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澜集》全书收录60余篇散文,分为“岛上钩沉”“艺事云烟”上下两编,是以文学语言叙述青岛风土、风物、风情的民俗类作品。作者为岛城土著,本地长大,天然熟悉青岛的风物掌故,多年执掌青岛文化前沿地带。无论是立足于城市建置的宏大叙事,还是历史流脉中的艺文短志,都是以人为核心、围绕历史中的人来观察和讲述的。以丰沛的情感、细腻的笔触,或回望青少年时代的成长经历,或钩沉岛城民俗与历史,或艺海撷英,描摹青岛名人或名家来青的逸事趣闻。
陈荣泽著的《关中地区山东方言岛语音研究》是调查研究关中地区山东方言岛的 部学术专著,具有填补空白的重要意义。本书选取关中地区11个“山东庄”作为山东方言岛的代表点,主要调查其老派方言,通过细致地描写音系以反映山东方言岛语音的基本面貌,与中古音进行比较以反映其语音的基本特点,将山东方言岛与源方言、关中方言进行比较,展现山东方言岛在语音上发生的各种变化,探讨山东方言岛语音变化的特点、原因及方向,从语言接触理论视角揭示山东方言岛语言演变的一些规律。
城子崖是中国考古圣地,也是济南标志性文化地之一。本书以通俗的语言讲述城子崖遗址90年前被发现、被发掘、以悠远历史震惊天下的传奇故事,并向读者介绍了城子崖遗址的意义与价值、海岱史前文化的发展历程、龙山先民的衣食生活、以黑陶为代表的出土国宝。有利于面向济南内外的读者群众,普及城子崖的存在及价值,打响济南城市品牌。
济南的古村落如诗,写木繁篱落,诵青山涌泉,石碾、水井、雕窗皆有故事,古寺、祠堂、角楼处处思量;济南的古村落似梦,翻开泛黄史书中那沉甸甸的一页,用一棵古槐、一叶小船、一弯山泉引无数风流人物再叙旧事;济南的古村落是 根 ,是天然的 博物馆 ,我们在这里看建筑、观古木,品读典故传说,倾听历史的悠然回音
济南的芙蓉街是济南历史上有名的 金街 ,建街距今已经有三百年的时间,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和悠久的历史。本书从芙蓉街建街前的历史开始,通过一个个小的故事,详细介绍了芙蓉街的位置、泉水、名人、商号等内容,将芙蓉街的 花灯一条街 闻香一条街 文化一条街 名产一条街 时尚一条街 的种种面貌展现出来,通过数百年间芙蓉街历史面貌的改变,体现了芙蓉街对于济南历史文化的重要意义,让人们对这条耳熟能详的济南古街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从全球范围看,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创新驱动是大势所趋。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根据国内外大势、立足我国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是我们应对新科技革命和全球产业深刻变化、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客观要求。依靠科技创新打造先发优势、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是我国发展的重大系统性变革,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本书共分为科技创新、资源与环境、产业经济三个研究领域内容。科技政策主要包括区域创新能力评价、创新人才、工业企业创新政策、科技投入等方面论文;资源与环境主要包括物质流分析、循环经济、能源利用与对策等方面论文;产业经济主要包括制造业、高新技术、服务业、经济新动能、产业关联测量等方面论文;智库与建议主要包括智库建设
《山东地方史文库(第2辑):山东思想文化史》各卷的作者,均是山东省高校和科研机构中多年从事有关领域研究的教授、研究员等专家学者,他们在山东历史的研究方面均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丰富的资料积累和写作经验,因此对其撰写的书稿都能做到比较深入的研究。每卷作者在撰稿中都注意吸取当今学术界最新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力求有所创新;对有争议的问题则采取了比较客观的立场和实事求是的态度。10部专史大都具有资料翔实、内容丰富、思路清晰、系统条理、文字流畅、深入浅出等优点;另附有与文中内容相关的多种图表,以便于读者更好地阅读和理解。
姜太公是一个传奇人物,他的传奇人生被后人神化了。而他的被神化,反映了远古先民对神的崇拜与敬仰——也就是对人间英雄的崇拜与敬仰。 英雄主义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当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高扬英雄主义旗帜的时候,在我看来,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就一定充满了朝气、活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即便在艰难的时候,也有希望存在。
《山东文化“两创”实践案例》包括研究探源篇、展示体验篇、赓续传承篇、文化赋能篇、传播交流篇5个主题,共收录60个具有创新性、典型性的文化“两创”案例,从不同角度展示工作成效、提炼实践经验、推介先进做法,提炼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模式,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深入推进文化“两创”,打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高地提供智慧力量。
《关中地区山东方言岛语言研究》由绪论;关中地区的山东移民与山东方言岛;山东方言岛代表点音系;山东方言岛的语音特点;山东方言岛与山东方言、关中方言的语音比较;山东方言岛的语音变化;山东方言岛的语言变化与语言接触;山东方言岛11个代表点字音对照八章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