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晋秘崖——中古野外石刻考察》收录了近年来刘勇在山西大地考察不可移动石刻文物的文章,它们从历史学、文物考古学、文献学等多学科角度切入,对石刻上的“文化密码”进行了学术考证、史料阐释和现状描述,让这些深藏于千沟万壑中的历史遗迹重新进入当代学者的视野。 全书按晋北、晋东、晋东南、晋中南的顺序梳理,所收石刻大多是民间所为,时代集中于魏晋到隋唐时期,以亲历考察与传世文献互证,并附大量实物图片,为山西文史、中国中古史研究提供了新的历史碎片和可靠资料。
敦煌日课是一套关于敦煌和敦煌艺术的通识类读物,全面介绍有关敦煌的方方面面,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活泼可爱的手绘图画,以及真实清晰的壁画临摹,讲述了354个不可思议的敦煌艺术小故事。让读者了解敦煌的历史、文化、地理、艺术、军事、建筑、风俗、神兽、植物、纹样、飞天、乐舞(含乐器)、壁画、颜色、日常与运动等多个领域的知识。第一册主题为万物有灵,细致地讲解敦煌壁画、雕塑等艺术中的各种元素;第二册主题为众神召唤,讲述了壁画中的故事、形象和敦煌艺术的创作过程;第三册则从丝路文明的角度,讲述敦煌的前世今生,探讨敦煌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姑苏版”又称“苏州版”,是指明清两朝在苏州地区印制发行的版画。它是继武林版画和金陵版画之后,我国传统版画历 又一个耀眼的高峰。“姑苏版”在雍正乾隆年间出现了一批受到西方绘画影响的木版画作品,这些作品讲究透视,运用排线表现影调,场面宏大,制作精致,且大多收藏在日本。日本学者于20世纪30年代开始对这批受到洋风影响的“姑苏版”作品进行研究,他们认为这批作品是“姑苏版”的典型代表,是兴盛期的标志。《洋风姑苏版研究》作者张烨认为,这批可称为“洋风姑苏版”的作品,不仅在形式上融合了中西方绘画,在内容上也杂糅了大量的风俗人情,形成了不同于文人画和乡村民间绘画艺术的全新艺术特色。《洋风姑苏版研究》分析其特殊形态和功用,这些作品应该是以日本为主要销售市场的外销类型作品。
大足石刻,是今重庆市大足区境内摩崖造像的总称。大足石刻现存雕像5万余尊,铭文10万余字。造像始建于初唐,历经唐末、五代,盛极于两宋,题材以佛教造像为主,兼具道教和儒家造像,被列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多达75处,是中国石窟艺术历史记录后一座丰碑。其中,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这“五山”摩崖造像,以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和保存完好而闻名于世,集中体现了大足石刻的基本特色和历史、科学、艺术价值。1999年,因“大足石刻美术价值之高,风格和题材之多样化,代表了中国石刻艺术的优选水平”等标准,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本书精选大足石刻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造像179幅,集中体现了大足石刻的艺术、历史、科学等价值,让读者对大足石刻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
“国美之路大典”系列是中国美术学院自1928年建校以来到2016年重要的建筑类历史文献、先贤名师论文选编。全书文字约35万(不含图片),图片约220幅。 杨奇瑞主编的《国美之路大典(雕塑与公共艺术卷雕塑中国开渠)(精)》是雕塑与公共艺术学院卷的第一册,全书分为五个篇章,详细记录了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从初建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发展壮大的许多历史节点的重要事件,全书以雕塑系名师李金发、刘开渠等历史文献和作品图片等勾连起这段辉煌的教育史。书中许多珍贵图像资料为首次面世,是一本图文并茂的近代美术史料读本。
《中国近现代版画:神州版画博物馆藏品集.7》由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等编
《战功图:艺术与皇权的交织:1762-1829》由张显飞著
你留意过身边的鸟吗?它们是世界上专享覆盖羽毛的物种,恐龙现存专享血亲,更是距离人类最近的野生动物,连接大地和天空的精灵。18世纪“博物学之父”布封《自然史》鸟类雕版画,基于全球鸟类样本,首次记录、首次命名:再现鸟类绚丽色彩、自然习性、灵动姿态:次堪比人类目前流星闪耀的科学壮举。经由全新整理编校,与现代鸟类学接轨,一手掌握600余种世界珍奇鸟类。
本书稿为丝绸之路石窟艺术丛书之一。全书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文殊山石窟的100多个窟龛。每个窟龛都有详细的文字介绍,包括编号、位置、时代等与壁画相对应的内容。图版尽可能全面地反映每个窟龛的总体布局、各个壁画的整体、每身造像的全貌及细部特征、壁画的全景画面及局部画面等。
本书是杭州飞来峰现存摩崖石刻近期新的系统性、集理性成果。杭州飞来峰造像是中国南方石窟艺术的代表,其全山330余处造像记及摩崖题刻,如唐源少良等题名、唐卢元辅诗刻、宋贾似道等龙泓洞题名、元永福大师造像记等,前后历经千年,是江南一带摩崖题刻最为集中的区域,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编者用近 5年的时间对飞来峰摩崖题刻进行深入调查,以近400张图片,全面反映了飞来峰摩崖的整体面貌,并在此基础对石刻文字进行了释读,对其内容、涉及人物生平、时代背景及其艺术特色进行了综合研究,是目前为止对飞来峰摩崖石刻最全面的记录。
该书系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延安鲁艺文化中心承办的延安首届木刻版画双年展图录,此次展出作品是从全国各地征集的一千多件作品中,由中国美协组织的专家组,通过初评和复评,确定了185幅精选作品。包括黑白木刻、套色木刻、水印木刻。注重思想性、艺术性和学术性,以开阔的视野,创新的思维,多元的风格和生动的表现,不断拓展和延伸当代木刻版画形式,丰富当代木刻版画的造型观和审美观,反映时代之变、中国之进、人民之呼。这些作品将在延安鲁艺文化中心展厅展出,按照画展惯例和中国美协要求,出版此次作品集。
本书介绍了综合版画艺术。相对于传统版画艺术,综合版画更加自由开放和多元,从物料基础、形态建构、语言表达到创作方法论及评价体系,表现出一种新的生成。它是对传统版画的延续与发展,并非是结构性的否定或逃逸,而是一种增值,呈现出一种发散模态。可以说综合版画与现当代艺术的出现与发展基本同步并理念交错融通,或可说其是一种“现代的”版画语言,对传统版画艺术的形式、内容、语言、功能及理念提出了新的解读与现时代的方案,使综合版画成为更加具有实验性的﹑承载现时代人类状况与社会现实的艺术形式。
本书为同名展度图录,选择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艺术家百余人,予理出。2212月8,"后印例—第三届C从国际版画三年展"在浙江展览馆开幕,展览展示了国内134位艺术家的235件作品。作品风格多样、题材丰富,既向传统术刻版画创作致数,也表现出国际杰出艺术家们在当今"后印刷"时代对新画艺术的思考与实践。本书全方位呈现中西方指画艺术过去"作为技术的印刷"到今天"作为艺术的印刷"的发展历程,书前则有(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两张两赵(漾兮、张怀江、赵延年、赵宗藻)"版块,书后展示了"艺术家书"版块,即由艺术家创作的图书。
本书共分两卷,分别收录《俟堂专文杂集》中的砖文拓本和除此以外的砖文拓本。《俟堂专文杂集》由鲁迅于1924年编就,共收砖文拓本173种,此次重新制图出版,并恢复1960年文物出版社版删去的周作人印章。此外鲁迅藏其他砖文以东汉刑徒砖拓本为大宗,这些拓本皆为陶斋所藏,鲁迅多次从琉璃厂搜购而得,加上其他杂砖拓片共300余种,此次集结为另一卷。本书一函两册,一个定价,一个版权,不分册销售。
书业海报与其他门类的海报一样,都是视觉传达的表现形式之一。由上海市书刊发行行业协会主办,上海联合书业会展有限公司、上海教育出版社协办的“好看书海报——上海优秀书业海报评选”活动,于2018年创办,2021年为第四届。在新冠肺炎疫情这一特殊背景下,活动从2021年5月开始启动,从征集到评选历时6个多月的时间,共有超过50家书店、出版社、图书馆的668幅/组书业海报参评,最终有246幅/组获奖。同时联合香港三联书店举办了设计师交流沙龙活动,甄选了48幅香港优秀书业海报选入今年的作品集。本书能为书业海报的设计提供很好的范例,极具参考价值。
黄小明著的《黄小明木雕艺术(精)/中国国家博物馆名家艺术系列丛书》以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展览“黄小明木雕艺术展”为底本编辑而成。 黄小明是东阳木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东阳木雕在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靠前批重量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书精选黄小明的木雕作品100件套,作品包括获得首届艾琳靠前工艺精品奖金奖的《乾隆宝座》,跟随“神舟十号”上天的木雕插屏《吉庆平安》,杭州峰会主会场屏风《忆江南》等,充分反映了黄小明先生在木雕艺术创作上的杰出成就和对国家以及地方文化艺术事业的突出贡献。
在现代版画创作中一些艺术家利用图像进行各种实践,摄影图像成为画面的主角,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他们无论采用何种手段和技法,都具有共同的点就是从摄影图像为出发点来创作新的视觉图像。作为艺术这种方法试图使图像介质可见,让图像可触可感、具有温度,也让版画通过图像的融入更具可读性。本书分为:照相与版画、数字技术与版画、设备与媒介、凹版制作、当代照相版版画艺术家的实践五个部分,详细介绍了照相铜版画艺术,并从版画家的艺术实践入手,以个案的形式解析不同的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