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全书二百九十四卷,洋洋洒洒三百多万字。对于普通读者来说,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读完全书。所以,我们节选了其中有代表性的五十一卷,所载主要是开国帝王、历史影响突出的帝王在位期间的历史;同时,有的卷中包括多个帝王,其中不重要的帝王部分,作了存目、删除正文处理。 对于这些帝王,我们作了 帝王简介 (细黑字体)置于他们首次出现的分卷开端部分,以便读者很好地抓住他们在位期间的历史发展趋势。 《资治通鉴》是文言文,书中的很多地名、人名、官职、历史事件,不为一般读者所熟悉,为了方便阅读,我们进行了注释。 有必要说明的,正文分为史事、史论两部分,书中分别采用书宋、仿宋字体,并且史论部分还作了缩进排版处理。 史论 是评述所记事件、人物的文字,在本书中它又分为两类,一类是司马光本人对史事
《史记十传纂评》五卷,由日本学者芳本铁三郎将前人编选的《史记十传》添加诸多评点,形成了《史记十传纂评》,颇具有代表性。该书选录《史记》名篇项羽、外戚、官晏、廉颇相如、荆轲、怀阴侯、魏其武安侯等十篇。本书汇集了四位中日学者的学术成果观点:清代吴见思的《史记论文》、李晚芳的《读史管见》和日本薇山西毅一、森田节斋,当然也包括芳本铁三郎的观点在内。 丛书 简介: 《史记》选本丛书是由渭南师范学院中国司马迁与史记研究院主编,择取古今中外对《史记》进行注疏、解读和编选的较好底本,汇集而成。第二辑包括《史记治要 文章正宗 古文翼》、《史记综芬》、《史汉文统 史记统》、《史汉初学辨体》、《史记汇纂》、《史记别钞》、《史记今释》、《史记英选》、《读史管见》、《史记十传纂评》、《史记钞》、《史记》
《史记》原称《太史公书》,司马迁撰。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左冯翊阳夏(今陕西韩城)人,生于公元前一四五年,早年南游江淮、北上齐鲁,随后又奉命西征巴蜀,讲学征战之余,采风游历,饱览了丰富的地方人情。 汉武帝元封三年,司马迁接替父职,任太史令,开始研究国家的藏书和档案。 太初元年,司马迁开始撰写《史记》。七年后,司马迁因李陵之祸被关进监牢并处以宫刑。被赦出狱后,据《左氏春秋传》《国语》《战国策》《楚汉春秋》等史籍,兼采诸子百家之书及旧谣风俗,上始轩辕,下讫汉武,作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共一百三十篇,希冀通过发愤著书以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 今本《史记》与司马迁自序中所提及的一百三十篇相符,但《汉书 司马迁传》称《史记》 十篇缺,有录无书 。学界认为,
本书是由汉司马迁撰。司马迁,字子长,汉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人。汉武帝时任太史令,掌握了大量史料,又到处游历,实地调查。一-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司马迁开始《史记》的编写工作。五年后,因为替投降匈奴的汉朝将领李陵辩护,被处宫刑,后被赦出狱,担任中书令。司马迁忍辱负重,继续著书工作,到汉武帝征和二年(公元前91),《史记》一书基本完成。书成后,司马迁的情况史籍缺载,大多人认为他在此后不久即去世,死因不详。 本书原名《太史公书》,是我国*部通史。共五十多万字,记载了上至黄帝,下至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2)约三千年的史事。唐代史学家刘知几在《史通》一书中把历史著作分为 编年体 和 纪传体 两大类,《史记》是纪传体的创始。此后历代正史,都沿袭了这一有 纪 有 传 的体例。 据司马迁自序,丰书共一百三
内容简介 《资治通鉴》记载了上起战国时期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五代灭亡,前后长达一千三百六十二年的历史。选取的资料除了十七史外,还包括了二百多种野史和文集。由于编者司马光在史料的搜集、事实的考订、年月的编排以及文字的剪裁润饰上所下的功夫,使它成为我们研究唐以及唐以前历史的一部必不可少的参考书。 全书分为二百九十四卷,共计三百余万字;如果从完整性的角度来看的话,还应该包括《通鉴目录》和《通鉴考异》。《通鉴目录》共三十卷,仿《史记》年表的体例,纪年于上,列《资治通鉴》卷数于下;《考异》也是三十卷,说明材料去取的理由。《目录》的作用是编制检索性的纲目,将重要事件按照时间顺序列举出来,以方便人们的阅读。《考异》的作用是专门保存史料考证过程中未选人《资治通
《后汉书精粹》是继《史记》《汉书》之后,又 一部私人撰写的***史籍,与《史记》《汉书》《三 国志》并称为 前四史 ,在我国史学界占有特殊的 地位,一直被视为后世***史的圭臬。与《汉书》一样 .《后汉书》为整个东汉一朝的断代史,记载了从王 莽代汉至汉献帝末年,共195年的历史。 从体例上考察,《后汉书》大部分沿袭《史记》 《汉书》的现成体例,但在成书过程中,范晔根据东 汉一代历史的具体特点,则又有所创新,有所增减。 首先,他在帝纪之后添置了皇后纪。其次《后汉书》 新增加了《党锢传》《宦者传》《文苑传》《独行传 》《方术传》《逸民传》《列女传》七个类传。尤为 可贵的是,范晔是***位在纪传体史书中专为妇女作 传的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