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中宣部宣教局和光明日报社组织编写,在 核心价值观百场讲坛 文化传承发展主题系列宣讲基础上精心整理而成。樊锦诗、王旭东、王巍、孙庆伟、刘曙光、张志清、杭侃、刘斌8位文化领域名家,现场讲述红山、良渚、二里头、大运河、敦煌、云冈、故宫、中华典籍等热点历史文化遗产的丰富内容与精彩故事。 本书知识性、可读性强,广博开阔的文明视野、生动鲜活的文物史料、深入浅出的文化阐释,258张高清插图、33个精选视频,为你带来8堂引人入胜、精彩纷呈的中华文化通识课,带你纵览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体悟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不懂得传统的人,正如没有地图的旅行者,不可能远行。 北岛 《青灯》 礼仪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自古就被称作 礼仪之邦 。礼与仪各有其意,一个赋德于内,一个形之于外。礼仪在几千年华夏文明发展过程中,一直是世界认识中国的重要名片。礼仪凝聚了中华民族的向心力,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同时也构成了中华文化的独特性格。 本书作者海英长期从事礼仪教育及培训工作,对中华传统礼仪潜心研究二十余年。本书围绕行住坐卧、言谈举止、迎来送往等几个部分,全面讲述中华传统礼仪的内容及其文化背景,让人们认识到传统礼仪的价值精髓。此外,作者还特别专注礼仪的古为今用,从众多的环节中选出具有当代价值的内容进行详细解说,帮助人们学以致用。
紫禁城堪称中国传统建筑技术与艺术的典范,本书将此中国古代建筑的zui高成就一一剖析,并分类详解,涉及样式几乎囊括中国所有古建筑(宫殿、坛庙、园林、住宅),从总体到局部,详细图解堪舆风水、施工用料、工艺原理等营建细节,成此一本经典的建筑百科全书。
《故宫国宝100件》从故宫博物院馆藏的90多万件文物中挑选出100件,所涉年代上至商周,下迄明清,分为青铜器、书画、陶瓷、工艺美术、织绣五大类,每类每件都有精彩的解说,内容涉及文物的前世今生、发掘故事、制作流程等,图片细节丰富,角度独特,全面展示璀璨的中华文明。
备受年轻人欢迎的国学导师,傅佩荣教授全新力作!中国四哲经典系列新书,系列重磅作品之《傅佩荣讲庄子》。 老子开创道家思想后,庄子将之发扬光大, 他生于战国时代中期,其思想讲求顺应时代变化,随遇而安, 让自己免于外在的干扰和伤害。司马迁称庄子“其学无所不窥”,可见其博学多闻,聪慧异常,对各方书籍多所涉猎,以故事阐述精妙的人生哲理。 本书以浅显易懂的文字,探究庄子的人生哲学与丰富的寓言。强调外化而内不化。内心与道同在,就可以与他逍遥而游。
《理想、尊严与生存挣扎(元代江南士人与社会综合研究)》简介:元代江南士人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研究课题。在蒙古统治的社会环境下,江南士人政治上边缘化,生存环境恶劣,这是学术界的一个共识。不过,通过进一步的研究我们发现,元代江南士人仍然是一个积极的、有活力的社会群体,他们怀念南宋时期的人物和故事,他们更加有勇气争取生存条件,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施加对元朝政权的影响。在蒙古统治中心的元大都、元上都遍布江南士人的足迹,在江南地方社会,江南士人则进行了社会网络的构建和权威重塑的努力,在地方士人向地方乡绅转化的过程中,迈过重要的一步。申万里所著的《理想、尊严与生存挣扎(元代江南士人与社会综合研究)》从十个角度对元代江南士人的生存状态进行了全方位的探讨,希望能引起学术界的重视和学术对话。
本书为 个礼制类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中国礼制变迁及其现代价值研究”的结项成果,是对先秦至近现代礼制变迁的 系统梳理和总结。分为先秦编、秦汉魏晋南北朝隋编、唐五代辽宋金编、元明清近现代编四册,凡169万字。 本书 将1949年之前的中华传统礼制的变迁划分为:前礼制时期、王国礼制时期(海岱大汶口——龙山文化时期)、王权礼制时期(夏商周到战国)和集权礼制时期(亦可称为皇权礼制时期,秦统一到1949年之前);每时期又划分为若干阶段,并对每个礼制发展时期的基本脉络、礼仪重大变迁做了系统地归纳和考察。 本书在论述各时期礼制变迁的基本线索、情状的前提下,选择一些前后有联系、有着重要研究价值的礼仪形式加以深入研讨,以揭示中华传统礼制变迁的某些规律与特点,同时也显现出不同时期不同礼制的特点、礼制变迁与权力机
本书系汇聚著名摄影家郑云峰先生野外跋涉30年的心血,以5000张精美的图片、4开的宽大开本、8卷的鸿篇巨制,向人们展示了三江源——这一地球上*、海拔、*原生态的江河孕育地的30年变迁。冯骥才、葛剑雄、王鲁湘等文化名家撰写分卷配文,以文化人应有的担当,探讨河流生命与人类利益的关系,寻求构筑一种崭新的河流伦理与时代理念。该书的出版为中华民族留下时代的文化印记,为后世留存逐渐消逝的民族自然与文化的珍贵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