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古村落如诗,写木繁篱落,诵青山涌泉,石碾、水井、雕窗皆有故事,古寺、祠堂、角楼处处思量;济南的古村落似梦,翻开泛黄史书中那沉甸甸的一页,用一棵古槐、一叶小船、一弯山泉引无数风流人物再叙旧事;济南的古村落是 根 ,是天然的 博物馆 ,我们在这里看建筑、观古木,品读典故传说,倾听历史的悠然回音
济南的芙蓉街是济南历史上有名的 金街 ,建街距今已经有三百年的时间,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和悠久的历史。本书从芙蓉街建街前的历史开始,通过一个个小的故事,详细介绍了芙蓉街的位置、泉水、名人、商号等内容,将芙蓉街的 花灯一条街 闻香一条街 文化一条街 名产一条街 时尚一条街 的种种面貌展现出来,通过数百年间芙蓉街历史面貌的改变,体现了芙蓉街对于济南历史文化的重要意义,让人们对这条耳熟能详的济南古街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城子崖是中国考古圣地,也是济南标志性文化地之一。本书以通俗的语言讲述城子崖遗址90年前被发现、被发掘、以悠远历史震惊天下的传奇故事,并向读者介绍了城子崖遗址的意义与价值、海岱史前文化的发展历程、龙山先民的衣食生活、以黑陶为代表的出土国宝。有利于面向济南内外的读者群众,普及城子崖的存在及价值,打响济南城市品牌。
从全球范围看,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根据国内外大势、立足我国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是我们应对新科技革命和全球产业深刻变化、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客观要求。依靠科技创新打造先发优势、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是我国发展的重大系统性变革,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本书共分为科技创新、资源与环境、产业经济三个研究领域内容。科技政策主要包括区域创新能力评价、创新人才、工业企业创新政策、科技投入等方面论文;资源与环境主要包括物质流分析、循环经济、能源利用与对策等方面论文;产业经济主要包括制造业、高新技术、服务业、经济新动能、产业关联测量等方面论文;智库与建议主要包括智库建设
《山东文化“两创”实践案例》包括研究探源篇、展示体验篇、赓续传承篇、文化赋能篇、传播交流篇5个主题,共收录60个具有创新性、典型性的文化“两创”案例,从不同角度展示工作成效、提炼实践经验、推介先进做法,提炼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模式,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深入推进文化“两创”,打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高地提供智慧力量。
《观澜集》全书收录60余篇散文,分为“岛上钩沉”“艺事云烟”上下两编,是以文学语言叙述青岛风土、风物、风情的民俗类作品。作者为岛城土著,本地长大,天然熟悉青岛的风物掌故,多年执掌青岛文化前沿地带。无论是立足于城市建置的宏大叙事,还是历史流脉中的艺文短志,都是以人为核心、围绕历史中的人来观察和讲述的。以丰沛的情感、细腻的笔触,或回望青少年时代的成长经历,或钩沉岛城民俗与历史,或艺海撷英,描摹青岛名人或名家来青的逸事趣闻。
邹、鲁是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两个诸侯国,这块古老文明的东方圣地曾经孕育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以及颜子、曾子、子思子、孟子等文化巨人,是儒家文化发源地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邹鲁 并称常见于史籍而一直延续至今。《庄子 天下篇》记载: 其在于《诗》《书》《礼》《乐》者,邹鲁之士、搢绅先生多能明之。 《史记 货殖列传》中亦说: 邹鲁滨洙泗,犹有周公遗风,俗好儒,备于礼 诵读之声不绝于耳 。《汉书 韦贤传》中称赞邹鲁为: 济济邹鲁,礼义唯恭,诵习弦歌,于异他邦。 韦贤、韦玄成父子丞相,被誉为 邹鲁大儒 。近代思想家梁启超《论孟子遗稿》中提出: 邹鲁学者多断断于礼容之末节而不见其大,惟子思述家学以作《中庸》。 可见, 邹鲁 一说自古有之。两千多年来,邹鲁作为文教兴盛之地,备受尊崇,影响
《山东地方史文库(第2辑):山东思想文化史》各卷的作者,均是山东省高校和科研机构中多年从事有关领域研究的教授、研究员等专家学者,他们在山东历史的研究方面均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丰富的资料积累和写作经验,因此对其撰写的书稿都能做到比较深入的研究。每卷作者在撰稿中都注意吸取当今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力求有所创新;对有争议的问题则采取了比较客观的立场和实事求是的态度。10部专史大都具有资料翔实、内容丰富、思路清晰、系统条理、文字流畅、深入浅出等优点;另附有与文中内容相关的多种图表,以便于读者更好地阅读和理解。
邹鲁凫山位于山东省邹城市南部,与滕州市、微山县接壤。从地理单元看,凫山地处鲁中南低山丘陵之鲁南丘陵的西南边缘,属泰沂山脉中段西侧向西凸出的一个东西走向的丘陵山地。从中国地理来看,它是秦岭一淮河以北一个极其特殊的人文地理区域,即以邹鲁凫山为核心的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岳石文化所在的汶泗流域文化区域。凫山虽不高不大,但它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曾经养育过我们的祖先。 据史学家考证,在大汶口文化中晚期,我们的始祖太昊伏羲就来到凫山周围拓土开疆、生产生活。他们用无数的神话传说勾勒着看到的大千世界,那些传说至今仍在凫山山套间随风传颂。 在邹鲁凫山及其周围地区,自距今8000年的北辛文化开始,至夏、商、周三代,文化发展脉络明显清晰,无任何一地能与之比对。这
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都是依托著名的大江大河产生、发展和繁荣起来的。古埃及文明发源于尼罗河流域,苏美尔和巴比伦(现伊拉克地区)文明发源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古印度文明发源于恒河流域,中国文明发源于黄河和长江流域。正是这些大江大河蕴育的丰沛淡水资源,汛期泛滥冲积形成的肥沃土壤和相对稳定的食物生态系统,养育了数以亿计的古代先民,同时,也为他们创造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运河是人工修建的可以航运的河道。运河的开凿是人类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的伟大创举。 开凿运河工程浩大,涉及地质地貌、水文水系、水工技术、组织管理和社会经济诸多方面。运河的修建集中了当吋社会的科技水平和智慧的结晶。 世界上早的通航运河是开凿于古埃及塞劳斯内特三世时期(前1887年~前1849年)的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