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作者20年的西藏游历为基础,在多年摄制、拍摄西藏纪录片的过程中,他和他的摄制组多次走遍了西藏74个县,拍摄了典型景观和人物口述实录,以及舞蹈、原生态音乐等。 本书是讲述他走遍西藏7个地级行政区,在各个县、乡遇到的人和事,以及他记录这些拍摄过程中的事件。作者试图向这个世界解读西藏。 作者将本书按照西藏的春、夏、秋、冬分为四个部分,每篇开端以坛城的制作过程作为穿插,用真诚的文字和极具视觉冲击力的摄影作品记录了西藏的全貌。
古村落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乡村历史文化的 活化石 。其中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信息,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象征,是数千年来农耕文明留下来的*遗产。西宁周边经过2100多年的开发,这些散落在湟水两岸的古村落是我们的先民披荆斩棘留下来的历史符号,也是他们茹苦含辛留下来值得纪念的根。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镇化建设,大批古村落正在急速消亡。现在追述这些村落的历史,就是希望凭借这点即将湮灭的残片,来怀念河湟文化独特的多样性和地域性,让人们通过这一扇窗口,窥探这里在历史上曾经有过的一页。
人文西藏 丛书旨在通过新手法、新视角,点面结合,立体呈现,讲好中国西藏故事。全套丛书分为两辑:一是 西藏风情 系列:包括《雪域经轮 西藏宗教考释》《藏地风土 西藏民俗趣谈》《物华天宝 西藏艺术掠影》《高原华章 西藏文学撷英》《流年乾坤 西藏历史述略》,全方位描绘西藏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风貌,向国内外读者展示西藏魅力和时代亮色;二是 西藏历史文化名人 系列:包括《松赞干布》《元朝首任帝师八思巴》《九世班禅传》《首席代表阿沛 阿旺晋美》,通过西藏历史人物形象侧面反映西藏社会的演进和转折,让历史人物走进新的历史方位。 西藏民俗是西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藏民俗文化内容丰富,民俗形式多姿多彩,饮食、服饰、居住,茶醇酒香、色彩斑斓的西藏生活民俗;诞生礼、婚嫁、丧葬,西藏人生礼仪;民间信仰、苯教
人文西藏 丛书旨在通过新手法、新视角,点面结合,立体呈现,讲好中国西藏故事。全套丛书分为两辑:一是 西藏风情 系列:包括《雪域经轮 西藏宗教考释》《藏地风土 西藏民俗趣谈》《物华天宝 西藏艺术掠影》《高原华章 西藏文学撷英》《流年乾坤 西藏历史述略》,全方位描绘西藏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风貌,向国内外读者展示西藏魅力和时代亮色;二是 西藏历史文化名人 系列:包括《松赞干布》《元朝首任帝师八思巴》《九世班禅传》《首席代表阿沛 阿旺晋美》,通过西藏历史人物形象侧面反映西藏社会的演进和转折,让历史人物走进新的历史方位。 西藏民俗是西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藏民俗文化内容丰富,民俗形式多姿多彩,饮食、服饰、居住,茶醇酒香、色彩斑斓的西藏生活民俗;诞生礼、婚嫁、丧葬,西藏人生礼仪;民间信仰、苯教
本书课题组成员先后数次到西藏及其邻近的青海、四川、甘肃、云南藏区进行实地考察,历经数年,获得了对于西藏唐卡传承与保护状况的基本认识。课题组成员研读了相关藏文、汉文和英文文献,包括藏文史籍中与唐卡相关的记载,增强了研究的历史纵深感。本书从当代西藏唐卡传承、保护的现实问题出发,聚焦于当下西藏的唐卡传承与保护现状,力求发现目前唐卡保护、传承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研究和实施对唐卡艺术及相关传承文化环境的保护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为西藏乃至全国的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咨询意见。
在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原则下,总结吸收外藏学研究取得的巨大成就,推动藏学研究在21世纪的繁荣和深化。 收列条目,坚持学术性一。地域则以西藏自治区为主,适当收入青海、甘肃、四川、云南藏族地区及北京、山西、河北、浙江等地与西藏历史文化有关的内容。共收词目790条,配以珍贵历史图片144幅(重版为184幅)。 按词头汉字汉语拼音的英文字母音序分部编排,再按词头汉字汉语拼音音序编排。为了安排图片位置的方便,对个别词目的先后次序作了调整。 因排版原因,按照我国藏学界使用惯例,以拉丁转写附注藏文和梵文、巴利文等文字。 目前藏学学者由于受到藏语方言的影响,音译藏语或藏文为汉文时,同名异译现象较为普遍,《西藏历史文化辞典》为方便读者使用,对异译的译名做了一些规范,力求统一。 收列词目截至1959年西藏民
客家先民是中原移民,客家文化保留着厚重的中原文化特征。其因有三:一是由客家移民社会所决定的。客家人南来后,出于对外对内的需要,把中原文化作为联结族群凝聚力的纽带。二是新的定居地僻处山区,远离战乱,社会相对稳定,因此得以保留相对完整的中原文化“活化石”。三是闽粤赣聚居区连成一片,利于保留同根、同源、同质的祖居地文化,而不致被周边族群同化而丧失固有的文化。 客家文化的中原渊源与情结,表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经济生活方面,保留了许多传统农业生产工具的形制与古汉语称谓。在劳动组合中,保留着守望相助的古朴民风。 服饰是区分族群的重要外在标志。体衣则是服饰重要的部分。客家人的衣服为上衫下裤,统称为衫裤。衫为大襟衫,裤为宽大的大裤裆。从衣服名称至形制,均源于古代。
藏民族的丧葬习俗形式多样,独具一格。它几乎有着世界上的主要丧葬形式,如土葬、火葬、水葬、天葬、塔葬以及崖洞葬、楼葬、二次葬等。本书旨在通过藏族特定空间的历史与社会的考察、分析和研究,从理论高度和藏族整体文化角度,去审视藏族丧葬丰富的内涵和本质特征,同时围绕死亡现象发生的一系列行为及其行为的深处观念,包括初死、丧仪、葬仪、葬法、祭祀等各种仪式仪轨,去揭示藏族葬俗的思想、文化和历史渊源,以及作为丧葬文化深层理论的藏族传统灵魂观、生死观、世界观和宗教信仰观念,说明它们在丧葬文化中所反映出来的作用和意义。 “灵魂不灭”论是藏族丧葬思想的核心,但藏族丧葬思想又与藏族独特的整体文化一脉相承,虽然葬俗在各个地方有着细微的差异,然而在总体上藏族独有的葬俗却真实而执著地映衬出人与自然协调、
江西客家研究要获得跨越和突破,一要从历史研究单位的合理定位入手,坚持在地研究与离散视野的结合,二要把客家问题和区域研究方法结合起来,把人类学的族群和区域文化与历史学的区域社会史的研究视野统合起来,期望能从地方社会研究中发展出一套新的客家研究的话语,建立新的客家研究范式和历史解释体系。 作为客家区域文化研究丛书的一部,本书以历史与现今江西的客家人与客家文化为论述对象,承载着向世人介绍、宣传江西客家,展现江西客家文化的绚丽多姿的重任。本书主体内容共分十章,章为江西客家研究历史与现状的概述,第二章介绍与探讨了江西客家的历史源流与人口分布,第三章到第十章分别介绍了江西客家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姓氏宗族、民间信仰、风水文化、文学艺术、民间风俗、民居建筑、古村落、名人英杰。 本书以历史
这套丛书计划出版多册,系统介绍全世界数十个国家的文化概况,是一项大工程。丛书内容包括备国的文化历史沿革、传世文化大事、民间民俗传统、文艺思潮流派、民族文化特色、文化传统盛事、文物名胜古迹、重大文化成果、文化发展经验以及文化组织机构、文化团体设施、文化历史典故、文化泰斗名人等,可以说是介绍各国文化事业的百科全书。 全面而系统地向中国读者介绍包含上述内容的外国文化概况,而且涉及这么多的国家,这是首创。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具有久远文明历史和博大精深文化传统的中国人民希望与世界各国交往、了解和汲纳外国文化精髓、海纳百川、融会万物的胸襟。
本研究是对一个微观的藏族社区——拉萨市娘热(Nyang-re)乡社会文化的描述分析,立足点不在于说明某种经济和社会发展状态,而是在对藏族乡村社会结构分析的基础上,通过一些标志文化事项(就医行为方式的选择、洁净的观念和原则、饮食文化等),从整体的观点来理解蕴涵于其中的文化逻辑。 尽管本书内容包含着不同的专题,但是贯穿如一的主题十分明晰,那就是在较长时段的实地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寻求理解西藏乡土社会的文化逻辑;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在日益频繁的族际互动和民族文化交流、在藏族农民自身对发展和提高生活水平的渴求下,在国家致力于西藏现代化发展的努力中,藏族农村社会所做出的相应的回应、调适,以勾勒出在以上背景下文化的冲突、选择和重构的过程,和新的外来元素如何被有机地整合到藏族乡土社会之中,成为社
在南天竺有一个叫作曲木里赤的国家,国王名叫曲赞扎杰,手下有来自鸟族、蛇族和猪族的妖臣五十余名,各个善使妖法巫术,且库中藏有金银、珍珠、珊瑚等各种财宝。 有一回,王妃想起国王用武力将自己的父母投入狱中,亲人皆被残害,将自己掳至宫中,不禁悲从中来。她登上宫殿的高处,自言自语道: 不育女祸不单行,前路茫茫不知归处,与其做恶魔王妃,不如投阿鼻地狱。 语毕,王妃将自己的金镯扔向空中,希望能从中得到指引。金镯飞向东北方,王妃从而得知解脱之法在东北方的岭国。于是,王妃带上男女仆从各一名以及各种金银珠宝踏上了前往岭国的艰辛道路。 国王曲赞扎杰得知王妃逃走之后,一面派人打听王妃的下落,一面派兵攻打岭国。与此同时,岭国格萨尔王也根据姑母南曼杰姆的预言做好了抵御外敌的准备。于是,双方开战
青藏高原以其壮美自然的风光和朴实的生活图景吸引了无数的关注和迷恋。相对于南极、北极,青藏高原是地球的 第三极 。在这个特殊的地理区域中,人们为了个体生存与家族幸福,如何实现人与自然之间平衡共生,做到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奥秘就藏在《第三极》里。本书是大型电视纪录片《第三极》同名图文珍藏版,本书用30多个真实感人的故事,为读者展示了青藏高原上的人与自然的生命之美和生命共舞、藏族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以及自然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情况,体现了独到的高原社会风貌和自然图景及其深刻人文情怀和意蕴。本书聚焦当代西藏人的生活,呈现当代西藏的心灵史,贯穿了一个看来平淡无奇,实则关乎国家、民族以及个体生命根本的人文主题。本书秉承原片创作风格的优秀 基因 ,以国际化叙事方式讲述地球处人类生存的鲜活故事,从人与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