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金铁庵诗、词、联三种书的合集。原书均名以 百日通 。写作手法略同刘坡公的著作,分别简略介绍诗、词、对联的基本知识和写作技巧,眉目清晰,文字简洁;列举名家作品为例,就技法和风格逐一分析,指导写作,评点精到。此三种书的合集在民国时期均有较大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很少见。此次为标点排印本。
《年画研究 2024冬》分特稿、本期专题、文化研究、地域研究、珍品鉴赏、海外学术动态6个专栏,以年画为主题,对年画的研究与现状进行了专业的、系统的探讨,为年画的保护与发展提供理论的支持。该书共收录中国、俄罗斯、日本、越南等作者的相关研究文章17篇,年画内容涉及宗教、历史、文学作品、家庭生活习俗、日常生活与风俗、城市景观与山水风光、仕女、花鸟禽兽、游戏和儿童等,都是大众喜闻乐见的题材。
楹联是中国文学大家族中的重要一员,是“诗中 诗”,具有文字精练、平仄韵律对仗工整的鲜明特点 ,恰因其短小而更见作者之功力。《通赏中国名联》 的特点是“通”和“赏”,通过对大量楹联佳作妙构 的赏析,引导读者品赏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妙高佳,提 高文化品位;通晓楹联的发展,加深对中国楹联文化 意义的认识:滋润文化心理,培养文化兴趣,提升文 化修养。
《撰联指南》是关于对联撰写的专著。书中首先简略介绍对联小史,然后从基本概念出发,进而分类讲述对联的撰写技巧,涉及用途、对仗、修辞、掌故、风格等等,并以名家和自撰对联为例进行分析。篇幅不大,条理清晰,通俗易懂,易学易用。鉴于篇幅原因,同时附入其他作者(平襟亚或他人)的对联写作书籍一种。 此书只有影印本,尚无标点排印本。此本为标点横排本。
《刻在大门上的家风:北京门联集粹》书稿收入230幅刻在老北京四合院门上的对联。根据联文的内容,将这些门联分为十类,编成十章,分别为:华门仁里、家声世泽、古训持家、修身养性、抒怀明志、文章华国、礼义道德、颂世歌时、祈福求祥、共和维新。这些刻在门上的门联,既表达了主人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心愿,也成为主人及后代遵守的治家信条。本项目以“一个门联一个故事”的形式,讲述了门联所包含的家风对几代人的影响。
清朝末年帝国主义列强开始侵略瓜分中国,鸦片战争后的天津成为北方重要通商口岸。天津城被列强瓜分为九国租界,清末的洋务运动也多发源于天津。作为北方重要的通商口岸,天津汇集了众多海外资讯。石印技术传入天津,使中国传统民间年画受到沉重打击。后胶印技术传入天津,使中国传统民间年画受到沉重打击。后胶印技术传入天津,受西方商品广告的影响,由西方新美术教育和中国传统年画相融合而形成的新年画形式月份牌年画,虽然起源于上海,但天津的画家们也为此付出了艰若的努力。北方的天津也同样实践和见证了它的发展全过程,并留下了大批珍贵的史料。年画的发展文人画相比较更具深刻的文化内涵,它真实地记录了社会变革和历史的发展,真实地反映了平民的生活,社会现实和文化,记录了社会的变迁和重大历史事件,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以文辞讲究、音调和谐、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内容简练、意境深远等特点,成为与人们生活联系密切的文化载体。本书分为对联知识、节令对联、庆贺对联、宅第对联、行业对联5个部分,根据
从支离破碎、大小尺寸失当的老式字帖 升级到完整清晰、临摹装裱皆宜的复制原作 通览一代行草书大师传世条幅墨迹(53件) 启发当今大尺幅书法创作的不二法门 观赏 更加全面清晰 临摹 尤为精准便捷 装裱 即是大幅立轴
本书为赵佶草书千字文长卷,书写气势连绵,变化多端,是极好的学习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