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金漆镶嵌》从发展历史、制作过程、技艺传承等多方面对金漆镶嵌进行了一个全面介绍,向读者展示了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金漆镶嵌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工艺瑰宝,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学术研究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主要概述了北京金漆镶嵌的历史渊源、工艺特点、种类、制作工艺、技艺传承等方面内容,并提供了北京现代金漆镶嵌的经典作品供读者赏析,体现了其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价值,突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特点。
本书分为、开幕致辞、闭幕致辞、主题发言、论点集萃、机构简介这几个部分,收录了博物馆文化与新媒体传播、数字化与中华文化遗产保护、广播影视数字化与信恩化、数字化时代的虚拟美学、从遗产到资源——西部人文资源研究等研究成果。
《景泰蓝》通过对北京工艺美术具有代表性的景泰蓝技艺的起源,以及各个历史时期的表现形式、艺术特色、技艺工序过程、传承方式和传承谱系的介绍,深入地展现了北京工艺美术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和工艺文化价值,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创造出良好的文化空间和学术氛围。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并设立基金,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文化与自然遗产进行保护。至今为止,全球共有世界遗产788处,其中文化遗产611处,自然遗产154处,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23处。 本书选取《世界遗产名录》中多年来为世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千古之谜,将世界的奇迹与世界的难题做了综合的分析与阐述。它触及了古代文明的兴盛与衰亡,特别是那些似乎超出常规的、难以理解的、悬而未决的人类古代文明中的重大奥秘,构成了一次对世界遗产之谜的浏览,也是一次神秘莫测、令人向往的心灵之旅。
本书是从基础理论方面系统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的拓荒之作,同时也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学”这一新兴学科的建立所做的基础性的研究工作和初步的尝试。本书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这一重大课题进行了探讨,力求深入系统,供广大该方面的工作者阅读学习。 本书站在历史与文化的总体高度,从国际两个视角,全方位地、系统而深入地回答了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关心的问题,而且还切实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和保护工程提供了宏观的解决问题的思路。这对于启发人们更深入地思考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及其保护工作的理论问题,对于科学地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新的世纪呼唤新一代的复合型人才,新的人才需要阅读与学习理念的快速更新。《才学世界》系列丛书打破了老版书籍知识冗旧,体例繁杂,深奥难解的弊端;所选资料翔实准确,文字简洁生动。体例分类细致入微,通过具体的数据、简明的版式来具体调动读者的阅读积极性并启发他们的想象力,从而使读者能够快乐阅读、轻松学习。 本书为该系列之《世界遗产百科图鉴》分册,书中包括了:世界遗产概述、菲律宾的巴洛克式教堂群等内容。
王世华主编的这本《江苏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要览》收录了江苏省入选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30个项目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扩展的26个项目的相关文字和图片,客观、系统地介绍了这些项目的历史渊源、传承区域、表现形态、文化价值以及目前保护情况,《江苏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要览》兼具学术性、知识性与文献性。
足迹遍及闽南地区。其间,一次一又一次真切地感受泉州南音这个古老乐种的脉搏跳动,慢慢地领悟到这个民间乐种生命形态延续的真谛,并从其当下生存状态中解读出闽南人生存方式、生命形态的一种展示,是闽南区域文化的一种象征。从区域文延续的角度而言,泉州南音文化的承传与闽南其他传统文化样式互为依存,其文化精神与形式的同步延续、保存将对闽南文化的传统继承、当代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像闽南文化这样续统古代中原文化的区域文化,我们更应该从中华文化延续的高度,在更广阔的视野,去认识保护、延续的价值和意义。
本书是一部浓缩的世界文明史。全书分史前文明、远古文明、中古文明、近代文明和现代文明五个部分,以时间为序,概述全球文明的演变过程,以及各大文明的成就和相互关系。本书内容简洁,图文并茂,有助于读者快速了解人类文明的过去和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