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2星以上
  • 0-10元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0-10元10-20元20-30元30-50元50~元以上
折扣力度:
0折-4折4折-5折5折-6折6折以上
筛选:
    • 常礼举要讲记
    •   ( 6192 条评论 )
    • 徐醒民 著 /2013-06-01/ 团结出版社
    • 《常礼举要》是李炳南教授从中国古代的三礼 《周礼》《仪礼》《礼记》中摘录的一些日常生活中人们都需要知道的礼节。全文共分十二章,分别为:居家、在校、处世、聚餐、出门、访人、会客、旅行、对衆、馈赠、庆吊、称呼。礼节是恭敬人的善行,也是自己一种光荣的徽章!中国自古以来就被誉为 礼仪之邦 , 礼 的观念深入人心。《常礼举要》的内容,简明实用,又涵盖现代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比《弟子规》更详细具体,不仅是童蒙养正的礼仪教育*教材,也是年轻人步入社会的礼仪书,对于成年人来説,此书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本书是徐醒民老师对《常礼举要》的详细讲解。书中既有对古礼的分析,同时又结合现代人的生活讲解了怎样具体、灵活的运用这些常礼,对现代人生活处事有很大的指导帮助。

    • ¥9 ¥20 折扣:4.5折
    • 中国民俗文化丛书-酒俗
    •   ( 1003 条评论 )
    • 徐瑾 著 /2012-01-01/ 天津人民出版社
    • 酒,这种神奇的饮品从占至今.直是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部分爱酒之人视之为天之美禄,无洒不欢,厌酒之人。称其为穿肠毒药,敬而而远之其实.饮酒应是美好的享受,而在历史长河中铸就的酒俗文化更是令人回味无穷书书中展现民中国酒文化的精华,尽管我们不是李太白。也没有一天子呼来不上船,生称臣是酒中仙的才智和气度,但是却可以在(花看半开,洒饮微醒的氛围中,开启一段酒俗文化的精彩旅程)

    • ¥6.5 ¥13 折扣:5折
    • 中华经典十二部浅说
    •   ( 2342 条评论 )
    • 钟永圣 /2015-07-01/ 中国青年出版社
    • 本书由在中国青年杂志上发表的十二篇论述中华经典古籍的著作组成,在文章中,作者分别对《道德经》《论语》《易经》等十二部中华传统经典古籍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与论述,试图通过文字的表象,挖掘其精髓及其内在联系。作者在对传统文化古籍的解构与反思中,找到了国家治理、企业管理、个人修行的根本要务与共通之处,帮助读者们更深入地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号召人们抱着敬畏之心,广泛研习中华传统文化古籍,从中学习为人处世之道,治国齐家之方,从而获得人生境界的提升与事业的长足进步。

    • ¥9 ¥18 折扣:5折
    • 新编历史小丛书 会馆史略
    •   ( 221 条评论 )
    • 李乔 /2020-03-01/ 北京人民出版社
    • 本书详细介绍了明清时期的会馆文化,介绍了会馆的兴起、会馆的作用和类型。会馆是中国明清时期都市中由同乡或同业组成的封建性团体,始设于明代前期,迄今所知*早的会馆是建于永乐年间的北京芜湖会馆。嘉靖、万历时期趋于兴盛,清代中期*多。会馆在清末逐渐衰落。

    • ¥9 ¥18 折扣:5折
    • 中国俗文化丛书·说福
    •   ( 120 条评论 )
    • 高占祥 /2017-02-01/ 山东教育出版社
    • 俗文化,古而不老,历久而弥新。它在人们的身边,在人们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情趣。总结俗文化,剔其糟粕,吸收其精华,对发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提高和丰富人民生活,都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世界文化是由五彩斑斓的民族文化汇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愈是民族的,就愈是世界的。因此,我们总结自己的民俗文化,正是沟通世界文化的桥梁。这是发展的要求,时代的召唤。 吴祖德、郑土有*的《说福/中国俗文化丛书》是《中国俗文化丛书》之一。

    • ¥6.8 ¥15 折扣:4.5折
    • 中国俗文化丛书·泥土板筑的城堡——土围楼
    •   ( 39 条评论 )
    • 石奕龙 /2017-02-01/ 山东教育出版社
    • 俗文化,古而不老,历久而弥新。它在人们的身边,在人们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情趣。总结俗文化,剔其糟粕,吸收其精华,对发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提高和丰富人民生活,都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世界文化是由五彩斑斓的民族文化汇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愈是民族的,就愈是世界的。因此,我们总结自己的民俗文化,正是沟通世界文化的桥梁。这是发展的要求,时代的召唤。 石奕龙*的《泥土板筑的城堡--土围楼/中国俗文化丛书》是《中国俗文化丛书》之一。

    • ¥7.7 ¥17 折扣:4.5折
    • 中国古代科举 陈薛俊怡 著 中国商业出版社【正版保证】
    •   ( 1 条评论 )
    • 陈薛俊怡 著 /2015-01-01/ 中国商业出版社
    • 《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政治经济制度系列:中国古代科举》介绍了中国科举制度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经隋、唐、宋、元、明、清,整整绵延存在了1300年。《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政治经济制度系列:中国古代科举》详略得当地介绍了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从萌芽、完善、发展、鼎盛、衰落到灭亡的全过程。

    • ¥7 ¥29 折扣:2.4折
    • 国学传世经典:中华民俗万年历 蔚华 编 三秦出版社【正版保证】
    •   ( 1 条评论 )
    • 蔚华 编 /2016-09-01/ 三秦出版社
    • 《万年历》是清朝皇帝颁布的《御定万年历》的简称,又叫《皇历》,泛指“农历”、“阴历”、“夏历”、“旧历”。“农历”是古人通过观察天体运行规律,总结出包括节气、置闰等内容的年月日时周期节律,用历数干支表示。相传历法由黄帝,贯通古今。春节就是以农历来计算的中国传统节日。为弘扬传统文化,并紧跟时代步伐,我们特组织编写了这本融公历与农历于一体的《国学传世经典:中华民俗万年历(典藏版)》。它以表格的形式明晰地展示了中外历法的不同,两相对照、简单明了。另外《国学传世经典:中华民俗万年历(典藏版)》还加入了一些广为群众欢迎的吉祥图案、历法知识等,以丰富书中内容。

    • ¥9 ¥25 折扣:3.6折
    • 抢婚——中华民俗丛书
    •   ( 17 条评论 )
    • 叶涛吴存浩 著 /2000-04-01/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中华民族俗丛书》的策划、构想和编辑思路,大体上基于以下几个考虑: 一是 小题大做 。相对于某些有失宏观浮泛的民俗学著述而言,本丛书的选题主要突出了 大题小作 的特色,即围绕某个具体的问题展开深入的实证探讨,其目的乃是为了促成和推进严谨实证的民俗学的学风,提升中国民俗学研究的专业水准。 二是提倡 专题研究 。本丛书的策划者、设计者及作者们大都倾向于认为,相对于通论性的概述介绍和和民俗事象的一般性罗列及简单归纳而言,中国民俗学的学术发展应该逐渐被推进到 专题研究 和 地域研究 的新阶段。所谓 专题研究 ,就是针对某些民俗事象,动员一切可能的方法及资料,对其进行全面、系统和深入的追究,从而彻底深化研究者对某个或某类民俗事象的认识。所谓 地域研究 ,则是将某一特定地域的民间传承文化和民族生活方式

    • ¥7.9 ¥10 折扣:7.9折
    • 中国俗文化丛书·中国人的美食——饺子
    •   ( 173 条评论 )
    • 赵建民 /2017-02-01/ 山东教育出版社
    • 俗文化,古而不老,历久而弥新。它在人们的身边,在人们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情趣。总结俗文化,剔其糟粕,吸收其精华,对发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提高和丰富人民生活,都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世界文化是由五彩斑斓的民族文化汇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愈是民族的,就愈是世界的。因此,我们总结自己的民俗文化,正是沟通世界文化的桥梁。这是发展的要求,时代的召唤。 赵建民*的《中国人的美食--饺子/中国俗文化丛书》是《中国俗文化丛书》之一。本书讲述了饺子已成为人们日常餐桌上的普通食品,食饺的种种习俗沿承不衰。在这些习俗中,蕴含着几千年来所形成的中国民族深层的文化心理和历史积淀。

    • ¥6.3 ¥14 折扣:4.5折
    • 中国俗文化丛书·方言趣谈
    •   ( 110 条评论 )
    • 张廷兴//董佳兰| /2017-02-01/ 山东教育出版社
    • 俗文化,古而不老,历久而弥新。它在人们的身边,在人们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情趣。总结俗文化,剔其糟粕,吸收其精华,对发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提高和丰富人民生活,都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世界文化是由五彩斑斓的民族文化汇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愈是民族的,就愈是世界的。因此,我们总结自己的民俗文化,正是沟通世界文化的桥梁。这是发展的要求,时代的召唤。 张廷兴、董佳兰*的《方言趣谈/中国俗文化丛书》是《中国俗文化丛书》之一。

    • ¥7.7 ¥17 折扣:4.5折
    • 中国俗文化丛书·四合院
    •   ( 121 条评论 )
    • 姜波| /2017-02-01/ 山东教育出版社
    • 俗文化,古而不老,历久而弥新。它在人们的身边,在人们的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情趣。总结俗文化,剔其糟粕,吸收其精华,对发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自信心,提高和丰富人民生活,都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世界文化是由五彩斑斓的民族文化汇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愈是民族的,就愈是世界的。因此,我们总结自己的民俗文化,正是沟通世界文化的桥梁。这是发展的要求,时代的召唤。 姜波*的《四合院/中国俗文化丛书》是《中国俗文化丛书》之一。本书记述了四合院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一部分,它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现象。中国传统建筑有着数千年的灿烂历史和无比丰富的内涵,但文献的记载和考古的发现对照古代建筑的成就来说实在是少得可怜,就是那些幸存下来的宫殿寺庙,也大多或历经维修或挪作他用,失去了原来

    • ¥9 ¥12 折扣:7.5折
    • 门神传说/中国民俗文化丛书
    •   ( 19 条评论 )
    • 刘晓路 选编 /2006-09-01/ 中国社会出版社
    • 辞旧迎新之际,家家户户贴门神祛灾祈福,这是我国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的风俗。门神信仰习俗形成的年代久远,流传的地域广阔,至今被人们所传承。 门神人物众多,出身、经历各异,人们根据需求和门神各自的特点,将它们贴在不同的位置:武门神形神威猛,手握兵器,一般贴于临街大门,以御鬼怪及灾害入门;祈福门神表现人们的美好愿望,多贴于厅堂门上,以求招财进宝,多子多福。还有因传说而处于特殊位置的,如《西游记》中,魏征计斩小白龙后,为防小白龙骚扰唐太宗,由秦尉二将军守住前门,小白龙又伺机从后门而入,于是魏征被派去守后门,而成为后门神;孟良、焦赞因系强盗出身,后投杨家将抗辽成了英雄,因此,他们的像常被人们贴在牛棚、马厩和猪圈,保佑六畜兴旺。 在被人民群众奉为门神的历史人物中,有的是忠心耿耿的忠臣,

    • ¥8.6 ¥12 折扣:7.2折
    • 高山族风俗志——民俗文库之五
    •   ( 5 条评论 )
    • 许良国曾思奇 编著 /1988-02-01/ 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 民俗学是研究民间各种风俗习惯的一门学科,它在我国的建立和发展,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走过了曲折的道路。目前,这一学科正在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引起了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人们的重视。为了继承和发扬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俗文化遗产,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团结;为了适应我国民俗学科建设的需要,我社决定出版大型丛书——《民俗文库》,并为此成立了编委会。这套丛书将着重介绍我国五十五个少数民族的居住、饮食、服饰、生产、交通、婚姻、家庭、村落、岁时、节日、丧葬、宗教、道德、礼仪、口头文学等风俗民情。为了推动民俗理研究论工作的发展,本丛书还将适当地收入国内外有关民俗学的专著和译作。 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自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鲜明独特的习俗。我们深知,编辑出版如此

    • ¥1 ¥1.4 折扣:7.1折
    • 民俗视野:中日文化的融合和冲突
    •   ( 1 条评论 )
    • 陈勤建 著 /2006-05-01/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本书的目的是以一国一民族固有的传承性生活文化——民俗为视角,对中日两国深层的本质文化的异同作一剖析。协助国人,廓清笼罩在中日文化之间的种种迷雾,认清日本固有的文化特征和日本人的国民性文化人格。知已知彼,在准确认识和科学理解日本人的文化特征和国民性精神构架中,牢牢把握中日文化融合与冲突的主动权,为国家深入对日交往和决策,提供重要的咨询。 现代民俗学认为,以传承性生活文化为主的民俗,是一国一民族固有的本质文化。学科意义上的民俗,比中国传统的风俗概念更为深广,它是民族或族群在长期的共同生存环境中酿就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力量。它以通行的行事方式、思考原型、物态样式代代相传,构成了民族共同文化和共同心理素质的基础,体现为民族群体为深层的固有文化。从而也就成为衡量和识别民族或族群的重要标

    • ¥7.5 ¥15 折扣:5折
    • 清明节/中国民俗文化丛书
    •   ( 4 条评论 )
    • 刘晓蜂 著 /2006-09-01/ 中国社会出版社
    • 清明节是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之一。在今天海内外中国人的节日生活中,清明节无疑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主要是因为,清明节的一个重要节俗是扫墓祭祖,追怀祖先。而这一节俗和中国民族重视孝道、慎终追远的民族性格直接相连。 本书是《中国民俗文化丛书》之一,主要介绍了清明节的由来、文化品格、墓祭习俗、节日文化等内容。 中国民间文化是世世代代锤炼和传承的文化传统,其中凝聚着民族的性格、民族的精神、民族的真、善、美,是中华民族彼此认同的标志,是祖国同胞沟通情感的纽带。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传统文化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巨大贡献。 《中国民俗文化丛书》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及其真谛展示给包括农民兄弟在内的广大民众,使他们对中华大地、对祖国同胞、对优秀

    • ¥6.3 ¥8 折扣:7.9折
    • 巧女故事/中国民俗文化丛书
    •   ( 1 条评论 )
    • 康丽 著 /2006-09-01/ 中国社会出版社
    • 巧女故事的讲述同其他民间故事一样,在教育或娱乐的形式下,蕴涵着民众的观念和欲求。故事中每一个角色、每一种行为的设置都渗透着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对现实的思考和愿望的倾诉:面对利益征战,他们既专注于家庭范围内的利益守护,又深切体悟着自身在伦理规范限制下的艰难。如何以才能和理智解决困境,是故事意图解决的重要问题。大多数巧女故事,以男性的失败衬托女性的智巧,让女性成为权利的持有者,享受行为胜利的喜悦,是因为传统认知上男性天然的强势,可以更好地映衬巧女,但这并不意味着民众对男性的打压。巧女故事中每一个角色的背后,其实都是成败与巧拙的交迭。作为现实境遇的逆向想象,民众赋予女性机智、勇敢和大气,让她们完成主妇应尽的责任,体味情感的自由和持家的重负。同时让她们可以暂时抛却伦理规范的束缚,成为

    • ¥7.5 ¥12 折扣:6.3折
    • 土家族风俗志——民俗文库之九
    •   ( 5 条评论 )
    • 杨昌鑫 编著 /1989-05-01/ 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
    • 民俗学是研究民间各种风俗习惯的一门学科,它在我国的建立和发展,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走过了曲折的道路。目前,这一学科正在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引起了国内处越来越多的人们的重视。为了继承和发扬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俗文化遗产,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团结;为了适应我国民俗学学科建设的需要出版了大型丛书《民俗文库》,并为此成立了编委会,这套丛书将着重介绍我国五十五个少数民族的居住、饮食、服饰、生产、交通、婚姻、家庭、村落、岁时、节日、丧葬、宗教、道德、礼仪、口头文学等风俗民情。为了推动民族理论研究工作的发展,从书还将适当地收入国内外有疳在民俗学的专著和译作。

    • ¥1.8 ¥2.4 折扣:7.5折
    • 中国民俗文化丛书-钱与民俗
    •   ( 179 条评论 )
    • 王子今 著 /2011-09-01/ 天津人民出版社
    • 自从社会进入货币成为一般等价物的时代,钱就广泛地介入了社会生活。在中国帝制稳步行进的历史中,国家货币在大多数时间都强硬地执行着控制经济、引导经济的职能。在社会生活中,钱的作用十分显著。为了钱,人们相互争逐、抢斗、厮杀、暗害。唐代诗人罗隐的《咏钱》诗写道:“志士不敢道,贮之成祸胎。小人无事艺,假尔作梯媒。解释愁肠结,能分睡眼开。朱门狼虎性,一半逐君回。”“小人”把“钱”作为行恶的“梯媒”,可能确实是常见的情形。“愁肠”、“睡眼”一句,说到钱可以消释愁苦,可以振奋精神。而豪门贵族的“狼虎性”的形成和暴露,也往往是和对于钱的疯狂追逐相关的。

    • ¥7.5 ¥10 折扣:7.5折
    • 济公传说/中国民俗文化丛书
    •   ( 8 条评论 )
    • 柯玲 编著 /2006-09-01/ 中国社会出版社
    • 济公传说曾在我国江南一带十分流行。后来随着济公评话、济公小说的出现、盛行,不论是在宗教界还是在济公生活过的地方,济公都成了大名鼎鼎的人物,是个深得百姓喜爱的圣僧、活佛。20世纪80年代,电视剧《济公》的上映,再次让济公形象出现在荧屏,济公传说进入千家万户,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电视剧的主题曲《哪里不平哪有我》更是在一夜之间响彻江南塞北、大街小巷。本书为“中国民俗文化丛书”中的一本,讲述民间关于济公的传说,通俗易懂,值得一读。

    • ¥9 ¥12 折扣:7.5折
    • 中国民俗文化丛书-民居民俗
    •   ( 107 条评论 )
    • 郭爽 著 /2012-01-01/ 天津人民出版社
    • 本书分为两个部分,即中国汉族民居和中国少数民族民居汉族民居又根据地区分布分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华东地区,系统地介绍了各个地区民居的历史、类型、结构和空间细部及其作用等内容。通过对各地区民居的介绍,对具有代表性的民居类型举例说明,读者从中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中华民族祖先的生存智慧和创造才能。

    • ¥8.2 ¥11 折扣:7.5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