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老戏园》一书,是其多年研究的成果。该书以翔实的档案史料和许多鲜为人知的图片,反映了天津戏曲、曲艺、电影及舞场等旧事逸闻,从一个侧面揭示了天津城市发展的文化底蕴,成为当年中国娱乐业发展的一个缩影。梨园曾流行“北京学艺,天津走红,上海赚钱”之语,天津被誉为“曲艺之乡”、“河北梆子发祥地”、“评剧的摇篮”,家影院出现在天津,前苏联影片最早在天津放映。作者善于以文学语言描述历史事实,展现了天津城市变迁中的人文风貌和天津当年文化艺术的辉煌,填补了津门戏园史空白。 该书以文学语言描述历史的写作风格,也为史学类书籍中送来一缕清新的春风,读来格外轻松、休闲。外地人读后可以最直观地认识天津、了解天津,天津人读后定会倍感亲切与自豪,尤其是天津卫的老人读后,会引起对往事的回想和追念。
《嘛叫天津人》是孙福海继《心中的歌吟》、《没事偷着乐》、《逗你没商量》之后的又一力作。该书用天津人所熟悉的语言和表达风格,叙事行文,讲述天津文艺名家非同凡响的历程,感叹精彩的人生,讴歌天津文艺家的精神风采,极富天津韵味和天津特色,读来亲切生动,颇具亲和力。这部散文集中所涉及的20位天津文艺界的代表人物中,既有70年前参加革命的老延安,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全国各文艺领域的佼佼者,也有已接过接力棒的中青年一代。《嘛叫天津人》是一本引人入胜而又催人奋进的好书。它通过对一个个文艺界先进典型的描写,深刻诠释了天津风采、天津气质和天津精神,彰显了天津人特有的精、气、神,是一部讴歌当代天津文艺界奋发有为、昂扬向上、无比精彩的群英谱。
运河文化,源远流长,始于春秋,绵延古今。悠悠运河水沉积了2500余年的深厚文化,记录了历史的兴衰荣辱。我国大运河主要由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大运河三部分组成,跨越了我国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市,是连接我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本书收录了大运河的历史变迁、大运河 文化公园的发展现状、大运河 文化公园的遗产保护制度、大运河 文化公园的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详细描述了我国 文化公园建设的顶层设计已初步完成,在管理机制、资金机制、利用机制、法律制度等方面的探索初具成效,大运河沿线省市的 文化公园建设正在如火如茶地进行,大运河 文化公园的保护、利用与管理已成为理论研究和实践关注的重要方向。
Tianjin,pioneering seaport metropolis,city of inventive past and unique culture. Inspired,perhaps,by the danc-ing waters of the Bohai Gulf,Tianjin became:a naval piomeer-birth-place of modren shipyards and China's first submarine;a commu-mications piomeer-a post-route to all parts and home of China'sfirstrailway,postal service,cables and telephones;a cultural pioneer-with China's first university degree,musenm ,women's newspaper;a financial pioneerwith its own "Wall Street",and industrial pioneer with world-class innovations. But piomeering has not ob-literated tradition-Tianuin is a city of legend and age-old customs and cuisine-neveer more so than at Chi-nese New Year. These elements unite to make the commercial metropolis and major port ot Tianjin,with600years of unique history and innovation,Tianjin is respomding with con-fidence to the challenges of the 21 st century.
《邮筒里的老天津》一书分为租界掠影、玉带流光、古城遗韵和市井风情等四个专题,所载明信片年代跨度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40年代初(印制发行),且大多为邮递实寄片,明信片贴用或中国或及外国“客邮”邮票的同时,亦是盖销有涉及“天津”的收寄地、中转地、寄达地及火车班次、海运班期等戳记,对于研究天津社会发展史、邮政史乃至中国近代史均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中的这些明信片早期由西方人拍摄和制作,后期渐渐转向中国的邮政部门。前期和后期的视角与立场,明显不同。前期西方人对天津本土景物充满猎奇;后期本地人对租界的风光也抱以同样的好奇。老天津出版的明信片数量不算少,一些本地具有标志性的景物,如戈登堂、万国桥、金华桥、鼓楼、总督衙门等,都是明信片经常的取材对象。明信片提供的重要的信息是时间和地点(邮政日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