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水的历史,就是一部人类文明的历史,对香气的追寻与冒险,反映着人类文明的进程。这是一部有着丰富鲜活气味的作品,似一场嗅觉的盛宴。作者带领我们从青铜器时代一路来到21世纪,领略香水文化的多姿多彩,也以香水为载体,帮助我们去理解各个时代、各类社会和社会中的人。正如作者所说,香水 反映了我们的社会,它使我们能以一种别样的、独特的方式理解社会的演变 。除了关于香水的详尽历史、文化渊源,本书还讲述了许多著名香水背后的故事以及知名调香师的故事。一幅幅手绘插图,也丰富了书中气味的层次。
香水之于人类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它环绕我们,诉说个性,唤醒回忆,展示品位,让我们联想到某些品牌的尊贵之名。优雅背后,每一缕香气都有来处,栽种、深耕、摘集、采脂、采伐、萃取、蒸馏 采香者不畏变幻的气候、贫瘠的土地、波动的经济状况与政局日夜辛苦劳作,为调香师的调香盘呈上丰富而有层次感的天然原料,激发他们卓越的创作灵感。 本书作者罗克作为全球最大香料制造企业的采购部总监,频繁穿梭于调香师与采香者之间,为彼此需要却又完全割裂的双方搭建起一座信任的桥梁,为前者提供独特与优质的原材料,为后者确保长期而稳定的采购需求。他带领我们跟随他的足迹,近距离观察香水在装瓶之前所经历的重重困难与奇闻逸事,呼吁我们珍视采香者历史悠久的传统技艺,保护大自然并非永不枯竭的馈赠。
阿拉伯新娘手中的石榴果,辗转染红了武则天的石榴裙;中国的 花中宰相 芍药,有着一个源自古希腊医神的拉丁名;《奥德赛》里的希腊人,早已披上了 长羊毛的树 上采摘并织成的丝绸衣 文明就是这样你来我往,新鲜的血液相互交换,在那条风吹耳闻的古道上生发出无数传奇般的故事。 本书选取经由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十二种植物 小麦、葡萄、石榴、曼陀罗、黄瓜、红蓝花、枣椰树、水仙、甘蔗、淡巴菰、大蒜、芒果,以及由中国传入西方的四种植物 桃、杏、芍药、桑,为你详细读解它们的 旅行 足迹、多样变迁以及在不同文化谱系中的象征意义;同时带你步入一幅幅中、西对照的历代名画,兼容并蓄中一睹植物在神话传说和历史现场倾情演出的无穷魅力。
灯塔矗立在海天之间,经受着海浪和海风的击打,守护着人类世界和混沌水域之间的边界。它们所处的位置能唤起人们的共鸣,它们的孤立和坚韧使其成为复杂的隐喻。很少有其他人造建筑拥有这种奇特的吸引力。 灯塔如何成为我们熟知的强有力的象征和隐喻?又何以激发出人类如此深厚的情感或依恋?本书深入人类的观念和情感史,考察灯塔在人类文化中的象征意义,探讨不同维度上的 心灵的灯塔 ,试图解答人们何以对灯塔抱有如此迷恋之情,灯塔又如何激发了人类的想象。
尚书郎在朝堂上含的 口香糖 鸡舌香,故乡远在太平洋中央的热带火山岛;印度佛教仪式中熏燃的苏合香,在唐代中国化作一种柔美的舞蹈;没药是古代中国人的止痛剂,也是耶稣受难的象征物 文明就是这样你来我往,新鲜的血液相互交换,在那条风吹耳闻的古道上生发出无数传奇般的故事。 本书选取经由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十四种香料 胡椒、丁香、安息香、乳香、沉香、郁金香、苏合香、龙脑香、旃檀、肉豆蔻、肉桂、合欢、没药、龙涎香,为你详细读解它们的 旅行 足迹、多样变迁以及在不同文化谱系中的象征意义;同时带你步入一幅幅中西对照的历代名画,兼容并蓄中一睹香料在神话传说和历史现场倾情演出的无穷魅力。
1956年,讲谈社出版了加藤周一论日本文化的代表作《杂交种文化》(日文书名:雑種文化),副标题为 日本的小希望 。全书收录《日本文化的杂交种性》《杂交种日本文化的希望》等多篇评论文章,从比较文化学角度分析了日本文化的特点。加藤指出,英、法文化是纯种文化,日本文化则是典型的杂交种文化。海外学者对加藤的部分观点持有异议,指出英、法文化并非纯种文化,也是多元文明长期融合的结果。对此,加藤在之后的研究中有所回应与补充。 这是日本学者首次提出 杂交种文化 的观点,此书一经出版就引起了学界和社会上的广泛关注与讨论。日本学界评价加藤周一是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人,其敏锐的洞察力和细致的分析能力令人惊叹。1974年,经作者调整篇目,讲谈社以文库本形式重新出版该书,使之成为很受读者欢迎的版本。《杂交种文化》现已成
在西方,很长一段时间里,黑色一直属于色彩之中的一种,在各种色彩体系中,黑色都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白色分别位于色彩体系的两极。然而到了近代初期,黑色的历史出现了转折: 随着印刷术的发明、雕版印刷图画的传播以及新教改革,黑白两色的地位逐渐变得特殊起来。数十年后,牛顿发现了光谱,这个新的色彩序列逐渐深入人心,而在光谱之中,并没有黑色和白色的位置,于是在大约三百年的时间里,黑色与白色不再能被称为色彩了。尽管如此,到了20世纪, 首先在艺术领域,随后是社会认知中,最后是科学领域,人们逐渐重新将黑色纳入色彩世界之内。 本书是米歇尔 帕斯图罗 色彩列传 系列的第二部,这部著作以黑色在欧洲社会的漫长历史作为主题,一方面关注与色彩相关的社会文化习俗(词汇、染料、服装、纹章),同时也关注色彩在纯艺
辣椒不仅是一种流行趋势,还有着迷人的历史。 从美洲的一株野生植物出发,搭乘16世纪殖民者的航船来到欧洲,成为伊比利亚美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继而沿着东方的贸易商路,与芥末、胡椒相遇,大大提升了印度半岛美食的观赏性与口感;之后又在欧洲大陆中部和东亚各国传播开来,成就了口味独特的匈牙利牛肉汤和 色红,甚可观 的中国菜 如今,世界各国的零售货架上都摆满了五花八门的辣味品。 辣椒给那些饮食单调、口味平淡的地区带来了诱人滋味和丰富营养。 在食物全球化的风潮中所向披靡,产生了人类食物史上一种复杂、奇特的嗜辣潮流。 辣椒还经历了非比寻常的文化之旅。 它是来自地狱的烈焰之火,也是情欲和性感的象征; 它是代表邪恶的魔鬼菜,是诉诸暴力的武器,也是抵挡恶灵的护身符; 它成就了超级英雄,是男子汉气概的象征,
《国菜:环游世界寻找食物、历史和家的意义》以一场引人入胜的美食与身份认同之旅,探索了国外 迷人、 标志性的法国、意大利、日本、西班牙、墨西哥和土耳其等 六大烹饪文化,巧妙地将美食、历史、政治交织在一起。作者安妮亚·冯·布连姆森曾获得三项詹姆斯·比尔德奖,撰写了有关俄罗斯、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美食的 食谱,以及她享誉 的回忆录《掌握苏联烹饪艺术》。她前往六大美食之都,寻找食物背后的真相——“我们就是我们吃的东西”;从世界 厨师到学者,再到酒吧里的陌生人,她发现美食如何与地方和身份联系起来。
三个波斯帝国的历史,就是至今仍然影响着当代世界的那个民族的历史。《古代波斯诸帝国》叙述脉络清晰,语言浅显易懂,是了解古代波斯历史、社会与文化的入门读物。《古代波斯诸帝国》讲述了由不同的波斯民族建立的三个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波斯帝国、帕提亚人的波斯帝国和萨珊人的波斯帝国的历史、社会与文化生活。书中展示了波斯人在建筑和艺术上的天分,也探讨了世界上个一神崇拜的宗教琐罗亚斯德教的理念对后来发展起来的犹太教、基督教和教的影响。
《绘出世界文明的地图》通过两百多幅珍贵的地图和大量简明生动的文字,描述了人类文明历史中制作地图和使用地图的历史,既是关于地图制图和使用的世界性概览,又是地图产生的历史、社会学、人类学背景的梳理,更是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对人类文明的一次探讨。 《绘出世界文明的地图》从美国国会图书馆地理学与地图部的众多馆藏中精选了两百多幅地图,收入了很多珍稀藏品。 这一幅幅包含了文化、礼会以及经济要素的地图,不仅是地理事实的简单再现,而且每一幅地图的背后都伴有一段传奇的故事,它们虽然形式各异,但却成为各自时代的模本,启发了后世之人,而最终,在它们的共同努力之下,我们才得以了解古往今来、沧海桑田的世间万象。
《汉字的故事》对近三百个常用汉字的文化底蕴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大胆地将汉字中蕴藏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与充满情趣的故事联姻,使该书既具有学术性,也颇有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