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有文字可考的历史约6000余年。本卷主要论述了徐州两汉文化形成的多元性来源、形成过程,主要内涵,基本特征及和其他地域文化的关系,阐述了两汉文化对当地经济政治社会发展的历史作用与时代价值。
作者们聚焦乡土江南,精心绘制独具特色的市镇文化长卷。应该说,对于江南市镇,人们并不陌生,据一位市镇史研究学者的不完全统计,1980-1999年间,学者发表的市镇史论文近700篇,区域市镇史研究论文为500余篇,其中江南占了近一半。但略加检点可以发现,以文化为主题,或者从文化的视角契入市镇社群生活之作并不多;特别是,那里充满着的浓厚的学究气息,令一般读者望而却步。参与本丛书撰写的主编和作者还够不上学究的资格,因此作者们着意将深奥的学理融化在浅显的文理之中,以生动的文法演绎迷离的生活法则,用真观的图片激活僵硬的文字,总之,尽可能地还原文化存在的本来状态。 江南名镇太多,首先进入我们视野的是周庄、同里、东山、甪直、盛泽、南浔、西塘、乌镇这8个市镇。
平湖派是中国近代琵琶流派之一。平湖派琵琶在传统古曲的基础上,广采博取民间小曲,融会贯通。平湖派的演奏有文有武,文曲细腻,意蕴绵长,常配以虚拟舒缓动作加强余音袅袅之感;武曲装饰、加花繁复,讲究气势,刚柔相济。《将军令》、《塞上曲》、《阳春古曲》等代表曲目,格调雅致,意境悠远。
本书是扬州文化丛书中的《扬州史述》分册,书中以时间为序,细述了自先秦至现代的扬州发展概述。 本书内容全面,资料翔实,文笔流畅,图文并茂。融知识性及可读性为一体,读者通过本书,可对繁华之都——扬州有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
《西湖文化读本》是一本小小的口袋书,沿着西湖申遗这条道路,沿着千年来为杭州奋斗过的人们的足迹,讲述其充满人文气息的过往和现在。希望这本书能让人悟到——西湖遗产,原来是这么回事儿!这本《西湖文化读本》无关乎学术和深度,只希望9岁的顽童到银发的耄耋、背着包住青年旅社的弱冠少年,随便翻一翻,就能再一次更深地读懂西湖——这个古人留给咱们的珍贵遗产。本书由杨晓政著。
这里是诞生世界文化巨著的地方,世界第一部茶文化专著《茶经》就诞生于此。这里出了藏书盖过朝廷的古代藏书家,也出了影响世界的近现代私人藏书家。这里出了为中国研讨定单律、著《四声谱》,以平、上、去、入四声定韵的学者。这里既出文臣,又出武将,三国时逼关羽败走麦城的是湖州人,南北朝陈朝的开国皇帝是湖州人。这里历史上涌现了六位世界体育冠军。这里既培育了大批本土英才,又成就和吸引了大批客籍人才。陆羽、吴承恩、张志和、苏东坡、颜真卿等文豪都曾长期寓居湖州,受当地人文山水的熏染,创作出无数鸿篇佳作。这里是中国近现代最富庶的地方。这里也是当代江南最富庶的城市之一。它曾拥有全国十分之一的丝绸,被誉为丝绸之府,曾拥有全国十分之一的淡水鱼,被誉为鱼米之乡,曾拥有全国十分之一的竹子,被誉为中国竹乡。
《杭州全书·钱塘江丛书:茅以升和钱塘江大桥》包括了古今人物、事件、现象三种类型的100个课题。在写作过程中查阅和收集了许多茅以升和钱塘江大桥的资料。反映杭州市江、河、湖、“溪”、海五水共导,打造“生活品质之城”,促进城市科技经济发展,书中对钱塘江作了重点描述。笔者因此掌握了钱塘江水文、经济等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