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驻外记者,埃里克 韦纳多年来在伊拉克、阿富汗和印度尼西亚等地撰写讲述人们不幸生活的报道。他注意到,生活在极不稳定的国家的不幸福的人的故事虽然动人心弦、激发悲悯,却也令人陷入失望。于是,他决心用一年的时间周游世界,寻找世界上幸福的地方。他探访了十个国家,依次是:荷兰,瑞士,不丹,卡塔尔,冰岛,摩尔多瓦,泰国,英国,印度,美国。在旅程的后,对于幸福,他有了与出发时全然不同的认识。
本书用意大利柑橘类水果的种植和栽培展示了一段出人意料的意大利历史,从2世纪香橼到达卡拉布里亚,到阿拉伯人在9世纪控制西西里岛,再到21世纪的慢食运动和先进的基因研究,书中探索了这些柑橘类水果奇特的过去和现在,它的精油在香水中的使用,伊芙雷亚橙子之战的原始暴力,黑手党早在巴勒莫之外的柠檬园中出现,有组织犯罪与柑橘产业之间的关联,等等。旅行写作与历史、菜谱、园艺和艺术交融,作者借助敏锐的观察、迷人的叙述、不经意的幽默和丰富的知识带领读者一览意大利文化、道德、烹饪和政治的过去,这是一段独特而内涵丰富的旅程。
什么是人的欲望?欲望源于 浪漫 的本能,还是与他人欲望的攀比?通过对《堂吉诃德》《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等小说的分析,本书为读者展示出一种欲望模式的 同构性 主体的欲望无法自发生成,主体始终摹仿着第三者的欲望。这个第三者可以置身小说行动之外,如堂吉诃德幻想中的骑士爱情,或诱导包法利夫人的浪漫小说;亦可内化于小说行动之中,如斯丹达尔和普鲁斯特的主人公,他们的欲望对象本身也是小说的人物之一。在主体和他的第三者之间,混杂着羡慕、嫉恨与竞争的情感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张力,正是这种张力推动了小说情节发展。基拉尔的欲望理论及其附属概念 攀附 逐渐被后来发展起来的实验心理学所证实,成为一种影响深远并得到公认的人类心理学模型。 本书集中于对塞万提斯、斯丹达尔、福楼拜、陀思妥耶夫斯基和普鲁斯特五
《世界**品鉴赏(珍藏版)》是介绍世界**品知识的普及读物。书中精心收录了160余款具有极高艺术价值、文化价值、鉴赏价值和收藏价值的经典**品,代表了世界**品行业的突出成就。编写团队着重介绍了这些**品的面世时间、市场售价、背景故事、设计特点等知识,并配有精致美观的插图,尽力展示其内外风貌。 《世界**品鉴赏(珍藏版)》体例科学简明,分析讲解透彻,图片精美丰富,适合广大**品爱好者阅读和收藏。
香水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文明的历史,对香气的追寻与冒险,反映着人类文明的进程。这是一部有着丰富鲜活气味的作品,似一场嗅觉的盛宴。作者带领我们从青铜器时代一路来到21世纪,领略香水文化的多姿多彩,也以香水为载体,帮助我们去理解各个时代、各类社会和社会中的人。正如作者所说,香水 反映了我们的社会,它使我们能以一种别样的、独特的方式理解社会的演变 。除了关于香水的详尽历史、文化渊源,本书还讲述了许多著名香水背后的故事以及知名调香师的故事。一幅幅手绘插图,也丰富了书中气味的层次。
美国是一个历史很短的国家,少有东方和欧洲的巍峨古迹。可是,一路漫游走得多了,觉得也有它特别的韵味。它的开拓者中有一批来自欧洲的思想者。他们从欧洲传承的思想,到了北美的荒原上,褪尽精美修饰,却有了实实在在的精神。随着他们留下的足迹,一边行走在朴素的土地上,一边阅读着他们留下的纸页发黄的字迹,同时把看来读来的一些体会,试着与大家分享。
《菊与刀》是二战后期美国人类学家鲁思 本尼迪克特奉美国政府之命,为分析、研究日本社会和日本民族性所做的调查分析报告,旨在为美国管制战败后的日本提供政策依据。 菊 本是皇家家徽, 刀 是武家文化的象征,本尼迪克特以 菊 与 刀 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亦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如爱美而又黩武,尚礼而又好斗,喜新而又顽固,服从而又不驯等等),由此入手,进而分析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及有关习俗,并指出日本幼儿教养和成人教养的不连续性是形成双重性格的重要因素。作者把日本文化的特征概括为 耻感文化 ,认为它与西方的 罪感文化 不同,其强制力在于外部社会而不在于人的内心。 本书自1946 年出版以来,在全世界引起了强烈反响,已经成为研究日本民族性的书,并被认为是社会科学研究直接运用于政治实际操作的杰出例证。
《西方那一块土:钱乘旦讲西方文化通论》主要内容是用历史学、文化学、社会学的方法动态地介绍西方文明的特点、形态、其发展的过程、演变的经历、各时期的不同表征及相互之间的关联等。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对西方文明有相对宏观同时又比较深入和系统的了解,懂得西方社会是如何形成的,如何变成现在这样,它的价值基础是什么,各时代的特征如何,各时期的文化成就及它们如何反映时代精神,人们应当如何认识当代西方文明和西方社会,等等。
凡是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器物。衣食住行,它们与我们朝夕相处,如影随形。一个人如何在生活中使用器物,就等于坦白了他过的是怎样的生活。而器物所体现的,便是工艺之美。《工艺文化》以此出发,探究了何为工艺、工艺的诸多特点、工艺为何是美的等诸多命题,成为日本民艺之父柳宗悦的经典之作。
巴黎是法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代表了法国的财富和实力,它吸引了外省人和其他移民的涌入,使这个城市的人口具有丰富的多样性,能充分体现社会差异和不同的世界文化。巴黎不应仅仅是有钱人的生活舞台,它的社会结构应是均衡的,否则会加剧社会不平等。本书旨在体现这种社会丰富性,启发读者理解这个充满生机但受到财富威胁的世界。两位社会学家为我们提供了巴黎15个街区的游览路线,讲述了这些地方的故事和习俗,如同在显微镜下研究了巴黎的小生意、移民文化、绅士文化和旅游文化等等。本书读起来像一本游记,作者对街区的描述十分生动,配以简洁的手绘地图,语言风趣幽默,观点十分犀利,为想了解巴黎社会的读者提供了一幅有趣的图景。
1730年代的巴黎,一群印刷业学徒发起了一场翻天覆地的屠猫仪式,他们折磨然后杀死所有他们能够找到的猫,包括他们师母的宠物猫。18世纪法国人的文化有珍奇的一面,也有寻常的一面,作者藉以邀请读者思索这一类的问题:为什么巴黎的一群工匠觉得对猫的大屠杀那么有趣?玩笑如何在旧制度的工人间发酵?同时,作者还选取了其他五个法国历史场景,分别基于几个单独的史料,从而揭露一个文化的万花筒视野,既熟悉又奇妙。 本书希望能够在历史学中引入人类学视角,但又警惕地不愿让人类学取而代之。在人类学的意义逐渐彰显的今天再来回望,达恩顿对方法论的尝试足以使他成为新文化史的开拓者之一。
《胜王瑜伽》包含两大部分,*部分是辨喜在纽约的演讲记录,第二部分是他对瑜伽经典帕坦伽利《瑜伽经》的逐句翻译、注释和评论。《胜王瑜伽》一书包含了英语世界中*个英文版瑜伽经,在世界瑜伽传播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次为吠檀多不二论传统确立了一条新的瑜伽道路,即胜王瑜伽之道。这一道路,为瑜伽契合现代主流的 梵我合一 或者 天人合一 这一实践哲学开辟了一条现代新径路。
何为卑贱?它存于主体还是客体?人的卑同感从何而来?是与生俱来的?还是来自社会,或是来自历史?它为何像幽灵一样纠缠不休?对诸如此类问题,作者朱莉娅 克里斯蒂瓦试图运用符号学和精神分析学相结合的方法来探索其奥秘。她的方法令人想到拉康,当然又有别于拉康。 全书分十一章介绍了卑贱的来源、人类心理上害怕什么、从精神的角度肮脏和污秽的含义、*经憎恶的符号学、除去世界的原罪、塞利纳:既非喜剧家也非殉道者、痛苦与□□、糟蹋我们无限境界的女人、非犹太毋宁死、在开始和无限之处、□□的权力。本书从卑贱的原分析人类对于肮脏、污秽的精神世界的理解,再来分析一些现实中人名认为□□、卑贱的东西的根源,□后归结于□□的权力的精神世界。
1942 年,葡萄牙里斯本聚集了许多等待前往美国的流亡者。一天深夜,两个素不相识的人在码头相遇。一人因没有船票而徘徊,另一人愿意送出自己的两张船票,条件是对方要听他倾诉至天明,故事就此展开。 送出船票的是德国人约瑟夫 施瓦茨,他因反对纳粹政权,被他做盖世太保的妻弟告密,关进集中营,后逃出德国,却冒险回国探望妻子海伦。海伦决定和约瑟夫一同离开德国。他们辗转瑞士、法国、西班牙,经过数次分离与重聚,逃过种种追捕与监禁,终于到达了里斯本,却在*后关头不能登船去往 应许之地 了 约瑟夫和海伦的逃亡之路是一首 由恐怖、喜剧、逃跑、官僚政治、绝望和爱情组成的史诗 。
法国大革命高举自由、平等、博爱的旗帜,为什么会走上恐怖统治的暴力?而彻底改变人类生活方式的英国工业革命,如何能得到相对平稳的过渡?这两个影响人类历史的伟大事件中充满了历史的偶然和无奈的吊诡,它们是如何发生和演进的?其中有什么我们未曾注意到的关键细节? 本书作者以 说故事 解故事 论方法 演方法 四个篇章,展示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分析其中可能蕴含的历史规律,带领我们拨开历史表象的层层迷雾,发掘事件背后更加本质的文化基因。
本书记录了英国驻外记者伊桑巴德 威尔金森2006年至2009年间在巴基斯坦的旅行见闻。从19世纪开始,威尔金森外祖母的家族就从欧洲来到印度,后来虽然离开了,但无论生活还是社会关系,依然与次大陆息息相关。威尔金森十几岁时首次拜访巴基斯坦,之后更是作为驻外记者到这里工作,在他外祖母的朋友贝古姆的帮助下,他开始探索这个处于社会不稳定和政治动荡之中的国度。他旅行到巴基斯坦边远之地,脆弱的健康状况并未阻止他的脚步。
西方人对天地、对自己、对别人的看法决定了西 方文明,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这些“为 什么”,就是支配西方文明的文化基因,也就是《西 方文明的文化基因》讨论的主题。 在轰轰烈烈地讨论“洋为中用”之前,我们首先 要知道:“洋”究竟是什么?西方的“自由”、“民 主”、“资本”、“法治”,包含着什么样的文化基 因?诞生在怎样的背景之下?会把西方文明带到哪里 ? 可以想象一幅今天的地图,西端是美国,东端是 俄罗斯。追求个人自由的强度西高东低的倾斜;追求 人人平等的强度东高西低的倾斜;交叉点在英、法之 间。过去百年来,西风逐渐压倒东风,自由压倒平等 。东西之别可以通过追溯文化基因如何结合了时代心 态、民族性格和历史背景与契机去解释。 从西班牙到法国、到英国,再到美国的霸权交替 ,都是约130年
本书以北美铁锈地带的废墟为切入点,描写了作者三年多来为了拍摄废弃建筑物,深入北美铁锈地带的各大城市时发生的有趣的探险故事,还发掘了一些隐藏在建筑物背后的故事,并讲述了她观察到的美国一些城市的居民生活见闻,以及由废弃建筑物的成因和发展而引起的对城市建设和规划的思考,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北美各国的发展状况、风土人情。
强调礼节、秩序及仪式,温柔文雅、合群顺从的日本人,其大众文化中却处处糅合了*病态的暴力与色情美学。以 家庭 为价值判断的核心,对 母亲 父亲 形象的期望、幻想,造成日本人对性别的焦虑与矛盾。男性对 母性 的渴望、对女性力量的恐惧,以及对女性性欲的忧虑,通过谷崎润一郎、吉行淳之介、沟口健二、铃木清顺等人的作品展现无遗。而重视合群、强调集体的日本人,个人内心情感与自我主张在社会规范与社会期许面前毫无作用。群体和人际关系的束缚,造成在义理人情之前,道德、法律都需退让,进而说明日本人往往缺乏个人责任承担意识的民族性。 《日本之镜》通过对电影、戏剧、文学、艺术和神话传说鞭辟入里的分析,剥开附在日本文化表面的层层面纱,解释日本民族这些两极又矛盾的文化特性,同时勾勒出日本人如何映照出自身的样貌。
《毒药手帖》是一本以 毒药 为主题的西方文化史研究散论。全书主要围绕毒药的演变和历史上以欧洲为主的毒杀事件,逐篇谈及了古代巫术,古罗马 中世纪政权更迭的秘密,毒杀者的性别、职业和心理特征分析,文学名著中毒杀桥段的史实由来,医学解剖对法庭判决的影响,近现代生物化学的发展对解毒的促进作用与反作用等等。
正冈子规是日本近代俳句的重要改革者,成就直追日本俳句 三圣 松尾芭蕉、与谢芜村、小林一茶。 正冈子规一反传统俳句套式,提倡根植于现实、表达诗人 真诚 感受的新俳句。他善于捕捉事物的本质及美感,积极使用新名词,语言极为简洁当代。 本书从正冈子规所创作的上万句俳句作品中遴选400余句,按年代先后编排,并用中文译文辅以日语原文、读音及简注,以助鉴赏。
《武士道》一书是作者于1899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养病时,有感于外国人对日本的传统武士道知之甚少,为了向国外介绍而用英文写成的。由于作者本人是一个在幼年时亲自接受过武士道传统教育的日本人,因此,正如作者所说,他在介绍时,与别的外国的日本研究者至多只不过是个 辩护律师 不同, 可以采取被告人的态度 。的确,我们在读到他所系统介绍的武士道的种种方面时,颇有入木三分之感。同时,由于作者是为了向国外作介绍而写的,行文中大量引用了西方的历史和文学典故进行比较,所以就更便于外国读者阅读和理解。正因为如此,《武士道》一出版就引起了外国读者的极大兴趣。据作者自序说,当时的美国总统西奥多 罗斯福不仅自己亲自读了此书,还以此书分赠其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