构架,有机结合,勾勒出中国文化的一个总体面貌,并反映出 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 。 中国是一个节日大国。在悠久的历史、广阔的疆域和多样的生态下,中国各民族创造、传承和发展了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这些节日,是中国文化集中呈现的舞台和重要的组成部分。神话、传说、信仰、仪式、戏曲、音乐、舞蹈、饮食、工艺等构成中国文化的各种因子都离不开节日。它们承载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文化创造、社会机制和生活情趣。从节日里,人们满足着感观之欲,强化着群体的认同,实现着族群的繁衍,寻找着精神的安顿和
传统节日在中国人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是中国人的人情纽带,爱情和亲情,生离和死别,不同的节日中包含着不同的生活情绪。一本节日之书,就是一本中国人的生活简史。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文化传统的流失,节日的商业味渐浓文化味渐失,不少人呼吁:节日味淡了,没了。因此,找回我们的传统节日,成为一项非常有意义和价值的任务。 本书由著名学者余世存撰写,是目前国内*本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知识读本。相对于《时间之书》,本书更注重故事性和知识性,更贴近广大读者,书中从历史故事、思想传承、风俗礼节、生活方式等方面,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精髓进行全方位讲述,以学者的思想高度和文化深度将中国传统节日进行完美解读。配以著名画家老树画画专门绘制节日插图,精心呈现中国传统节日之美,是给当代人的*知识读本,对
《四时之歌:节气里的风物生活》 《佳节 轻文艺手账》
新世纪以来,随着党和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视与支持,以及文化建设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弘扬传统节日文化问题,也成为政府、学界及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关心的一项重大文化课题。2007年12月,国务院公布《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并自2008年元旦开始施行。这次国家法定假日调整,将几个重要传统节日纳入国家假日体系,不仅对于传承和弘扬包括传统节日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且对整个社会生活产生深远影响。去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做出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明确提出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深入挖掘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广泛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普及活动”。无疑,这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
春节,是中国人*重要节日, 春节,也是中国节俗*丰富的、气氛*火热的节日。 春节,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标识之一。 源于原始崇拜和祭祀自然神明的春节, 早已世代相承中形成了独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庭观、亲情观, 成为流淌在华夏子孙血脉里的一种文化基因。 正是这样的传承与延续, 春节才成为人们*为看重的传统节日, 成为承载回家团聚这一伟大主题的重要载体。
清新活泼的节气插画、歌谣般的节气介绍,适于书写的内文纸张,精巧别致的装帧,打造轻文艺手账
本书简介中国的节日。节日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情感的重要载体。节日文化深深扎根于民众之中,具有强盛鲜活的生命力,历经岁月的变迁,逐渐成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份珍贵遗产。一些重大的传统节日,尤其是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仍在民间广泛沿袭。中国的法定节日有元旦、 三八 妇女节、植树节、 五一 国际劳动节、 五四 青年节、 六一 国际儿童节、 八一 建军节、教师节、国庆节等。中国民族众多,各少数民族年节习俗丰富多彩,如藏族的藏历新年、 雪顿节 ,维吾尔等族的 开斋节 、 古尔邦节 ,蒙古族的 那达慕大会 ,傣族的 泼水节 ,彝族的 火把节 等。 Festivals are the carrier of the national soul and sentiment o f the Chinese people, and are also the essence of the national affinity and cohesion. The culture of festivals roots deeply in the people, and it thus shows its enormous vitality. In
唐代是中国节日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环节,不仅对汉魏以来传统节日体系进行了完善,而且呈现出新的时代特点。《中国社会科学院民俗学研究书系:唐代节日研究》是对唐代节日的专题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俗学研究书系:唐代节日研究》重视利用多种历史文献,从国家节日制度安排、宫廷与民间社会的节日生活等社会整体的角度,把握唐代节日,重点关注唐代新兴节日的兴起发展和传统节日在唐代的新变,以*限度地还原与呈现唐代节日文化的光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俗学研究书系:唐代节日研究》还创新性地引入节日生活微观研究方法,选取几位唐人为个案,对他们在节日生活中的行动及其影响进行深入考察。 由于唐代行动者在尊重传统的同时又具有纳异的广博胸襟,他们对节日活动的选择和实践丰富多彩。节日决定着唐人的生活节奏,
这是一本充满色彩与季节感的节气书。千百年来,二十四节气一直指导着中国人的生活与农业生产,是重要的 自然历法 ,也是中国人感知自然、配合季节生活的重要工具。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让节气不再是一首遥远的歌谣,而是真正融入人们的生活,与节气同行吧!This is a book on solar terms full of colors and sense of seasons. For thousands of years, the twenty four solar terms have been guiding Chinese people s lives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It is an essential natural calendar, and also a tool for us to connect with nature and live with the seasons. Not merely a song from the distant past, the solar term culture can be everywhere in our lives even today. Let s learn it, and live with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