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1星以上
  • 0-10元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0-10元10-20元20-30元30-50元50~元以上
折扣力度:
0折-4折4折-5折5折-6折6折以上
筛选:
    • 常礼举要讲记
    •   ( 6191 条评论 )
    • 徐醒民 著 /2013-06-01/ 团结出版社
    • 《常礼举要》是李炳南教授从中国古代的三礼 《周礼》《仪礼》《礼记》中摘录的一些日常生活中人们都需要知道的礼节。全文共分十二章,分别为:居家、在校、处世、聚餐、出门、访人、会客、旅行、对衆、馈赠、庆吊、称呼。礼节是恭敬人的善行,也是自己一种光荣的徽章!中国自古以来就被誉为 礼仪之邦 , 礼 的观念深入人心。《常礼举要》的内容,简明实用,又涵盖现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比《弟子规》更详细具体,不仅是童蒙养正的礼仪教育*教材,也是年轻人步入社会的礼仪书,对于成年人来説,此书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书是徐醒民老师对《常礼举要》的详细讲解。书中既有对古礼的分析,同时又结合现代人的生活讲解了怎样具体、灵活的运用这些常礼,对现代人生活处事有很大的指导帮助。

    • ¥9 ¥20 折扣:4.5折
    • 中国民俗文化丛书-酒俗
    •   ( 1003 条评论 )
    • 徐瑾 著 /2012-01-01/ 天津人民出版社
    • 酒,这种神奇的饮品从占至今.直是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爱酒之人视之为天之美禄,无洒不欢,厌酒之人。称其为穿肠毒药,敬而而远之其实.饮酒应是美好的享受,而在历史长河中铸就的酒俗文化更是令人回味无穷书书中展现民中国酒文化的精华,尽管我们不是李太白。也没有一天子呼来不上船,生称臣是酒中仙的才智和气度,但是却可以在(花看半开,洒饮微醒的氛围中,开启一段酒俗文化的精彩旅程)

    • ¥6.5 ¥13 折扣:5折
    • 中华经典十二部浅说
    •   ( 2341 条评论 )
    • 钟永圣 /2015-07-01/ 中国青年出版社
    • 本书由在中国青年杂志上发表的十二篇论述中华经典古籍的著作组成,在文章中,作者分别对《道德经》《论语》《易经》等十二部中华传统经典古籍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与论述,试图通过文字的表象,挖掘其精髓及其内在联系。作者在对传统文化古籍的解构与反思中,找到了国家治理、企业管理、个人修行的根本要务与共通之处,帮助读者们更深入地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号召人们抱着敬畏之心,广泛研习中华传统文化古籍,从中学习为人处世之道,治国齐家之方,从而获得人生境界的提升与事业的长足进步。

    • ¥9 ¥18 折扣:5折
    • 新编历史小丛书 会馆史略
    •   ( 220 条评论 )
    • 李乔 /2020-03-01/ 北京人民出版社
    • 本书详细介绍了明清时期的会馆文化,介绍了会馆的兴起、会馆的作用和类型。会馆是中国明清时期都市中由同乡或同业组成的封建性团体,始设于明代前期,迄今所知*早的会馆是建于永乐年间的北京芜湖会馆。嘉靖、万历时期趋于兴盛,清代中期*多。会馆在清末逐渐衰落。

    • ¥9 ¥18 折扣:5折
    • 中国俗文化丛书·说福
    •   ( 120 条评论 )
    • 高占祥 /2017-02-01/ 山东教育出版社
    • 俗文化,古而不老,历久而弥新。它在人们的身边,在人们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情趣。总结俗文化,剔其糟粕,吸收其精华,对发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提高和丰富人民生活,都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世界文化是由五彩斑斓的民族文化汇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愈是民族的,就愈是世界的。因此,我们总结自己的民俗文化,正是沟通世界文化的桥梁。这是发展的要求,时代的召唤。 吴祖德、郑土有*的《说福/中国俗文化丛书》是《中国俗文化丛书》之一。

    • ¥6.8 ¥15 折扣:4.5折
    • 中国俗文化丛书·泥土板筑的城堡——土围楼
    •   ( 39 条评论 )
    • 石奕龙 /2017-02-01/ 山东教育出版社
    • 俗文化,古而不老,历久而弥新。它在人们的身边,在人们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情趣。总结俗文化,剔其糟粕,吸收其精华,对发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提高和丰富人民生活,都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世界文化是由五彩斑斓的民族文化汇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愈是民族的,就愈是世界的。因此,我们总结自己的民俗文化,正是沟通世界文化的桥梁。这是发展的要求,时代的召唤。 石奕龙*的《泥土板筑的城堡--土围楼/中国俗文化丛书》是《中国俗文化丛书》之一。

    • ¥7.7 ¥17 折扣:4.5折
    • 中国古代科举 陈薛俊怡 著 中国商业出版社【正版可开发票】
    •   ( 1 条评论 )
    • 陈薛俊怡 著 /2015-01-01/ 中国商业出版社
    •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政治经济制度系列:中国古代科举》介绍了中国科举制度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经隋、唐、宋、元、明、清,整整绵延存在了1300年。《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政治经济制度系列:中国古代科举》详略得当地介绍了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从萌芽、完善、发展、鼎盛、衰落到灭亡的全过程。

    • ¥7 ¥29 折扣:2.4折
    • 国学传世经典:中华民俗万年历 蔚华 编 三秦出版社【正版可开发票】
    •   ( 1 条评论 )
    • 蔚华 编 /2016-09-01/ 三秦出版社
    • 《万年历》是清朝皇帝颁布的《御定万年历》的简称,又叫《皇历》,泛指“农历”、“阴历”、“夏历”、“旧历”。“农历”是古人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规律,总结出包括节气、置闰等内容的年月日时周期节律,用历数干支表示。相传历法由黄帝,贯通古今。春节就是以农历来计算的中国传统节日。为弘扬传统文化,并紧跟时代步伐,我们特组织编写了这本融公历与农历于一体的《国学传世经典:中华民俗万年历(典藏版)》。它以表格的形式明晰地展示了中外历法的不同,两相对照、简单明了。另外《国学传世经典:中华民俗万年历(典藏版)》还加入了一些广为群众欢迎的吉祥图案、历法知识等,以丰富书中内容。

    • ¥9 ¥25 折扣:3.6折
    • 民俗视野:中日文化的融合和冲突
    •   ( 1 条评论 )
    • 陈勤建 著 /2006-05-01/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本书的目的是以一国一民族固有的传承性生活文化——民俗为视角,对中日两国深层的本质文化的异同作一剖析。协助国人,廓清笼罩在中日文化之间的种种迷雾,认清日本固有的文化特征和日本人的国民性文化人格。知已知彼,在准确认识和科学理解日本人的文化特征和国民性精神构架中,牢牢把握中日文化融合与冲突的主动权,为国家深入对日交往和决策,提供重要的咨询。 现代民俗学认为,以传承性生活文化为主的民俗,是一国一民族固有的本质文化。学科意义上的民俗,比中国传统的风俗概念更为深广,它是民族或族群在长期的共同生存环境中酿就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力量。它以通行的行事方式、思考原型、物态样式代代相传,构成了民族共同文化和共同心理素质的基础,体现为民族群体为深层的固有文化。从而也就成为衡量和识别民族或族群的重要标

    • ¥7.5 ¥15 折扣:5折
    • 姓名——中华民俗丛书
    •   ( 32 条评论 )
    • 纳日碧力戈 著 /2000-04-01/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中华民族俗丛书》的策划、构想和编辑思路,大体上基于以下几个考虑: 一是 小题大做 。相对于某些有失宏观浮泛的民俗学著述而言,本丛书的选题主要突出了 大题小作 的特色,即围绕某个具体的问题展开深入的实证探讨,其目的乃是为了促成和推进严谨实证的民俗学的学风,提升中国民俗学研究的专业水准。 二是提倡 专题研究 。本丛书的策划者、设计者及作者们大都倾向于认为,相对于通论性的概述介绍和和民俗事象的一般性罗列及简单归纳而言,中国民俗学的学术发展应该逐渐被推进到 专题研究 和 地域研究 的新阶段。所谓 专题研究 ,就是针对某些民俗事象,动员一切可能的方法及资料,对其进行全面、系统和深入的追究,从而彻底深化研究者对某个或某类民俗事象的认识。所谓 地域研究 ,则是将某一特定地域的民间传承文化和民族生活方式

    • ¥7.5 ¥9.5 折扣:7.9折
    • 民间游戏与竞技 中国社会出版社
    •   ( 2 条评论 )
    • 郭泮溪刘魁立 著作 /2008-02-01/ 中国社会出版社
    • 中国民间文化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其中凝聚着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真、善、美,是中华民族彼此认同的标志,是祖国同胞沟通情感的纽带。今天,我们将把民俗文化中的很好部分和真谛展示给包括农民兄弟在内的广大民众,使他们对中华大地、对祖国同胞、对很好的文化传统和淳厚的民俗民风怀有更深刻的眷恋、热爱和崇敬。 一个人从在胎中孕育直到死去,甚至到死去很久很久,都始终处于民俗的环境中。民俗像空气一样,是人们须臾不能离开的。对于民众社会来说,民俗又是沟通情感的纽带,是彼此认同的标志,是规范行为的准绳,是维系群体团结的黏合剂,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本书是《中国民俗文化丛书》之一《民间游戏与竞技》,像您详细介绍了刘传在中国的民间游戏与竞技。

    • ¥7.8 ¥12 折扣:6.5折
    • 中国善恶报应习俗——中国风俗文化集萃
    •   ( 4 条评论 )
    • 刘道超 著 /2004-05-01/ 陕西人民出版社
    • 人们都说,善恶报应是封建迷信。是的,它荒谬无稽令人不屑一驳,但古人为什么又如此笃信不疑?其中有无合理的内涵、作为一种绵延数千年的重要习俗,它对中国社会和国民性格有何影响?我们“下位层次文化”歉收并蓄的特点,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又一个广阔天地,并把人们引向中国文化复杂隐秘的殿堂。

    • ¥8.3 ¥11 折扣:7.5折
    • 民俗文化——中国姓氏
    •   ( 21 条评论 )
    • 李吉王岳红 编著 /2006-09-01/ 中国社会出版社
    • 一个人从在胎中孕育直到死去,甚至到死去很久很久,都始终处于民俗的环境中民俗像空气一样是人们须臾不能离开的,对于民众社会来说民俗又是沟通情感的纽带,是彼此认同的标志,是规范行为的准绳是维系群体团结的黏合剂,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 姓氏不仅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人类文明的积淀,是我们认知历史、传承文明的文化瑰宝,也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事事皆用的重要工具和信息体系。因而普及姓氏知识,拓展姓氏研究领域,就成为我们认知历史、传承文明、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 ¥9 ¥12 折扣:7.5折
    • 白娘子传说/中国民俗文化丛书
    •   ( 6 条评论 )
    • 孙琦陈勤建 著 /2006-09-01/ 中国社会出版社
    • 《白蛇传》是一部家喻户晓的富有神话色彩的传说。它起源古远、流传广泛、内蕴丰富,表现形式多彩多姿,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 《白蛇传》与中国传统的文学、戏曲、民俗、宗教、历史等文化样式都有着密切的关联,其古老的起源、多线式的流传演进、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深厚的文化内涵,使其历久弥新,可以说是民间文学一处永不枯竭的宝藏。 现在我们就要来挖掘这个属于中华传统文学宝库的优美曲折、感人至深的民间口头创作,本书在对大量《白蛇传》传说研究资料的搜集整理基础上,采用更多鲜活的民间因素,向大家展示一个更加立体、形象、完整的《白蛇传》。

    • ¥9 ¥12 折扣:7.5折
    • 中国俗文化丛书·雅俗共赏话扇子
    •   ( 221 条评论 )
    • 王庆云//李万鹏 /2017-02-01/ 山东教育出版社
    • 俗文化,古而不老,历久而弥新。它在人们的身边,在人们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情趣。总结俗文化,剔其糟粕,吸收其精华,对发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提高和丰富人民生活,都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世界文化是由五彩斑斓的民族文化汇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愈是民族的,就愈是世界的。因此,我们总结自己的民俗文化,正是沟通世界文化的桥梁。这是发展的要求,时代的召唤。 王庆云、李万鹏*的《雅俗共赏话扇子/中国俗文化丛书》是《中国俗文化丛书》之一。

    • ¥8.8 ¥13 折扣:6.8折
    • 傣族风俗志——民俗文库之二十五
    •   ( 3 条评论 )
    • 胡绍华 编著 /1995-01-01/ 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 民俗学是研究民间各种风俗习惯的一门学科,它在我国的建立和发展,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走过了曲折和道路。目前,这一学科正在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引起了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人们的重视。为了继承和发扬我国各民族的民俗文化遗产,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团结;为了适应我国民俗学科建设的需要,我社决定出版大型丛书——《民俗文库》,并为此成立了编委会。这套丛书将着重介绍我国五十五个少数民族的居住、包含、服饰、生产、交通、婚姻、家庭、材落、岁时、节日、丧葬、宗教、道德、礼仪、口头文学等风俗民情。为了推动民俗理论研究工作的发展,本丛书还将适当地收入国内外有关民俗学的专著和译作。 《傣族风俗志》是反映傣族独具特色的民情风俗的专书,它将全面的介绍傣族各种风俗的起源、发展和发扬光大的全貌。

    • ¥6.3 ¥8.6 折扣:7.3折
    • 抢婚——中华民俗丛书
    •   ( 17 条评论 )
    • 叶涛吴存浩 著 /2000-04-01/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中华民族俗丛书》的策划、构想和编辑思路,大体上基于以下几个考虑: 一是 小题大做 。相对于某些有失宏观浮泛的民俗学著述而言,本丛书的选题主要突出了 大题小作 的特色,即围绕某个具体的问题展开深入的实证探讨,其目的乃是为了促成和推进严谨实证的民俗学的学风,提升中国民俗学研究的专业水准。 二是提倡 专题研究 。本丛书的策划者、设计者及作者们大都倾向于认为,相对于通论性的概述介绍和和民俗事象的一般性罗列及简单归纳而言,中国民俗学的学术发展应该逐渐被推进到 专题研究 和 地域研究 的新阶段。所谓 专题研究 ,就是针对某些民俗事象,动员一切可能的方法及资料,对其进行全面、系统和深入的追究,从而彻底深化研究者对某个或某类民俗事象的认识。所谓 地域研究 ,则是将某一特定地域的民间传承文化和民族生活方式

    • ¥7.9 ¥10 折扣:7.9折
    • 巧女故事/中国民俗文化丛书
    •   ( 1 条评论 )
    • 康丽 著 /2006-09-01/ 中国社会出版社
    • 巧女故事的讲述同其他民间故事一样,在教育或娱乐的形式下,蕴涵着民众的观念和欲求。故事中每一个角色、每一种行为的设置都渗透着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对现实的思考和愿望的倾诉:面对利益征战,他们既专注于家庭范围内的利益守护,又深切体悟着自身在伦理规范限制下的艰难。如何以才能和理智解决困境,是故事意图解决的重要问题。大多数巧女故事,以男性的失败衬托女性的智巧,让女性成为权利的持有者,享受行为胜利的喜悦,是因为传统认知上男性天然的强势,可以更好地映衬巧女,但这并不意味着民众对男性的打压。巧女故事中每一个角色的背后,其实都是成败与巧拙的交迭。作为现实境遇的逆向想象,民众赋予女性机智、勇敢和大气,让她们完成主妇应尽的责任,体味情感的自由和持家的重负。同时让她们可以暂时抛却伦理规范的束缚,成为

    • ¥7.5 ¥12 折扣:6.3折
    • 中国民俗文化丛书-钱与民俗
    •   ( 179 条评论 )
    • 王子今 著 /2011-09-01/ 天津人民出版社
    • 自从社会进入货币成为一般等价物的时代,钱就广泛地介入了社会生活。在中国帝制稳步行进的历史中,国家货币在大多数时间都强硬地执行着控制经济、引导经济的职能。在社会生活中,钱的作用十分显著。为了钱,人们相互争逐、抢斗、厮杀、暗害。唐代诗人罗隐的《咏钱》诗写道:“志士不敢道,贮之成祸胎。小人无事艺,假尔作梯媒。解释愁肠结,能分睡眼开。朱门狼虎性,一半逐君回。”“小人”把“钱”作为行恶的“梯媒”,可能确实是常见的情形。“愁肠”、“睡眼”一句,说到钱可以消释愁苦,可以振奋精神。而豪门贵族的“狼虎性”的形成和暴露,也往往是和对于钱的疯狂追逐相关的。

    • ¥7.5 ¥10 折扣:7.5折
    • 民俗与迷信——大家小书
    •   ( 11 条评论 )
    • 江绍 原著,陈泳超 整理 /2003-01-01/ 北京出版社
    • 江绍原善于迷信研究的宗旨与方法,集中体现于他的《中国礼俗迷信》一书里。该书原是江绍原30年代在北京大学开设“礼俗迷信研究”课时所用的讲义,生前并未发表,后由王文宝先生整理修改,于1989年由渤海湾出版公司出版。 江绍原学了宗教学,并不信那一种宗教,虽然有些人颇以为奇(他们以得宗教学者即教徒),其实正是当然的,而且因此也使他更适宜于做研究礼教的工作,得到公平的结论。绍原的文章又是大家知道的,不知怎地能够把谨严与游戏混合得那样好,另有一种独特的风致,拿来讨论学术上的问题,不觉得一点儿沉闷。

    • ¥9 ¥12 折扣:7.5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