冈仓天心在20世纪初旅英美期间,意识到西方人对东方世界充满了荒谬的想法及误解,因此相继用英文写下《东洋的理想》(The Ideals of the East,l903)、《日本的觉醒》(The Awaking of Japan,1904)、《茶之书》(The Bookof Tea,1906),并称为冈仓天心的 英文三部曲 ,前一部刊行于伦敦,后两部刊行于纽约。 三部作品中,《茶之书》的影响晟大,有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瑞典语等多种译本,并入选美国中学教科书。该书在为冈仓天心赢得世界性声誉的同时,也向西方世界谱写了一曲意味深远的以 茶道 为主题的 高山流水 。 茶道 为日本传统美学之精髓,作者文笔清雅隽永,蕴藏文人气息,带领读者一窥日本古典美学的世界。
本书用轻松简洁的语言、精美生动的图片,介绍了英国的风土人情、文化宗教、休闲娱乐、美食佳肴、社交礼仪、言行宜忌 帮助您感受一个真实的英国,体验一次完美而难忘的英国之旅
本书用轻松简洁的语言、精美生动的图片,介绍了德国的风土人情、文化宗教、休闲娱乐、美食佳肴、社交礼仪、言行宜忌 帮助您感受一个真实的德国,体验一次完美而难忘的德国之旅
这是一本日本人自己对武士道精神进行全面诠释的经典名作;是外国读者和日本问题研究者深入了解日本、认识日本民族精神、探讨日本文化传统和民族特性的书,在世界的日本研究书目中占有重要位置。 《武士道》一书是作者于1899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养病时,有感于外国人对日本的传统武士道知之甚少,为了向国外介绍而用英文写成的。所以,我们在读到他所系统介绍的武士道的种种方面时,颇有入木三分之感。正因为如此,本书一出版就引起了外国读者的极大兴趣。由于作者本人的立场所限,书中有些观点值得商榷。
二战临近尾声的时候,摆在美国眼前的有两个问题:日本会不会投降?对日本能不能用对德国的办法? 为了制定最后决策,美国政府动员了各方面的专家来研究日本,提供资料和意见,其中包括了本书作者、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 美国人或者更多西方人眼里不可理喻的一些行为,恰是本尼迪克特用来解析日本文化本质的范本。书名中的“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士文化的象征。“菊与刀”的组合,象征了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如爱美而又黩武,尚礼而又好斗,喜新而又顽固,服从而又不驯等等)。 本尼迪克特在二战结束后写成《菊与刀》。《菊与刀》共13章:从对战争的看法讲起,讲到明治维新,再分述日本人风俗习惯、道德观念、一直到怎样“自我训练”(修养)和孩子怎样受教育。全书夹叙夹议,抛开了对樱花、茶道、武士道等煽情描述,更多是对家
这是是一部图文并茂的有关英国文化的散文和摄影集。它汇集了作者的14篇散文和在实地拍摄的159幅彩色图片,从文化视角介绍了英国的艺术文化,涵盖建筑艺术、文学、绘画、雕塑和蜡像,有选择地记述了艺术之都伦敦、莎士比亚故乡斯特拉特福德、学府和古城约克的文化见闻。如果说书中的散文是以文学随笔记述英国艺术文化,那么书中的摄影图片则是以视觉印象展现英国艺术文化。
这里没有一个故事是笔者杜撰的,这些故事曾真实地发生在我们身边。故事的主人公都还示成年人。他们有的在不知不觉中陷入除境,有的遇是身不由己地走向歧途。这里,我们隐去他们的真实让你警醒。要知道:危险有时来自外界,有时候也会来自于你自己。但,你必须记住,当做出险来临的时候,在勇敢地面对!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世界上惟一长期绵延不绝而从未中断过的文化,是人类文化最辉煌的组成部分,为人类文明奉献了无数璀璨的瑰宝。中华文化在其历史发展中,充满了辉煌与苦难、成就与挫折。这一切,不仅维系着每个中国人的心,决定着我们的思想感情,而且影响着众多异域文化的发展进程。因此可以说,中华文化既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精神支柱和文化基础,也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财富。 《中华文化学院教材:中华文化概要》从中华文化的发展形成、特点等介绍了中华文化,并以中华古代的文学、哲学、艺术等入手,结出中国文化丰硕的成果。《中华文化学院教材:中华文化概要》引人遐思,特别注意把中华文化放到鲜活的日常生活中去考察。帮助读者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是了解生动的中华文化、培养人文素质的理想读物。
无论历史是以何种方式书写,无论历史的叙述方法有多少种,探寻曾经存在的历史真实、解开历史谜团,始终是研究者的兴趣所在,也为使命使然。就如西汉初年白登之围,陈平到底使了什么“秘计”,才让刘邦成功脱险?著名的“孟嘉落帽”典故,这位陶渊明的外祖父,他落帽的龙山到底是哪个?细节的魅力不可抵挡,意义不容小觑,固有的历史看法,会藉此改变。就像对司马懿“不欲屈节”的解读,其隐含的意义因此呈现。而那些历史的“见证者”,更是历史想象的凝结体,就如美国宾大博物馆所藏中国陵墓石刻。五月,西方的母亲节即至,东西方、海内外,关于尽孝、孝道,也是不同的理解和争论,此际,看二十四孝故事在日本的流传,更易引发我们的思考。
大自然和人类在古老的地球上44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给后人留下了无数珍贵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后人在瞻仰那些辉煌硕果时,不禁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先人的聪明才智而叹服。今天,那些自然和文化遗产依然闪耀着璀璨夺目的光芒,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享有的财富。为了保护这些自然和文化遗产,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法国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以确保这些遗产能够永久传承。 本书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中精选了其中一部分,分为亚洲、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五个篇章,每部分都以精美细致的语言精心描绘其动人魂魄之处,使读者了解自然和文化遗产的博大内涵和精深潜质。同时本书采用画质优美、内容丰富充实的图片来展示自然和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让您享受一场唯美的视觉盛宴。 希望读者在本
自从有人类记载的历史以来,服饰或者更通俗的说穿着,就被看作是和食物、住所一样,是人类的基本的需要之一。但是,人们从来都只是从实用的角度去看待服饰,去理解服饰,而常常忽略了眼饰本身作为人类生活的一部分,它也有着自己特定的意义。因为每个人都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有着和别人不同的需要,同时这种需要也要通过与众不同的方式来得到满足。而服饰就和个人的需要和情感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书分别介绍了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以及阿拉伯民族的一些主要国家的民族的特色服饰和品牌服饰,相信读者能从中获益。 本书主要分为六大部分十四章来介绍国外一些关于服饰的知识,希望读者能够从中获益。
这本《理性德国》由埃克哈德·伯恩斯坦著,武海霞和武银强译:德国是一个让人心驰神往的国家,这片土地养育了多如繁星的英才,如革命导师马克思,音乐家巴赫、贝多芬、勃拉姆斯、瓦格纳,哲学家康德、黑格尔、叔本华、尼采,同时在这片土地上诞生了爱因斯坦、歌德、席勒、托马斯·曼、黑塞、格拉斯、布莱希特等声名卓著的人物,就像女作家斯塔尔夫人赞誉的那样,德国是“诗人与思想家的国度”。理性与激情是这个民族最显著的性格特征,因此逻辑思维的缜密性与行动上的热情实干使德国人在世人的眼中显得格外。《理性德国》作者作为一名德国人,以极其审慎的态度和新的视角,多层次、全方位地介绍了德国历史和文化的方方面面,让我们透过作者的笔触,感受德国人的理陛和激情。
人们都知道,在已失落的各古代文明中,古罗马文明是伟大的一个文明,从来没有哪个文明能像古罗马那样,创造出那么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生活,或许正是由于古代罗马太伟大,太文明的缘故,人们对它总比任何其他文明更感到难以释怀,也充满着好奇。古罗马人到底是如何生活的?他们何以偏偏喜爱像“角斗”那样的杀人,流血的游戏呢?本书的作者长期从事古代罗马史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他以生活简练的笔调,多侧面地描述了古罗马的文明概况,读完本书,相信你一定认为:那曾被誉为“永恒之城”的罗马,的确是与世永恒的。
本套丛书具有以下特点: 一、创新! 我们的“人文素养读本”不单单是内容的堆砌,而是一条主线下的体系创新。由此及彼,由内及外,让我们在阅读中逐渐体会到人文的精神,获取知识的营养。 二、精深! 我们约请了在京的数位学有所成的博士来编撰此书,并约请了数位名家对此进行把关和评审。深入浅出与精益求精有机融为一体。 三、易懂! 阅读应是一种乐趣。为此,我们从图片的选取到内容的排版都尽量考虑读者的阅读体验,让他们在随手的翻阅中真正学到知识体味乐趣。 总之,我们期望用作者编者这一年多来的努力,成就我们“扬人文之帆,渡素养之舟”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