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金文丛:浪迹十年之行旅记闻》为有名社会学家陈达先生的笔记体日记,记录了其在1934年至1935年间在闽粤、南洋地区和苏联的考察见闻。“华侨为革命之母”,《碎金文丛:浪迹十年之行旅记闻》对于闽粤社会与南洋华侨的观察叙述,展现了这一群体的风俗民情,及其与靠前革命千丝万缕的联系。1935年作者游览苏联,细致记录下了苏联社会的发展形势及工农生活,亦具珍贵价值。
鲁思·本尼迪克特编著的《菊与刀(日本文化的类型)》是研究日本的经典著作,被日本学术文化界誉为“现代日本学的鼻祖”,曾被翻译成20余国文字,总发行量超过1000万册,是了解日本和日本人的 读本,被无数的读者一读再读。
鲁思·本尼迪克特编著的《菊与刀(日本文化的类型)》是研究日本的经典著作,被日本学术文化界誉为“现代日本学的鼻祖”,曾被翻译成20余国文字,总发行量超过1000万册,是了解日本和日本人的 读本,被无数的读者一读再读。
......
......
北纬30度,一条神秘的纬线。在它的两侧,屡屡诞生奇迹,饱含着自然和文明的咨讯。这里有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远古文明,*早绽放出人类文明的光辉。客家人在成都东郊龙泉山丘地带耕种繁衍,经过两个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四川乃至西南地区*的客家人集聚区。内容包括:发现 土广东 、 湖广填四川、寻找 一世祖 、一个叫 洛带 的地方、上陶骨瓮与客家人的良性迁徙、客家人画像、漂移的孤岛和 汉语化石 、乡土之恋等八个章节。
谭元亨编著的《客家圣典:一个大迁徒民系的文化史》是“元亨文存”系列之一,为客家族群研究,选取《客家圣典》全书,以及《客家文化史》等的精粹部分,讲述了客家文化的精髓。填补了世界民族大迁徙中所缺的另一半,将文化迁徙激活的客家式的命题,提升到哲学的、人类学的理论高度;把客家民性与中华民族文化传统形成的过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本书主要介绍台湾客家人的历史、文化、两岸交流等方面的内容。全书主体内容共分四部分: 一、客从何来: 漂洋过海渡台苦 ; 二、扎根台湾: 耕读垦殖创业艰 ; 三、客家之光: 群芳璀璨宝岛星 ; 四、慎终追远: 两岸客家交 髑住J楦逵蒙 耐ㄋ浊诚缘挠镅悦栊刺ㄍ宓目图胰擞胫性?
这是一本中国大学英语系的教科书,为了教学需要而编写的。学习英语的中国大学生在阅读英文书刊和同英语国家人士的交往中,往往感到由于缺乏欧洲文化知识而增加了许多困难。英语中有数不清的典故、名言、成语、人名、地名等等来自古希腊罗马的哲学、文学、历史著作,希伯莱的,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创作或者牵涉到各时期思想、科技、政治、社会方面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如果对这些所知无多,读书未必全懂,对谈也难顺利。而一旦对这些有了较多知识,则不仅了解程度会提高,而且由于通过文化来学习语言,语言也会学得更好。
鲁思·本尼迪克特编著的《菊与刀(日本文化的类型)》是研究日本的经典著作,被日本学术文化界誉为“现代日本学的鼻祖”,曾被翻译成20余国文字,总发行量超过1000万册,是了解日本和日本人的 读本,被无数的读者一读再读。
鲁思·本尼迪克特编著的《菊与刀(日本文化的类型)》是研究日本的经典著作,被日本学术文化界誉为“现代日本学的鼻祖”,曾被翻译成20余国文字,总发行量超过1000万册,是了解日本和日本人的 读本,被无数的读者一读再读。
鲁思·本尼迪克特编著的《菊与刀(日本文化的类型)》是研究日本的经典著作,被日本学术文化界誉为“现代日本学的鼻祖”,曾被翻译成20余国文字,总发行量超过1000万册,是了解日本和日本人的 读本,被无数的读者一读再读。
鲁思·本尼迪克特编著的《菊与刀(日本文化的类型)》是研究日本的经典著作,被日本学术文化界誉为“现代日本学的鼻祖”,曾被翻译成20余国文字,总发行量超过1000万册,是了解日本和日本人的 读本,被无数的读者一读再读。
“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我们心中的道德准则。”其令人感到崇高与神圣,伟大的康德如是说。 本书文字始于雅典,纵横东西方,回眸数千年,将令你思考“人类文明”这一重大主题。 作者认为,古希腊正是人类现代文明的源泉,并首次阐述了古希腊文明本质的特征:四大公理(竞争精神、思辨精神、人本主义精神和批判精神)、两大定理(科学和民主)和一大原则(公民)。如果没有这些精神和理念,人类社会迄今的进步将绝无可能。然而“和古希腊相比,现代社会少了一些理性,多了一些功利;少了一些超脱,多了一些现实;少了一些崇高,多了一些世俗”。 面对现代社会的流光溢彩和华美外表,作者怀揣着忐忑,寄予了一份美好的期望:“如果我们能够在现代的物质条件下仍然保持古希腊的精神文明,那么世界必定如同此时的爱琴海——风和日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