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天上看见深渊》是一本特别且深刻的对话录,书名语出鲁迅 于浩歌之际中寒,于天上看见深渊 。书中,诺奖候选女作家残雪与其胞兄、著名哲学家邓晓芒分别从文学和哲学的角度出发,分数次进行了一场二人都感到 很累 又 很有必要 的世纪对话。作为亲兄妹,两位作者在血缘及思想成长经历上的联系,令他们得以基于各自领域丰富的学识而作跨领域的拓展性讨论,较之一般对谈更具亲和性和启发性,亦为对话这一文体结构,添加了更丰富的色彩和思辨的张力。 话题营养丰富,涉及中西哲学、美学、文学,中西文化比较,宗教和无神论及自然主义,文学创作心理,作家批评家和欣赏者的心灵结构或层次,古典主义和现代主义,文学和现实的关系,信仰与生命的关系,艺术与认识的关系,文学在人类精神生活中和一般生活中的位置与作用,等等,系10年间的二
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我国当代乡村发展的重大政策举措。乡村振兴是全面的振兴,不仅需要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还需要乡风文明、治理有效乡村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源地。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乡风文明,需要把乡村文化建设与乡村治理相结合,实施文化治理。通过乡村文化治理,弘扬传统文化,推动乡村发展,能够有效满足村民精神文化需求,提升乡村文明建设质量,助力乡村治理现代化建设,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保障。 本著作研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文化治理,旨在解决当代乡村文化治理中涉及到的一些重要理论问题,同时可以为乡村文化治理实践提供策略启发。全书围绕研究中心,重点研究乡村文化治理环境基础、乡村文化资源开发、乡村文化传播、乡村文化治理政策的调适等问题,材料充实,
本书以2013~2014年中国文化产业区域发展为对象,构建了基于国家统计数据的文化经济空间地图,分析了以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台湾为代表的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展望了中国文化产业的“带状”发展,探究了粤港澳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的合作政策及存在问题,并对区域文化产业竞争力进行评估,对区域文化产业的研究与大事记进行综述和梳理。
本书聚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这一重大理论问题,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理论与实际相统一,主要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的重大意义,梳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的相关概念,详解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认同的结构要素;在分析文化认同在新时代条件下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后,提出了应对挑战、构建新认同的对策方案,包括历史借鉴、构建路径和构建机制等。本书坚持问题导向,把学术研究与国家重大方针政策紧密联系起来,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与现实价值,可为广大理论工作者学习研究文化建设、软实力发展等相关问题提供参考和借鉴。
本书是一部学术论文集,主要研究了近代以来基督教传入中国后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即从中西文化交流的角度研究了中国的基督教传播史。该书为中外众多著名学者的精品论文集合而成,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全书分为历史、社会、文化、神学、现实这五编。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境内的天寿山麓,是明朝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陵墓的总称。从1409年开始营建长陵,到清初思陵竣工,十三陵的建造先后经历了200余年。其陵寝建筑规模宏大,体系完备,保存较为完整。陵区内共计葬有皇帝13人、皇后23人、皇贵妃1人以及数十名殉葬皇妃。除了皇帝陵,陵区内还有明朝皇妃墓7座、太监墓1座,以及行宫、神宫监、祠祭署等若干附属建筑。1961年,明十三陵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7月3日,明十三陵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