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湘西王陈渠珍 追忆西藏青海经过事迹 ,取《诗 小雅 小明》 我征租西,至于艽野 之意为书名,含有青藏高原风尘录的意思。陈渠珍1909年从军,奉赵尔丰命随川军钟颖总进藏,升任管带(营长),参加工布、波密等战役;驻藏期间同当地藏族同胞、官员和和喇嘛来往密切,同藏族姑娘西原结婚等经历。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南北响应的消息传到西藏后,陈渠珍出于对波密起义士兵的一些行动不理解,而又顾念个人安危,于是组织湖南同乡士兵和亲信百五十人取道东归而误入大沙漠,断粮七月余,忍饥挨饿,茹毛饮雪,仅七人生还于西安,而西原*终在西安病卒。 本书描绘了作者行经沿途所见的山川景色、人情风俗和社会生活;同时记录了英、俄帝国主义凯觎和争夺我国神圣领土西藏的阴谋活动,以及清封疆大吏之间和军队内的勾心斗角;也记载了辛亥革
本书分析了中国历史中自三代五帝到明清的22个流行野史传闻,通过情景再现、史料爬梳、逻辑推理,揭开流行野史中的历史真相。 秦始皇生父是不是吕不韦?宋太宗是不是弑兄篡位? 郑和下西洋是不是为了寻找建文帝?雍正即位是不是矫诏夺嫡? 假扮公主二十多年却无一人发现?南北2个 崇祯太子 到底谁才是赝品? 传言不会凭空出现,真相往往藏于其中。
《宋朝的腔调》选取两宋时期在我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影响的19位诗人、词人和文学家,爬梳剔抉了流传下来的大量历史资料,集宋代文人评传与诗词品读鉴赏于一体,讲述了这些文豪们坎坷曲折的成长经历及艰难险阻的官道仕途,既有感人至深的趣味故事,也有扼腕痛惜的辛酸遭遇,读来发人深思又饶有趣味。 还撷取了文豪们留存于世且经久不衰的名诗佳句为解读案例,娓娓道来,即兴评价,条分缕析,要言不烦,准确恰当,是一部价值极高的宋代诗词鉴赏书。
全书分两编,*编总论明史在史学上的地位和明史体例;第二编分为开国、靖难、夺门、议礼、万历之荒怠、天崇两朝乱亡之炯鉴、南明之颠沛七部分,对明朝各个时期的史实进行了评述。 全书内容充实、条理清晰、考证翔实,具有极高的学术深度,在明史研究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为现代明史研究的代表作之一。
本书是著名历史学家胡绳早年的作品。最初连载于《中学生》杂志,后结集出版,深受叶圣陶、吴晗等学者的赞赏。全书以通贯性的观点透视自秦朝至清末二千年间的中国历史,就古代中国为什么会产生皇帝乃至人民为何能忍受昏君、做官与当兵是怎样成为皇帝制度的两条支柱、中国古代的农民战争、边塞为何屡屡发生冲突等一系列问题做出深入浅出的剖析。对于饱受教科书式史书之苦的读者来说,这些论述令人耳目一新,使人对中国历史有了一种别样的认识。
本书是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生前所写的通俗性的史学作品。作者以丰富的历史知识为基础,从文学和史学的角度,对三国史上存在过的与三国文学中塑造的人物、事件、战争及地理环境作了细致的区分,对许多重大的历史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辨析,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见解。吕先生治史,注重对社会的综合研究,融会贯通,评论历史往往独具慧眼,是故本书成为易中天先生品三国的重要参考资料。 另外,本书附录中收录了吕思勉先生关于三国的其他文章共12篇,对正文内容加以补充,目的是使读者对三国历史有更为清晰完整的认识。
本书以中国的近代化为线索,主要阐述了面对 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近代中国人所做的自强努力及其失败的原因。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从洋务运动到百日维新,从曾国藩到康有为,从李鸿章到孙中山,将近百年的历史演变和人物生平娓娓道来,没有枯燥的考据,没有史料的堆砌,却尽显国家前途、民族命运和社会发展的趋势。 本书构建的史学框架和断代史体系,曾引领了近代史研究的风潮,被称为中国近代史研究的开山之作。
在本书中,钱穆以其敏锐的史识,捕捉到研究中国历史的七个切入点,分别是:史学精神和史学方法,中国历史上的政治、经济、国防、教育、地理与人物、道德精神。从这七个方面,钱穆带领读者梳理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探究中国历代治乱兴衰的规律,领略五千年来历史精神之所在。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这四句话既是阳明心学的核心,也是非常适合初学者的门径,本书由此入手,为普通人入门、理解和掌握阳明心学,梳理出了清晰易懂的完整体系。 心学绝非空泛的理论,王阳明*重 事上练 ,《传习录》和其他心学著述充满了生动的事例和绝妙的譬喻,但现代人的解读往往支离破碎、难以理解。 只要提纲携领地抓住阳明心学的关键,字句的隔阂将如庖丁解牛般迎刃而解,读完以后如醍醐灌顶,从此不再困惑和犹豫,内心宁静而强大。 四句教就是心学关键,分别隐含了阳明心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方法论,是初学者彻底读懂心学精髓的上佳路径,也是现代人修炼强大内心,应对残酷现实的不二选择。 本书抓住心学要领,并以王阳明亲口所述的事例、譬
看半小时漫画,传统节日的来历瞬间一清二楚。陈磊(笔名:二混子)领衔的半小时漫画团队,仅通过手绘漫画和段子,就让读者通晓了二十四节气以及九个中国人喜闻乐见的传统节日: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重阳节和腊八节。这本书延续了半小时漫画系列既严谨又搞笑的风格,让你在哈哈大笑中学到传统节日的真正来历。 屈原自己其实都过端午节;春节的历史其实也就100多年;元宵节在古代其实是情人节;牛郎和织女其实没啥关系;古人过清明其实相当欢乐 这些节日来历的背后,其实是各种中国古代知识:历史、天文、地理、气候、历法等。让你在了解节日来历的同时,通晓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祖先们的古老智慧。 翻开本书,在笑出腹肌的同时,秒懂中国传统节日的真正来历!
本书全方位地再现了宋朝饮食的细节和风貌。作者详细解读了宋朝宴席的礼仪、菜式、器具、酒令、饭馆经营等,笔调轻松,娓娓道来。书中还有许多有趣的文人故事:苏东坡是资深饕客,欧阳修热衷吃蟹,王安石不讲究美食 阅读本书,我们能从新的视角了解宋朝的生活情致,并通过饮食文化感受大宋风雅
全书共二十四篇:*篇详言日本地位;第二至六篇略叙日本民族由来、社会演进等;第七至二十四篇分述幕府统治时期到明治维新后,日本在政治政策、经济制度、军事外交等方面的发展情形。尤其关于中日邦交、蒙元征伐等内容,其叙述弥补了我国历史参考书的缺遗。此外,书中还对重点词句进行了标记,并在附录中列出了一系列参考书目,以供读者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本表为2013年版《中国历史纪年表》的修订版,科学权威、查阅便捷,是历史研究者必要的案头工具书,对其他相关岗位工作者来说也大有助益。 《中国历史纪年表》由方诗铭编制,力求准确,尤注意与出土文物相映照。附于多卷本《辞海》之后,单行本也印刷多次,因资料准确、使用方便广受好评,十分畅销。本表起于公元前841年西周共和元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止。按年代先后,分为十二诸侯(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晋及十六国、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辽金、元、明、清、民国等十五个纪年表。另附三代(夏、商、周)纪年表、辛亥革命期间所用黄帝纪年对照表及韵目代日表。
曾国藩做事看起来慢,其实却是快。因为这是扎扎实实的死功夫,不留隐患,日积月累,便无人可以超越。 曾国藩自幼读书就用笨功夫,不读懂上一句,绝不读下一句,一篇文章连读几十遍才勉强成诵,连躲在床底下的小偷,都忍不住钻出来替他背了一遍;当了翰林后,为了见上军机大臣穆彰阿一面,他天天写诗文呈送,一连被拒了13次,硬是把穆彰阿给感动了; 曾国藩做任何事都不投机取巧,打仗更是将这种 尚拙 的哲学发挥到了极致。 曾国藩打仗从没有用过锦囊妙计,而是信奉 结硬寨,打呆仗 ,日日不断地垒墙挖沟、筹备火炮,绝不主动出击,直到把太平军困得人心惶惶、士气全无,再慢慢攻城,用四场胜仗彻底解决了太平天国这个大患。 曾国藩深谙 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 的道理:不走捷径、扎实彻底、一步一个脚
《中国通史》是吕思勉先生的史学成名作,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中国通史。吕思勉在我国现代史学史上,是唯一一位在通史、断代史和专史等诸多领域里都作出重大贡献的历史学家,其史学研究通贯各时代,周瞻各领域,长于综合研究和融会贯通,国学基础深厚,治史意趣生动。《中国通史》分为上下两册,上册是中国文化史,借鉴古代史书的典制体,按章节分为婚姻、族制、政体、阶级、财产、官制、选举等十八个专题,内容之广泛,完全与今 大文化 涵义相合;下册是中国政治史,从民族起源开始,叙述历朝历代史事直至民国开创。浓缩中国五千年历史于一书,仅用了三十八万字,其功力非同一般。《中国通史》渗透着吕思勉用新方法、新思想来整理旧国故的精神,全书 以丰富的史识与流畅的笔调来写通史,方为通史写作开一新的纪元 。
★《中国通史》分上编下编,上编为十八章,以中国文化史为题,体论述自古以来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的发展,文化现象,内容包括婚姻、族制、政体、阶级、财产、官制、选举、赋税、兵制、刑法、实业、货币、衣食、住行、教育、语文、学术、宗教等十八类,囊括社会经济、政治体制、学术文化等各个方面;下编以中国政治史为题,下编为三十五章,则按照历史顺序串联,叙述了中国历代王朝的变迁,中国政治的变革。 ★上编的论述囊括下编的现象,上下编对照参考翻看,从而加深对该现象的理解,《中国通史》内容简明扼要,语言通俗易懂,值得读者青睐的历史巨著。
以独立的判断和诗一般低徊的笔触,唤醒一段正在消逝的历史,让已经模糊的身影清晰可感。 曾经有那样一个时代,曾经有那样一批人物。他们那相样地想着,那样地活着。他们离我们今天并不遥远,但他们守护、在意、体现的精神、传统、风骨,已与我们相去甚远。读着他们,我们感觉到恍若隔世;抚摸历史,我们常常浩汉不已。民国时期的那批学人,有着与今天的学人迥然不同的风度、气质、胸襟、学识和情趣。他们的个性或迂或狷或痴或狂,但内里全不失风骨、风趣或风雅,底子上都有一个 士 字守着。总而言之,是一批不失 硬朗 ,而又 好玩 、 有趣 的人。 本书为《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专栏 钩沉 结集,其专栏主笔徐百柯从故纸堆里或人们的记忆中,钩起79个人物。这些人物有些是我们些许熟识的,还有一些人物,徐百柯如果不写,恐怕将会被时间或
史念海先生是我国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历史地理学十讲》汇聚了其学术成果的精粹,以十个专题分别从我国的古今气候、人口迁徙、版图规模、交通运输、城市演变、经济重心等方面厘清历史地理学中的一些基本问题。作者治学严谨,用详实的史料、严密的论证再现了我国古代历史时期地理的发展与沿革,为历史地理学的创建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万历十五年》是黄仁宇先生的一部明史研究专著。这本书以1587年,即万历十五年这一年前后的史事和那个时代的人物为中心展开叙述。 全书按照几个个性鲜明的历史人物如万历皇帝、申时令、张居正、海瑞、戚继光、李贽等分为七个章节,在人物的叙述之间穿插着或大如抗击倭寇,或小如妃嫔斗争的历史事件。作者研究的明史,并不只拘泥于大事件和热点,而是捕捉到万历年间表面虽似末端小节,实则为后世历史的发展埋下重要于伏笔的事件。在作者的眼中,这些事件相互关联,互为因果,均是历史的重点。作者在全书中表达着对明史深刻的思考与分析,他梳理了中国传统社会管理层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现代中国应当汲取的经验和教训。
本书是历史学家吕思勉所写的三国题材普及读物,以丰富的历史知识为基础,从史学角度对三国历史上存在过的人物、事件、战争及地理环境,与 三国文学中塑造的内容作了细致区分,对许多重大历史问题进行了深入辨析,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见解。其学术论证一丝不苟,专业严谨,同时行文浅显朴实,绝无晦涩难懂之嫌。 此外,本书还收录了吕思勉在《三国史话》之外论述三国的12 篇文章, 对正文内容加以补充,可使读者更为清晰完整地了解三国历史。
先秦时代是华夏文明的萌发时代。作为中国历史的开端,这一时期既昭示了先祖的生存智慧,也体现了中华民族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女娲、伏羲、神农、黄帝、帝喾、尧、舜轮番登场,揭示中华民族的身世之谜;夏、商、西周江山更迭,春秋五霸争相上位;战国再出七雄,奇招险策眼花缭乱,明争暗夺目不暇接。秦始皇 奋六世之余烈 一统天下,中国又走向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 吕思勉先生通过对先秦史籍的深入研究,力图还原夏、商、周三代的治乱兴衰以及三个王朝之后的各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斗争,呈现一个更加真实的先秦时代。
《中国通史》是吕思勉先生于抗战期间创作的。为适应当时历史教学的需要,本书简明扼要,语言通俗易懂。出版后,成为民国时期发行量*的中国通史,直至今天,依然是众多读者入门历史的*。全书概括讲述了中国从上古到现代几千年的历史变迁,对重大历史事件、社会经济、政治制度和文化学术的发展都进行了系统的总结。 本书不仅可以满足读者想了解中国历史大事的需求,而且对了解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制度以及学术文化等方面的发展也有极大的帮助。
《竹书纪年》是载録先秦历史的重要文献,流传中屡遭亡失伪造,原书面貌难存。清代以来有朱右曾辑《汲冢纪年存真》,王国维又据朱氏补充和订正成《古本竹书纪年辑校》。本书即依据王氏,订正其误字脱文、引书不全和讹误,并补漏引,纠正编次不当处,辑补前代学者考证足资发明者,于原文不明之处予以补充和解释,另依《竹书纪年》所载编制《战国年表》以便读用。
引起广泛关注并造成巨大影响力的系列丛书──《被禁止的历史:史前科技、外星人干预和被隐瞒的文明起源真相》、《被禁止的科学:从远古高科技到自由能源的神奇之旅》、《被禁止的宗教:破解西方世界遭受压制的神学异端谜局》──是从著名期刊《崛起的亚特兰蒂斯》杂志中萃取出的优异人士的杰出文汇。而本书,则由这个星球上特立独行的考古学家──他被世人称为 被禁止的考古学家 ──迈克尔?A.克莱默在该刊开设的同名专栏《被禁止的考古学家》中的精品构成。此前,克莱默出版了全球畅销书《考古学禁区》和《退化论:达尔文为什么错了?》。其中,《考古学禁区》以接近1000页的篇幅,提供了大量主流考古学界不敢正视的那些 不该存在的 确凿证据;《退化论》则用500多页的文字提供了一套关于人类起源的惊世骇俗的新理论。 而在这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