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秀是广州的中心城区之一,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化资源,是荟萃和浓缩了广府文化精华的古老城区。街巷名是城市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本书从城市街巷的视角,以越秀区的一个个地点为坐标,从历史、风物、人物和民俗四个主题板块,讲述越秀区街巷的故事,在故事中串起岭南数千年的历史文化变迁,展现广府文化、岭南文化的风貌气质。
本书以口袋本的形式,分列8章,以梅派剧名为题,用极为细致而真实的语言,将梅兰芳的一生介绍给读者,并配以珍贵照片,图文并茂,梅韵悠长,为读者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具有崇高气节,技压群雄,创新京剧并推向海外的一代传奇艺术家
晚清杨仁山居士创办的金陵刻经处,是中国近代成立*早的佛经出版与佛学研究机构,影响近现代社会思想变革,在中国思想史上也具有重要地位,其所保存的雕版印经技艺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是重要的江苏文化符号。本书梳理其历史源流,探究其思想意义,力求准确呈现金陵刻经处的卓越贡献,并插配多幅珍贵历史照片,深入浅出,图文并茂。
明清时期,御窑金砖受到历代帝王的青睐,成为皇宫建筑的专用产品。明代永乐年间,经苏州香山帮工匠的推荐,陆慕砖窑被工部看中,决定 始砖于苏州,责其役于长洲窑户六十三家 ,由于质量优良,博得了永乐皇帝的称赞,赐名窑场为 御窑 。所谓 " 金砖 ",实际上是苏州产的、铺于皇家重要位置的、制作十分考究的大型细料方砖的雅称。本书从历史背景、相关规制、制作工艺及当代传承等方面详细介绍了这一艺术珍品。
《走读宁波》是一本宁波历史文化普及图书。全书贯通历史节点为经,串联宁波影响力的旅游景点为纬,缀珠编玉,交汇时空,以文学性的语言和丰富精美的插图,展现了宁波各个历史阶段的名胜古迹及其文化特色,通过介绍其背后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故事,体现文旅融合、以文促旅的文化旅游新风尚,呈现宁波这座城市的历史与文化。通过生动的语言,流畅的叙述,精美的图片,在走进古迹胜景的同时也走进宁波的历史文化,在空间和时间的交汇处品读宁波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基因。
本书是《长江文明之旅丛书》中的一本,主要是对长江流域地区的陵寝墓葬做细致介绍,时间上溯自石器时代,下限到近代,重点在于介绍长江流域陵寝墓葬的形制特点、结构特征及出土文物等,采取宏观概述与微观介绍相结合的方法,并以典型个案为切入点,窥斑见豹,使读者对长江流域陵寝墓葬文化有所了解,对该地域陵寝墓葬在不同时代的特点,在形制结构、随葬品等方面的演变进行描述和分析阐述。本书图文并茂,版式新颖,句式变化较多,读来并不觉得枯燥,比较适合考古、陵寝和文物爱好者阅读。
每个人就是一条流淌的和,而我们每个和这座城相遇的人,都是站在时间的河流里,去找寻一座城的故事。 从怀旧、仿古、名人、海派、文艺解读一座城的文化符号和城市性格。上海,作为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是我国的经济、贸易、科研、金融中心。 古往今来,一直都是我国璀璨的东方明珠。现如今,当我们漫步在这座都市里,也不近能体验他的的现代和时尚,也能感受到它的历史和沧桑。
扬州园林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营造技艺和鲜明的特点,在中国园林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扬州园林 兼具北方之雄与南方之秀 ,经历两千余年兴衰,至今遗存众多。如世界遗产点瘦西湖是中国湖上园林的代表,个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何园为晚清*园。本书从扬州园林架构及传奇演变入手,讲述精彩的中国园林故事。
每个人就是一条流淌的和,而我们每个和这座城相遇的人,都是站在时间的河流里,去找寻一座城的故事。 从故事、仿古、水韵、市井、艺文五个方面解读一座城的文化符号和城市性格。 上有苏杭,下有天堂 ,杭州是东南的风景胜地,是三吴的都会,自古以来就是繁华富庶之地。景色宜人,底蕴深厚。
《符号江苏》丛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江苏**公认度和代表性的特色文化资源,其中不少已列为世界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经过长期积淀形成的标志性符号,体现着江苏这方水土独有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基因,展示出江苏文化的源远流长与灿烂多彩。《淮扬菜》这本书,从淮扬菜的源起、风味流派、原料、名馔、苏点、名宴诸方面入手,娓娓道来,成为地区发展的 文化名片 。
位于南京市秦淮区水西门内的朝天宫是江南地区现存建筑等级、规模、保存为完整的明清官式古建筑群落,素有 金陵胜迹 之美誉。 本书详细梳理了朝天宫的历史背景、建筑结构、文化名人等信息,使得读者可以对朝天宫这一江苏文化符号有大致的了解。
★金华历史悠久,文脉流传千年,在这本书里,作者将上千年的繁华熙攘写成数百个充满机趣的段子,无论是地历史、地理、美食、节令,还是人情世故、家长里短、城市性格等,在这里都能找到,带你领略一个来自八婺大地的烟火人间。 ★金华的城市名来自于 神仙打架 ,人骨子里就有着革命精神,从邵飘萍、陈望道到义乌 鸡毛换糖 、永康小五金,中国革命的火种和改革开放的星火都在这里燃起,甚至连地方小吃都打个 你死我活 :肉圆分 南山派 北山派 ;饼有金华酥饼、永康肉麦饼、兰溪鸡子馃;汤圆不仅分甜咸,咸汤圆还分成糯米汤圆和豆腐汤圆 它们日常 打架 不亦乐乎,碰撞出了金华人热火朝天的幸福生活。
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 太湖烟 波浩淼,风光旖旎,数千年来孕育了灿烂的文化,走出了一批又一批俊杰贤才。全书从源流、 风物、水韵、经济、人杰入手,多维度梳理了太湖的 文脉 ,在时间上横跨万年历程,在 空间上注目于苏州、无锡、常州,在内容上则 偏重考古、民俗、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学术 等诸领域。全书文字朴实生动,相信可以成为读者畅游太湖的指南。
长江流域的民居与园林是一幅丰富多彩的历史长卷,辨析民居与园林异同的描绘,对长江流域民居园林的特色归纳一览无余。本书以时间为经,以文明事象为纬,对长江流域的民居园林进行了历史性地回顾,浓墨重彩:古代乡村建筑讲究自然性,民居依山傍水,散落在原野;古代城市民居注重讲整体性,讲分区,讲尊卑,讲中轴,讲对称。从青藏高原到太湖平原,不同地区、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建筑,在纵览长江流域的民居园林的基础上,以地域特色为纲,依次呈现高原游牧地区、云贵川少数民族众多的地区、湘鄂赣长江中游地区、皖江浙沪长江下游地区不同风格的民居园林,将长江流域民居园林文化复杂的多元性呈现得清晰明了。
从204 万前的巫山人、200 万年前的建始人、170万年前的元谋人,到100万年前的郧县人 长江一直是东方人类的摇篮。长江流域的文明,从空间的角度来说,自高耸入云的青藏高原,到一马平川的三角洲冲积平原,横亘中国东西;从时间的角度来说,贯穿了人类漫长的岁月,可谓森罗万象,多姿多彩。佛教入华,为中华文明带来了新鲜的血液。长江流域的佛寺道观见证着长江文明的兴衰,一方面体现着佛教、道教思想对建筑景观的影响,另一方面则影射着佛教、道教在长江流域发展的起起落落。本书介绍了长江流域佛寺道观的发展历程,史料翔实,语言厚重,图文并茂,脉络清晰。
我们沿着先贤的足迹,一路登临游赏,跋山涉水,啸月吟风,一步一步从历史走向未来。现在,我们有幸立足于 今天 的崇楼伟阁之上,俯仰天地,纵横古今,敞开胸襟,飞扬神思,与先人对话,邀来者同游。本书依循从上游到下游的空间顺序,穿行在长江流域沿岸各地的楼、台、亭、阁之间,目不暇接,寻着历史的足迹,回溯历史的流光,追踪先贤从容的步履,欣赏其文采风流,感受其精神情怀,体会其人格魅力。
长江文明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世人所瞩目。其中的舟船桥梁是其重要的一环。舟船桥梁作为长江上人类的造物,与长江息息相关,是古往今来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中华儿女与母亲河相依相伴的倚仗。 从古代的独木舟、石板桥,到现代的万吨巨轮、钢铁大桥,无不见证了我们对长江的依赖和与她的共存。 本书是《长江文明之旅丛书》中的一部,主要对长江流域从古至今的舟船和桥梁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诠释,突出地表现了从古至今舟船和桥梁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我们越对二者的历史渊源与现实发展进行探究,越能更加展望美好的未来。
本书生动地介绍了瞻园的变迁,对瞻园的历史感兴趣的海内外读者可通过本书一窥瞻园的前世今生。
中山陵位于南京城东钟山之阳,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寝,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西结合的建筑典范,堪称不朽,被誉为 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第1陵 。80余年来,中山陵以其厚重的历史意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优美的园林景致而誉满中外。 《符号江苏口袋本:中山陵》对中山陵的历史及其建筑作了全面介绍,充分彰显其悠远的魅力和独特的影响。
徐州汉墓是了解徐州、理解两汉文化的重要视角。本书重点介绍了徐州汉楚王陵、汉画像石墓以及出土的玉器、陶俑、封泥印章等在全国有影响的文物,同时兼顾了徐州汉墓的总体面貌,对科学发掘汉墓的数量、分布、形制与分类,对陵园、墓园、祠堂以及其他文物、文物保护也有涉及。书中收录精美文物图像,文字追求科学准确而又通俗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