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去的乡村记忆 温馨的博物之旅 本书用生动传神的写意国画,艺术地再现了过去乡村日常生产、生活中各类老物件200余种,犹如一座乡村文明的纸上博物馆。画中挥洒自如的行楷书法,与形象逼真的老物件相映成趣;清新活泼的说明文字,集知识性、趣味性、故事性于一体,使得书趣味盎然、温馨怀旧,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
即使世界再喧嚣、社会再浮躁,总有那么一些人,因为一份热爱、一份情怀、一份梦想、一份期盼,在坚守一种手艺、一种传统。即使过程艰辛、未来不可知,却从未放弃。因为这份坚守,他们在这个一切急速向前奔的社会里显得格外珍贵。 作者花费6年的时间,寻访了30多位中国传统手艺人,对他们的生活、工作进行了跟踪拍摄和采访,记录下了当下中国传统手艺人的坚持和梦想,以及他们的生存状态,和传统手艺的发展现状与困境。
手工印染技艺是中国染织文化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本书总结了作者多年来的设计和教学实践经验,作者通过大量的阅读和收集国内外相关扎染的文献资料、乡间考察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拜访与交流创作和教学实践,将现代服饰与具有浓郁的西南地域特色的传统扎染工艺,进行了结合。本书图文并茂,语言通俗易懂,步骤讲解和图例清晰,对扎染和型染这两种技法做了一定的梳理和介绍,对其具体工艺方式及操作方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本书既可以作为相关专业的高校教材,也可以作为手工印染设计人员、学习者和爱好者的参考书。
本书以唐宋装饰艺术的发展脉络为基底,以唐宋装饰艺术的各类载体为导向,介绍了我国传统装饰艺术的界定、特征和发展以及我国传统装饰艺术所形成的审美场;论述了唐宋瓷器的装饰技法和主题纹饰、唐宋瓷器装饰纹样的来源以及唐宋瓷器纹饰所反映的思想意识;对唐宋丝织装饰,麻织、毛织、棉织装饰,印染装饰和刺绣装饰进行了阐述;对唐宋金银器装饰艺术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唐宋缠枝纹装饰的典型纹样和艺术风格,可以帮助读者认识和学习唐宋装饰艺术。
教育是家长、校长、教师和党政干部普遍关心的社会根本问题之一。本书是作者经过几十年用脚做学问、用生命做教育之后凝练并萃取出来的。全书是语录体,语录短小精炼,共分三编:上编,教育之道;中编,教育之法;下编
陈彦卿著的《多元形式与传承--民间传统手工艺中的平面艺术研究》是一本关于民间传统手工艺的理论研究著作,本书重点论述的是关于剪纸、木版年画、皮影、民间刺绣与染织、民间服饰图案几个方面的内容。具体内容包括:民间传统手工艺概述与发展、镂空的平向艺术――剪纸、印刷的平面艺术――木版年画、活动的平面艺术――皮影、布面上的平面艺术――民间刺绣与染织、穿在身上的平面艺术――民间服饰图案。本书内容涉及范围广泛,结构合理,通过基本概念的引入,全面论述了民间传统工艺中的多种艺术,理论和实践兼其,条理清晰,内容丰富新颖,是一本值得学习研究的理论著作。
本书以普及和探讨中国传统“年”文化为核心,选取“年节”和“年画”两个研究对象,结合史学、民俗学、社会学、艺术学等学科知识对年俗演变历史、地域文化信仰、传统年画图形等信息展开充分详细的论述。
《天工开物》由明代宋应星编撰,是中国科技史料中保存较为丰富的一部古籍,是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该书根据“贵五谷而贱金玉”的思想原则,记述了许多生产技术及农业用具。全书分上、中、下三部分,共十八卷。该书虽然是数百年前的古书,却包括了中国古代从农业到工艺品制作方法的全套技术,对我国古代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总结。书中记述的许多生产技术,一直沿用到近代。自该书问世以后,曾先后被译成日、英、法、德等国文字广泛流传,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本书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为今天的读者阅览辉煌灿烂、博大精深的国学文化提供一条捷径,读者走进一片源远流长、光辉灿烂的文化天地,让读者感受到中国古代科技的力量与理趣,而将原著编译成了现代汉语并加以注释,进一步拉近了遥
本书是一本写给手艺人的手作经营书,内容包括手艺人定位、手作原创设计、手作拍照宣传、手艺人商业模式和个人品牌创立的方法等。本书的写作目的是帮助各个类目的手艺人实现手作技术自由、创意自由,最后达到变现自由。作者结合自己8年的手作创业经历,总结出适合手艺人各个维度能力爆发式增长的有效方法。无论是手作爱好者、手作副业从业者,还是全职手艺人,都能通过本书提升认知,获得心理能量和实用干货。学习完本书,手艺人能学会原创、拍照展示、包装设计、各种变现模式、宣传推广等,进而成为一名会赚钱的手艺人。
本书介绍了木版年画、扑灰画、纸马、内画、泥塑、面塑、糖塑、吹糖人、砖雕、瓷刻、微雕、木偶、皮影、蜡染、刺绣、织锦、剪纸、风筝、脸谱、面具等70种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其中收录了一些天津收藏家的藏品照片。
从敲击块石片开始,人类文明正是通过人手的不断劳作得以一步一步地向前推进,呈现出今天这样多姿多彩的景象。工业化以来的三百年,我们将太多的工作放任机器做去了,然而机器的制作毕竟过于生硬和整齐划一,当我们被这些生产线上制造的产品包围的时候,突然会发觉,生活变得缺少灵性、美感和古典的气质了。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四处寻访他们的祖辈们用手制作和使用过的器物。瓷片、玉佩、银簪、木器,一块木雕板、一把紫砂壶,甚至于一砖、一瓦,它们都经历过先人用手精心琢磨,保留有先人的体温,镌刻着我们民族的图腾。偶尔得之,就像珍宝一样地倍加爱惜,并在搜寻与把玩的过程中获得了极大的快乐与慰藉。 传统手工艺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玉器、丝绸、漆器、瓷器和明清家具等均为世界手工艺制品中的翘楚,在制
木雕是雕刻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实用性和装饰性。本书从中国木雕艺术的历史沿革、民间木雕的主要流派特点、民间建筑木雕的主要装饰题材与装饰主题四个方面进行论述。同时收集十几个省市地区,近40个品类,200余幅精美图片展示给读者,让您真正感受到中国民间木雕艺术的风采。每幅图片附有较详细的文字介绍,使本书具有较高的欣赏价值与实用价值。
紫城是由哪位建筑师主持设计建造的?我国很早记录建筑规范的书是哪—本?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之林中独树一帜,有没有典籍对建造方法进行整理和总结呢?中国古代有关于园林艺术的专门著作吗?清代皇族喜好大兴土木,由此催生了一部官方技术标准,你知道它是什么吗?…… 张章、石慧芳编著的《园林建筑》将一一为你解答! 《园林建筑》为中华很好传统文化知识的普及读物,主要读者对象为青少年。设问力求生动有趣、简洁通俗,贴近当代读者的阅读需求。回答注重知识性与趣味性,语言风格明快活泼,不做繁琐考究,适量引用古代经典,在原题的基础上有所扩展。
《图说中国传统熏画与剪纸》一书采用纯质纸全彩印刷,以图配文,以文释图,通俗易懂。作者运用第一手资料,对中国传统的剪纸和熏画进行了详细的叙说,使读者对中国传统剪纸、熏画艺术有所了解和感知,通过艺术的力量复原一幅幅在历史中沉淀的生活画面,具有很强的鉴赏性和收藏性。本书名曰《图说中国传统熏画与剪纸》,共有八章:第一章,古老的剪纸;第二章,剪纸的种类;第三章,各色剪纸;第四章,剪纸的传承;第五章,熏黑的剪纸;第六章,珍贵的熏画;第七章,熏画和剪纸的年代;第八章,各地剪纸。此外,还有一个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