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拥有极其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陕两的文物藏量和出土量、古遗址数量、古建筑品位及其文化内涵等在全国范围内均首屈一指。 陕两素有中国“天然历史博物馆”之称。秦兵马俑、汉兵马俑、汉阳陵陶俑都是人类文化奇迹;汉唐石刻、魏晋南北朝和隋唐佛教造像都备受世界瞩目;西安大雁塔,陕两法门寺,唐女皇武则天与唐高宗李治的合葬慕唐乾陵等都是闻名中外的历史文化胜地。 陕西堪称中国文化的代表和象征。世界各国的有识之士普遍认同一种说法——“不到两安,就等于没到过中国。”的文化学者也常说:“没到过陕西,就不会真正弄懂中国文化。” 《地域文化系列:陕西文化概观》以大量的史料和文物遗存为依据,以审慎丽辩证的著述思想和崇尚真善的文化笔触,展示了陕两文化和中国文化卓越的一面。全书
戏剧是人类精神文化形态之一,在世界戏剧史上,中国戏剧具有辉煌的地位。周、秦、汉、唐以来;历经千百年的发展积淀,中国戏剧形成了属于华夏文明自有的、独特的艺术体系.这个体系如同一个庞大的家族,遍布全国各地。在这个大家族中,秦腔以其丰厚的文化滋养、突出的历史贡献、沉雄质朴的艺术魅力而备受尊崇。 关于秦腔的起源和形成问题,历来争论甚多,有秦汉说、唐代说、明代说,甚至还有更早的西周说、春秋战国说等。但相对多数的看法,趋向于秦腔形成于明代中后期,即明代说。明代说认为,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表明,一切文化意识形态的发展变化,都由当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水平来决定。明代中期正是我国资本主义萌芽期,商品经济的产生、发展,为当时文化的发展、变革、传播、繁荣提供了较丰实的经济基础。明代说也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