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一个没有地域归宿的名字。它的起源之谜、语言之谜、名人爆炸之谜等等,都有待人们探索研究。本书对客家之谜进行了探索,揭示了一个独特民系在迁徙过程中凝结成的寻根意识、进取精神和冲天豪情。内容共分为八章:一,谱牒与血脉;ニ, 土著说 证伪;三,客家的人文生态;四、 客人开埠 :历史投影与未来构想;五,传统与创新;六、文化泥土与精神建树;七、两岸客家;八、全面深化客家历史研究。本书采用不同的视角、不同的阐释方式开拓、分析了一部客家精神史。本书着重体现了客家人的危机意识、忧患意识,从而揭示出经千年蛰伏之后,客家人为何在近代一啸冲天的历史动因。
本书重在描述龙川优美奇特的自然山川,如广东七大名山之一霍山,有奇特的丹霞地貌;七峰山更有 绿色名珠,物资宝库 之美称;佗城温泉,早有苏东坡的妙笔记录;枫树坝水库,碧水连天,清沏见底 龙川,名副其实的生态名城,一座座名山一道绮川,数不胜数。
本书重在追溯龙川悠久而厚重的历史,如赵佗治龙川、苏辙客循洲等历史典故都为龙川的历史增添了风采,本书正是寻着历史的轨迹,发掘龙川的前世今生,此外,本书还特别撷取了部分在龙川的优秀客家人,讲述他们对龙川的贡献及对龙川的深厚感情。
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闽台祠神信仰同源性与文化认同研究 (17CMZ023)的阶段性成果。作者主要运用汪毅夫教授研究民间信仰之"双翼结构"理论工具,对闽台祠神成神路径进行个案研究,归纳出闽台民间造神的一般规律。本书的创新之处在于三点:一、发掘闽台民间信仰的特征,提出理论创见;二、运用科际整合视角研究闽台民间信仰;三、重视学术研究的现实关照,对如何辩证看待民间信仰的有害与有益因素、民间信仰和政治权力的关系等若干重要问题进行了论述,从而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闽台民间信仰、闽台区域社会的研究领域。
本书共分13章, 分别为“客家”之谜、客家渊源、客家人的“家乡情节”、客家人在世界上的分布概括、客家人在中国近现代革命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一个充满经营头脑的族群等。
本书主要介绍了梅州石窟河流域的宗族成员外迁台湾地区的历史,以及这些宗族在台湾地区的生存状况。内容包括外迁宗族在原乡聚居的地点、开基祖先、支派等,他们迁至台湾地区的地点,现在的聚落情况及历目前发展情况等
闽西客家的祖训家规,既是中华传统家风文化的一个缩影,也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客家村落社会运行中发挥了重要功能。前贤时哲对此论题有过一定的关注,但多偏重于祖训家规条文的搜集整理与解读,而对其反映的社会结构及功能缺乏深入的分析,尤其疏于从地域与族群的视角探讨其与社会运作的关系。有鉴于此,本书试图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就闽西客家祖训家规的形式、主要内容、宣讲渠道、社会功能及其当代价值,进行比较系统全面地探讨。
作者俞力为上海世博局新闻宣传部助理部长,2005年曾参与由中国贸促会组织的日本爱知世博会中国馆设计运作等工作。他以一个展览策划人的视角,通过图像、文字记录和分析了爱知世博会的形态构成,主办国的规划设计、展览活动、展事服务,参展国、参展国际组织等的展示内容与形式,以及它们在爱知世博会上共同演绎的“自然的睿智”主题。 本书资料翔实、图文并茂,能给读者一个完整、直观的爱知世博会印象,也提供了当今世界*的展览创意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