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有关三星堆遗址发现和发掘历史的通俗读物。本书从三星堆遗迹的方方面面深度挖掘古代巴蜀文化,以趣味性的解说文字搭配详实的照片来解说三星堆遗址发现经历以及三星堆遗址带来的种种未解之谜。
本书是一本有关三星堆遗址发现和发掘历史的通俗读物。本书从三星堆遗迹的方方面面深度挖掘古代巴蜀文化,以趣味性的解说文字搭配详实的照片来解说三星堆遗址发现经历以及三星堆遗址带来的种种未解之谜。
成都历劫而不衰,在世界城市发展目前,不能不说是一大奇迹。以前成都是“两山夹一城”,现在随着成都发展重心的东移,形成了“一山连两翼”的全新城市格局。六湖、八湿地的环城生态区已经初见“城市绿肺”喜人成效,不是田园、郊野、简单生态带与农家乐,而是湿地公园,具有生态保护、现代服务业与居住、文化景观、基础设施承载、城市应急避难等多项功能……作者文字优美,彰显出成都“和谐包容、智慧诚信、务实创新”城市精神的时代意义。
%26nbsp;%26nbsp;《重庆文化研究.戊戌秋》是一本立足重庆,面向全国的重庆本地文化研究文集。全书分为九个部分,“政策研究”剖析重庆文化艺术领域很新理论研究成果;“学术争鸣”探讨非遗
《永宁纳西族的阿注婚姻和母系家庭》一书是民族学、人类学研究的经典名著。纳西族是具有悠久历史和文化的民族,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前,永宁地区还有相当一部分人留在封建领主制阶段,并且比较完整地保存着具有初期对偶婚特点的“阿注”婚姻,以及由此而构成母系家庭。这种婚姻形式,是解放前保存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比较原始的婚姻形态,它还保留了若干血缘婚姻、群婚的实例,和母系氏族公社的遗迹,但同时也缓慢地向一夫一妻制发展。这些特征使得永宁纳西族成为研究早期婚姻形态的“活化石”。 本书作者于1963、1965和1976年数次深入当地群众生活,加以实地考察,对阿注婚姻和母系家庭作了几次调查访问,并在此基础上撰成此书。全书共计11章,对永宁纳西族的婚姻、家庭及有关文化习俗的基本状况与变化发展做了细致地描述和深入地分析,
英国学者戴维·基斯在《独立报》报上撰文:“广汉的发现可能是一次出土金属文物最多的发现,它们的发现可能会使人们对东方艺术重新评价。中国的青铜制造长期就被认为是古代最杰出的,而这次发现无论在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使人们对中国金属制造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1986年12月21日《文汇报》(香港)评述说:“过去,在世界青铜器时代考古史中,只有埃及、希腊才有出土的真人大小的黄金面罩,如今中国也发现了这些文物,其中不少都是全国发现。……这次发掘是四川考古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是全国商周考古的重大成果。……比湖南马王堆的文物时间早、数量多,其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更高,可以和西安的半坡遗址媲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