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藏语采集,以汉文笔录,四十多年来激情不减、故事泉涌的,除了廖东凡先生,还会有谁?本套丛书以十种之盛,全方位展现西藏本土传统文化:从神山圣湖的动人传说,到四季节庆的民间生活;从历史人事的掌故种种,到市井乡间的众生百相;从形态奇异的宗教护法,到壅塞雪域的三界诸神……所涉内容之辽阔之深远,看一眼本套丛书的书目就知道了。在这些故事中,有些是已经逝去的风景,有些正在发生着改变,或者添加了新的内容。唯其如此,这套丛书才显得弥足珍贵。
本辑所载《穿越喜马拉雅山脉的商道——英国尝试进入西藏的早期历史》是作者舒勒·坎曼根据自己的博士论文修订而成的著作。虽然文中难免流露出殖民主义色彩,但是作者以犀利的眼光分析了大量的历史事实,演绎了当年英国殖民主义侵略者如何一步一步闯入西藏的过程,为我们研究帝国主义侵藏史提供了不少正面和反面的素材。乌瑞先生的《在古代西藏编年史中王后色玛尔噶尔[SAD—MAR—KAR]的歌》通过对古代西藏编年史、敦煌吐蕃历史文献等进行的缜密的文献学梳理,从一个特殊的层面剖析了王后色玛尔噶尔[SAD—MAR—KAR]的歌,揭示了西藏古代诗歌的语言结构及政治色彩等。
男女平等理想好像永远处于逃遁状态,在地平线上不断闪现,似乎又可望而不可即。杜杉杉认为,如果将视线从潜伏于女权主义主流的形形色色乌托邦理想上移开.人们可能会惊奇地看到.男女平等社会确实存在。基于对云南拉祜族社会的大量田野调查。《社会性别的平等模式:“筷子成双”与拉祜族的两性合一》发现,诚如有关“筷子成双”的诸多拉祜谚语所喻示,男女平等社会可以在两性合一的理念中有效实践。
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成果。全书共分十章,内容包括:帝国边陲、边陲社会的要理、草根力量、“主”“客”之间——以宁化巫姓为例、客家社会的家庭及宗族组织:闽西三村、长汀县濯田镇民间组织调查、山海遭遇天后宫、客家土楼的地方性表述范式、文化重构:宁化客家运动的文化复相、客家运动与族群认同。
本文讲述了位于金沙江上游川藏交界处的“三岩”,仅4000平方公里的面积却有着:土葬、、火葬、水葬、室内葬、树葬、岩洞葬、瓮棺葬、塔葬、二次葬等十余种丧葬方式,不仅折射出当地丰富的死亡观,而且蕴含人们多样的生命观,既是对“死”的处理也是对“生”的认知和企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