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山西:李存葆文化散文系列》是军旅作家李存葆2000年前后创作的文化散文的结集,包括《大河遗梦》《祖槐》等6篇文章,均以山西地理历史文化为载体,体现了作者对散文品位的追求与思考,也体现了作者散文的艺术特色:拒绝小情小调小格局,一山一水一塔都要站在历史、生命、自然,民族国家、人类的角度来俯察,挖掘其中的深刻内涵,显示了作者的浩然正气。 《寻根山西:李存葆文化散文系列》图文并茂,文字深厚朴茂,对于山西的大河文化。、寻根文化等都有深刻独到的叙写,有益于读者更好地了解山西的悠久历史文化,从而更加热爱山西。
《陇上学人文存:段文杰卷》于我们是一桩幸事。这不仅是由此而对段文杰先生这样一位年已望百的敦煌学耆宿的学术成就有了全面、深入的了解,在治学思想上多所借鉴,获益甚丰,愈让我们高山仰止和心灵得到滋溉的是,在他的一系列文章中,常常体现着对于一种事业执着的坚守探求精神和勇于开拓创新的远见卓识,并以此而着这一事业走向更为广阔光明的前程。他的学术成就,正如有学人礼赞的那样:“和莫高窟的敦煌学艺术的里程碑式成就密不可分”,“他的生命最强音和敦煌交织在一起。”
五台山,中国佛教及旅游胜地。位于山西省东北部,忻州市五台县和繁峙县之间,西南距省会太原市230公里。与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共称“中国佛教名山 ”。与尼泊尔蓝毗尼花园、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尸那迦并称为世界五大佛教圣地,或者世界五大佛教名山。2009年6月26日,在西班牙塞维尔利亚举行的第3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五台山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本书以“表里山河“的山西为研究案例,尝试探讨中国地域文化形成模式。历史上山西常在京师左右的政治地理特点,使其长期呈现外向型的区域发展格局,迟至清中期以后,通过省级政区的长期确立和晋商的地域性转变,最终形成以太原为中心都会,晋中为核心区,包含晋南、晋东南、晋北各文化亚区的地域文化概念。 研究进一步指明在两千年集权政治体制下,中国地域文化受到行政层级和经济网络双重规整的重要特征。该结论得到陕西、福建、广东、湖南、浙江、江西等有代表性省份比较研究的支持。
本书以“表里山河“的山西为研究案例,尝试探讨中国地域文化形成模式。历史上山西常在京师左右的政治地理特点,使其长期呈现外向型的区域发展格局,迟至清中期以后,通过省级政区的长期确立和晋商的地域性转变,最终形成以太原为中心都会,晋中为核心区,包含晋南、晋东南、晋北各文化亚区的地域文化概念。 研究进一步指明在两千年集权政治体制下,中国地域文化受到行政层级和经济网络双重规整的重要特征。该结论得到陕西、福建、广东、湖南、浙江、江西等有代表性省份比较研究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