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雕版印刷术的起源说起,在了解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印刷术之后,讲述唐宋以来古代中国越发繁荣的刻本技术和绘画技术,随着刻本和绘画的进步,版画逐渐走向历史舞台,并在宋明之际走上繁荣。本书涉及版画从书中插图到另立流派的全过程,时间涉及唐宋元明清,系统地梳理中国版画的渊源、流变与发展。在原文本的基础上增加大量自古遗留的版画实例,做到文图互补,以图证史,全景展现中国古代版画的灿烂与辉煌。不论是各代刻本的书中插画,还是历代以来的刻本画集,甚至于近年来兴起的木版年画,都在书中有所体现,跟随书中的图片,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中国版画自古以来的发展、变革以及其技术的进步。
从恢宏大气的石雕,到灵巧精致的玉雕,从天趣盎然的陶瓷雕塑,到别有洞天的砖雕,从浑然天成的木雕,到淳朴自然的泥塑,从风雅超然的竹刻,到厚重拙朴的金属雕刻,本书带你了解雕塑的品类与工艺,探析雕塑背后的文化,领略雕塑之美!
阿鸽是我国当代画坛一位杰出的女版画家,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彝族女艺术家,是少数民族艺术家的优秀代表。她孜孜不倦辛勤耕耘艺坛半个多世纪,硕果累累,蜚声中外。 本画册首次全面、完整地收录了阿鸽各个时期、各种风格的作品、访谈文章,梳理了她的“艺术年表”,同时还收录了多位著名美术家、学者和朋友们的文章和对获奖作品的点评,他们精彩的点评和专业的阐述,让读者更为深入地、系统地了解一个艺术家的成长过程和画作的内涵,更是一种美的享受。
本丛书精选山西境内拥有代表性、拥有视觉美感的壁画和彩塑,以图文并茂的方式解读作品的历史沿革、文化内涵、民风习俗、工艺流程与美学特色等,是研究中国山西壁画和彩塑的重要图集,也是面向大众、面向世界,介绍中国优秀物质文化遗产的系列图文读本,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收藏价值。本书是《寺观彩塑(唐五代宋)》分册。
本书是集人文社会学科中文艺学、美学、艺术学理论研究,在此基础上,科进行交叉、融合的深入研究新时期中国工业版画。新时期中国工业版画的美学问题主要研究范围有三个方面来进行建构:审美主体研究,审美客体研究,审美创造研究。《新时期中国工业版画研究》在国家人文社科艺术学项目基础研究之上研究工业版画反映现实新维度,体现中国工业化取得的重要成就,这三个维度是:一,人对自然的审美关系;二,人对工业社会的审美关系;三,人对自身发展的审美关系,本书把中国工业版画的研究引入到新的美学分支“生态美学”的研究范畴中。
作为18世纪时期法国博物学家,布封耗费40年时间完成了36卷的巨制《自然史》,对后世影响深远。正是在他的主导下,在其合作者E.L.多邦东和M.多邦东的协助下,由同时代法国著名的雕版绘画师弗郎索瓦-尼古拉·马蒂内完成了1008幅精致的雕版手绘插图。这套18世纪的鸟类图鉴丛书,自1765年陆续问世以来,距今已有二百五十余年的历史。 这1008幅手绘图包含973幅鸟类插图,35幅其他动物插图(28种昆虫、3种两栖和爬行类动物图和4种珊瑚图);其中包括1228只鸟、24只金龟子、23只蛾、61只蝶、1只变色龙、1只海王星苔虫、3只负子蟾、1只飞蜥、5只天牛、2只螳螂和4丛珊瑚。 其中有些鸟类,如马岛蓝鸠、马斯卡林鹦鹉、卡罗莱纳长尾鹦鹉、塞内加尔长尾蜂虎、留尼汪红鹀、大海雀等早已绝迹;而像法国小鸨、阿波罗绢蝶、白鹈鹕等在有些地区以及灭绝。因此,这些插图更显
本书意在给学习者在学习和实践中提供一个比较清晰的参照,获得达到创作目的之知识和技能的承载。换言之,也是意在提供一个阶梯或是一个新的起点,使学习者能在共享这些研究成果的同时,明晰规律,掌握技能,独立思考,灵活运用,演化出自己的艺术表现语言,实现自己创作的审美追求。
本书内容包括:彩色版画、人物、,风景与建筑、花卉、动物、飞禽、虫鱼及其他
海岱地区古代石刻,在中国文化史、艺术 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秦汉碑刻一半收藏在山东,北魏云峰群刻全国 ,佛教摩崖刻经规模宏大,举世无双。随着民族文化复兴战略的逐步实施,这批令人瞩目的文化遗产, 需要综合地介绍给广大民众,以强化全社会文化的精萃化意识。顾亚龙主编的《海岱石华(山东秦汉魏石刻书法艺术)(精)》综合介绍海岱地区古代石刻精品。
本书根据作者1929~1930年在东北大学讲授“中国雕塑史”的讲课提纲整理、配以图片编辑而成。当时考古资料还不甚丰富,作者也未亲临云冈、龙门、敦煌、大足等地考察,主要根据自己在欧美各大博物馆观摩馆藏中国文物的体会,参考欧美及日本学者的相关著述,提纲挈领地介绍中国不同历史时期雕塑艺术的特征及其发展历程。本书讲解雕塑发展历史,深入浅出,另辟蹊径。
本书根据作者1929~1930年在东北大学讲授“中国雕塑史”的讲课提纲整理、配以图片编辑而成。当时考古资料还不甚丰富,作者也未亲临云冈、龙门、敦煌、大足等地考察,主要根据自己在欧美各大博物馆观摩馆藏中国文物的体会,参考欧美及日本学者的相关著述,提纲挈领地介绍中国不同历史时期雕塑艺术的特征及其发展历程。本书讲解雕塑发展历史,深入浅出,另辟蹊径。
《五月的鲜花:庆祝上海解放****版画作品集》收录的版画分为八个部分,以上海解放为序曲,从真实人物到艺术人物,展现了不同上海人的艺术形象;以石库门、申城遗韵、上海建设、城市新貌,反映了上海的历史特征与新上海的建设成就;还有多元的市民生活,以及郊区风情。《五月的鲜花:庆祝上海解放****版画作品集》以上海解放以来的七十年为主体,展现了上海文化中的江南文化、红色文化、海派文化的历史基因,构建了一组多姿多彩、朝气蓬勃的上海城市景象。
《图说中国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好看》第四辑共6册,分别为:《寺观壁画·唐五代宋辽金》《寺观壁画·元明》《寺观壁画·清》《寺观彩塑·唐五代宋》《寺观彩塑·辽金元》《寺观彩塑·明清》。本书精选山西境内拥有代表性、拥有视觉美感的壁画和彩塑,以图文井举的方式解读作品的历史沿革、文化内涵、民风习俗、工艺流程与美学特色等。是研究中国山西壁画和彩塑的重要图集,也是面向大众、面向世界,介绍中国优秀物质文化遗产的系列图文读本,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 本册收录元明时期的永乐宫、青龙寺、水神庙、公主寺、稷益庙、云林寺、太符观、后土圣母庙等寺观的壁画。
海岱地区古代石刻,在中国文化史、艺术 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秦汉碑刻一半收藏在山东,北魏云峰群刻全国 ,佛教摩崖刻经规模宏大,举世无双。随着民族文化复兴战略的逐步实施,这批令人瞩目的文化遗产, 需要综合地介绍给广大民众,以强化全社会文化的精萃化意识。顾亚龙主编的《海岱石华(山东秦汉魏石刻书法艺术)(精)》综合介绍海岱地区古代石刻精品。
本书为“十三五”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项目《海外藏中国古版年画珍本》(11卷)的组成部分。《北美卷》被列入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分为2卷率先出版,首次集中收录了美国与加拿大的博物馆、研究机构和个人收藏的中国年画,以及当地学者的研究成果,刊布了大量未曾发表的新材料,主要分为年画图版和研究专论两个部分。1.年画图版:按照门神门画、故事戏曲、民俗生活、神像纸马四个题材分类,每一幅年画配文字说明,力求简单明晰地介绍作品的制作背景、内容、艺术价值及用途等,既有民俗风情、又有故事、传说,通俗易读,便于读者了解民俗文化。2.研究专论:“卷1”收录综述2篇,《年画在世界:海外藏中国民间年画的调查与研究》主要论述了中国年画在海外的收藏简况,《北美藏中国年画述略》介绍的是北美藏中国年画的概况。两篇文章综合了前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