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对很多人来说熟悉又陌生的。日常生活中常常用到的生姜、小茴香、花椒、桂皮、紫苏、薄荷等都是中药,中医诊所体验的针灸、推拿、拔罐等治疗方法都是中医疗法,图书馆和互联网还有海量的中医药学文献资料 然而,中医治疗疾病的机理究竟是什么?中医和现代医学的区别在哪里?中医是科学还是哲学?这些问题又是大家陌生的。 作者运用多年教学、科研、临床实践,对中医药学的历史渊源、基本概念、理论精髓、关键技术等做深入浅出地介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趣味盎然的故事带领读者走进神秘神奇的中医药世界。
《北京名医世纪传媒:儿童脑病中医独特疗法》由脑病中医专家魏建锋先生精心编著。全书共两篇,上篇为概论,共3章:章介绍中医脑病的病因、病机,脑病的中医传统治法,以及儿童脑病范畴、儿童生理病理特点和诊疗注意事项;第2章阐述诊治脑病的独特方法,包括作者探索发现的脑病病因、发病机制、自主创新的治法与方药等;第3章介绍作者临证经验与心得体会。下篇为医案选编,分9章介绍40多种儿童脑病的典型病例,有病历摘要及诊断、治法、方药,也有按语分析。《北京名医世纪传媒:儿童脑病中医独特疗法》内容原创,理论新颖,辨证思路清晰,治法别具一格,方药,疗效确切,具有的临床参考价值,适合儿科、神经内科、中医科及社区乡村全科医师参考使用,亦可供中医爱好者、患者家属阅读查询。
医学与文学的产生均与人类历史同样古老。中国古代文学与古代医学都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都与人类的社会生活与身心健康息息相关。涉医文学,顾名思义即是与医学有关的文学,或者说在文学中描写了医学知识,是医学与文学联姻的结果,是文学题材的一种,在总体上还是属于文学范畴。涉医文学在唐代得到了很大发展,却并非始于唐。郭树芹的这本《唐代涉医文学与医药文化》的写作截止唐代,主要论述唐代涉医文学。主要内容如下:传世文献中唐代的词、文、小说类涉医作品;传世文献中唐代的涉医诗;敦煌发现的涉医作品;主要论述唐代涉医文学反映的医学思想;唐代涉医文学创作的文化成因;唐代涉医文学对后世的影响。
竭宝峰、江磊主编的《中华偏方大全》是一本囊括了中国民间偏方的大全书。偏方自古以来就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欢迎,疗效好的偏方可以 简便快捷地冶好很多疑难杂症。《中华偏方大全》整理古今医书三百余种,收集偏方四千个。
本书是探讨我国公立医院门诊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研究成果。作者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门诊管理团队。 上海市门诊管理质量控制中心挂靠瑞金医院。本书基本内容框架来源于瑞金医院近年来的调研、承担的卫生政策课题以及管理实践成果。瑞金医院在门诊管理和研究方面成就显著,建立了完善的管理体系,形成了鲜明的管理特色,特别是在多学科诊疗、慢性病管理等方面形成了自身优势和特色,在上海乃至全国门诊管理改革中都具有代表性。 全书共分8章,总结了外门诊管理的理论体系与管理思路,介绍了我国公立医院门诊管理的理念设计与实践案例,以医院门诊流程再造过程为核心,全面展现了公立医院门诊管理模式的建设经历;并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深入展开门诊综合管理模式的理论探索,既参照理论不断优化和提高门诊管理模式的实践效果
当前,我国互联网+老年照护领域缺乏规范、系统的服务指南,制约了这一领域的规范化和长远发展。针对这一现状,北京大学护理学院尚少梅院长牵头编写了这本《互联网+老年照护服务》。本书共包括4个章节,分别是概述、互联网+老年照护评估指南、互联网+老年常见健康问题的照护指南、互联网+老年照护技术指南。主要从互联网+老年护理相关政策、老年综合评估、老年常见健康问题评估、老年安全风险评估、常见躯体问题及心理问题照护技术、安全风险照护技术、生活照护和特殊护理适宜技术等方面进行阐述,较为全面地梳理和总结了互联网+老年照护服务的 进展和成果。
本书是一本围绕草木题材的散文集。全书分为五部分,分别是草木有名、草木有咏、草木有书、草木有绘、草木有用。草木有名主要围绕草木的名称、正名、异名展开。草木有咏则围绕诗词、明清小品文以及近代作家笔下对于草木的描述、研究展开,赋予作者自身的体会。草木有书则对历代本草、草木著述及今人著述等进行研究。草木有绘则对历代的草木插画进行研究、评述,包括敦煌壁画中的植物、花鸟画中的草木、草木画谱以及本草著作插图等。草木有用则作者从药用功效、哲学等角度进行阐述,颇有新意。本书可供广大草木爱好者参考阅读。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不同胎龄新生儿体格发育国家调查的实施方案、新生儿生长标准制定方法的介绍;颁布不同胎龄新生儿8项指标(出生体重、出生身长、出生头围及身长别体重、体质指数、重量指数、体重头围比、身长头围比)的百分位数及标准差数值及标准化生长曲线供各类专业人员查阅及使用,并配以一篇综述性文章解读该新生长标准的合理应用。附录新生儿生长评价的国家行业标准。为更好的方便相关专业人员了解及使用该标准,并落实国家卫生行业标准的普及推广工作,特汇集成册出版。
《神经科学学科路线图》面向科学前沿,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需求导向,聚焦神经科学和类脑智能领域,梳理该领域的发展历程,扫描该领域主要国家的相关政策规划,分析该领域发展现状并预测其未来发展趋势。基于我国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需求,从基础神经生物学、神经精神疾病、类脑人工智能、变革型神经科学技术、相关支撑平台和政策保障平台6个方面进一步提出我国的发展目标,对神经科学布局优化与类脑智能等相关技术与产业的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陕西中医世家赵氏医苑,已经走过200多个春秋,医术相传已经历六世,祖祖辈辈以济世为业,活人无数。本书主要是以医案为切入点,是对赵氏医苑中医世家家学经验的总结。本书稿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介绍了赵氏医苑6代代表性中医传承人的学术思想与行医历程;下篇是本书的重点部分,主要以赵氏中医第五代传承人赵凤林主任医师行医50年来的临床典型病例所归纳总结出来的51个代表性医案,详细论述了病例的特点、辨证分析、诊治思路方法及预后。本书读者对象:中医专业的学生、中医临床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