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作者索尼娅4次到访西藏后对西藏的所见、所感、所想,以到中国西藏旅游为叙事开头,通过描述西藏的风土人情以及作者对西藏的见解作为该书的主要框架。该书内容比作者之前出版的《穿越西藏》《深入西藏》等书要更丰富和深刻。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用笔记录下她眼中的西藏,通过西藏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民族风俗、艺术和各位居民的访谈,向西方读者全方位、客观介绍西藏现在的真实面貌和发展。该书原版法文版在法国出版,五洲传播出版社将翻译成英文版在国内出版。
《藏源 藏缘 藏地行者手卷》(中英对照)为著名藏学专家、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向红笳潜心之作。全书秉持 小家小书 的文化理念,以汉英对照的形式,用260篇主题词条,介绍了博大精深的藏地文化,展现了藏地文化的动人风情。全书涉及藏族文化、历史、宗教、民俗、自然地理、人物等诸多方面,含100余幅珍贵配图,从 神佛与器物 宗教与寺院 自然与地理 民俗与习惯 人文与人物 5个方面,向读者展现了一个真实、美丽、和谐、繁荣的西藏,在增强中华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的同时,将西藏文化推向世界。雍和宫嘉木样 图布丹大活佛、著名藏学美术家韩书力为本书题字。
青藏高原以其壮美自然的风光和朴实的生活图景吸引了无数的关注和迷恋。相对于南极、北极,青藏高原是地球的 第三极 。在这个特殊的地理区域中,人们为了个体生存与家族幸福,如何实现人与自然之间平衡共生,做到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奥秘就藏在《第三极》里。本书是大型电视纪录片《第三极》同名图文珍藏版,本书用30多个真实感人的故事,为读者展示了青藏高原上的人与自然的生命之美和生命共舞、藏族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以及自然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情况,体现了独到的高原社会风貌和自然图景及其深刻人文情怀和意蕴。本书聚焦当代西藏人的生活,呈现当代西藏的心灵史,贯穿了一个看来平淡无奇,实则关乎国家、民族以及个体生命根本的人文主题。本书秉承原片创作风格的优秀 基因 ,以国际化叙事方式讲述地球处人类生存的鲜活故事,从人与自
聂晓阳主编的《微观西藏(汉英版)》是一本带领读者走进西藏人内心深处的书,采用微博体,用真诚的心态,找到尽可能多的真正了解和理解西藏的人,挖掘和呈现那个了走马观花、一惊一乍和非黑即白的西藏真容,通过大量有血有肉的细节,拼接出一个有喜乐有忧愁有希望也面临挑战的西藏。 希望本书中的每一条“微博”,都能够像一把钥匙,打开一扇被想象和偏见阻隔的厚门,帮助人们登堂入室,一窥西藏的容颜。
寻找锅庄舞这样一种传统藏民族文化样式在现代社会空间的着陆点,无疑需要研究者具备一种跨界的眼光和深情的执著,八年的时光,《寻找锅庄舞:藏地锅庄的历史、社会、体育考察》作者在藏民族的文化沃土里找寻养料,希图使其浸润于更广阔的民族文化田野。而今,锅庄舞从西部出发,渐渐进入到中东部地区的广场文化中,其中有民间传播者的功劳。然而这一文化样式的原有味道是否可以得到传袭、长久留存和发扬,对其文化内涵和文化张力深层次的寻觅,成为研究者应有的担当。 人们很想知道锅庄舞是如何形成、保持和延续的,或者更确切地说,锅庄舞的形成、保持和变迁是怎样的一个社会过程。要研究它的社会形成问题,必须考察锅庄舞的历史成因。《寻找锅庄舞:藏地锅庄的历史、社会、体育考察》是从体育文化研究者的角度来考察发掘藏
这是一部关于信仰的日志,记录着一个虔诚的人十多年来审慎观察西藏的故事。 他的图像有股要溢出来的情意,不论是当年他眼中与镜头下的上海酒吧,或者每年因应变换河道神出鬼没的罗布泊,或者他花费四年光阴拍摄的法国乡村,甚至十多年来细心记录的西藏。尤其西藏,仅仅只是看到刘沙拍的四五张照片便真正的感动了起来。那份感动相信你现在已能够体会。从他的图像作品,你甚至可以呼吸到西藏冷冽纯粹的空气,可以触摸得到好像能够拧出水来的蓝天,嗅闻到五体投地的虔诚信徒烈日下长途跋涉淋漓的汗水。 读完刘沙这本书的初稿时,让人不禁想起《华严经》的一个概念“先发菩提心,才求菩萨道”,意思是说,要先启动慈悲心,这样所领略的神通力才有意义;若没有救拔世间苦的慈悲宏愿,即使拥有神通力也无法成佛。 青藏铁路的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