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制是指国家机构的设置和官吏的任用、考核制度,它关系到一个政权的盛哀、一个社会的稳定及人民的生活是否安宁。春秋战国的 黄金台 ,汉代的察举,魏晋南北朝的 九品中正制 ,隋唐的三省六部、科举选官、节度使,两宋的文官当政,明代宰相的终结和大学士、厂卫的设置,清代的军机处在我国历史上都发生了重大作用。中国古代的官制体系有着它独特的发展轨迹和历史渊源,在合理与不合理中或调整、或完善、或发展、或消亡,逐步适应不同时代的需要。王俊编著的《中国古代官制》依时代为序,勾勒了中国古代国家的中央决策机构、行政机构、监察机构和军事机构、地方机构及其职任,以及官员的选任和管理,重点指出了各个时代官制的特点和变化。
本书以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为主要内容,用选择题答题形式进行编写,共分为七个篇章:一、党史答题篇;二、新中国史答题篇;三、改革开放史答题篇;四、社会主义发展史答题篇;五、知识延伸;六、参考答案;七、模拟卷。前五篇每篇归纳整理100道题目,包含了 四史 基本理论、主要知识点以及工运史内容。模拟卷答题篇作为线上答题提升练习。通过本书归纳的 四史 知识,可以加深对党史、新中国史的学习,进一步了解我国工运历史的起源与发展,通过对改革开放史与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学习,可以构建对我国当代史的理论框架。
西行取经的拓荒者,是早于玄奘两百余年的东晋高僧法显。梁启超谓:“我国人至印度者,此为。” 公元399年,年过花甲的法显从长安出发,经由陆路前往天竺(今印度)取经。几年后,搭乘帆船经由水路返国,于公元5世纪初,抵达牢山(今山东崂山)南岸。回国后,法显在其著名的《佛国记》中记述了这一段充满惊险的海上旅程。正是这段扑朔迷离的海上丝路之旅为历史提供了一桩历史迷案:有人说,法显到过美洲,这是真的吗?本书作者以航海专家的身份,透过历史迷雾,为我们揭开那次年代久远而又充满艰险的海上之旅的神秘面纱……
子曰:人无礼,无以立。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视礼仪的国度,礼仪是一个人是否有道德的基本评价标准。虽然古代礼仪文化中的部分内容随着时代的发展已退出历史舞台,成为只供今人欣赏的 文物 但是博大精深的中华古代文明的内涵在今天乃至未来仍会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今日威严的军礼、欢乐的宴礼、喜庆的婚礼、寄托哀思的丧礼、祝福老人的寿礼等无不蕴涵着古代礼仪文化的内涵,拜融入了新时代的气息。礼仪文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其内容十分丰富。礼仪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几乎渗透于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王烨编著的《中国古代礼仪/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文化系列》内容涉及文化、风俗、社交、法制等诸多方面。是一部关于中国古代礼仪形成、发展、演变的历史的小百科全书。
《崇儒重教》一书为《晋商五百年》丛书中的一种。全书写作视角独特,从教育的视角,从晋商关注教育这个角度,寻觅被人们忽略的晋商教育在晋商发展壮大过程中的作用,晋商对山西传统教育、近代教育的促进作用,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包括从文化氛围、亦商亦儒、亲教子侄、科举、量才施教、重视职教、捐资助学等方面,钩沉出晋商重视教育的理念和作为。全书资料翔实、视角独特,图文并茂,兼具学术价值和大众趣味!
本书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并将其主要分为六大门类,包括:宫殿建筑、陵墓建筑、宗教建筑、坛庙建筑、园林建筑、民居建筑及建筑小品。图文并茂地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之美,体现了代代相传的工匠精神,天地合一的古老智慧,以时间为轴,精炼讲解了各个时代的经典建筑极其功用。文字简要,叙事详明,充分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
《钱币史话》是货币史专家王永生副研究员撰写的 中国货币史话 四部系列作之一,上自殷商中晚期产生的青铜铸币一一铜贝,下至当今的人民币化,梳理了中国3000多年间货币发展演变的历史。全书以中国传统钱币学实证研究为基础,贯之以西方货币学理论,注重钱币学与货币史的有机结合,既有对钱币实物本身的考证,注重从历史发展的大脉络中,结合财税、赋役、薪酬等制度的变革,考察、分析钱币演变的规律及对社会的影响,是一部颇具创新思想的货币史作。而史话体的结构体例和行文风格,以及200多幅发表的珍贵图片,又使这部中国 钱史 具可读性,适合大众读者阅读。
闽剧是以“逗腔”为核心唱腔,用福州方言演唱的地方剧种。王晓珊编著的这本《闽剧史话》沿闽剧产生、发展时序,将其条分缕析,分早期、近现代、当代三个部分述介。早期部分述介重点在于儒林、江湖、平讲三派之源流、形态、风格及其演变与交融,近现代部分侧重描述闽剧鼎盛时期的都市化追求和审美品格的嬗变,当代部分则再现其革新发展及至回归本体沉雄积健的追求与自觉。每部分之史、事、人多出自文献典籍实录,并辅以田野调查、口述历史。 本书花大量篇幅细述事件、剧目、人物,以之构成闽剧历史、形态之骨、肉、气韵,兼有班社、票房、戏园、机关布景之铺陈,既有学术性又有可读性。对于闽剧历史中一些模糊、争论之处,多有清晰阐述;对于剧种本体之属性、风格,也有精当概括。故虽为小书,却为信史。
本书是由吴伯娅编写的《圆明园史话》。《圆明园史话》的内容提要如下:圆明园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奇迹,也是中国当时收藏珍宝、文物和图书的皇家博物馆,更是中国当时的一个政治活动中心。圆明园的兴衰始末与当时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息息相关,几乎是清王朝自康雍以后的一个缩影。它所经历的辉煌与屈辱,铭刻在亿万人的心灵深处,世世代代难以泯灭。
《中国通史故事.北宋-元:朝鲜文》由庄葳,朱仲玉,邱日森编著
本书为《近代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系列图书之一,1948年由正中书局出版。全书分为3章,叙述了从先秦到明清各个历史时期,主要仓储制度的发展演变和管理运营的概况,概述了我国仓储制度的渊源,并详细介绍常平仓、议仓、社仓及仓储制度的利弊,开研究之先河。
......
人类从无知时代走到今天高度发达的文明时代,每一个文明的足迹都蕴含着艰辛和付出。公元前3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在西亚,苏美尔人率先创造了一个高度发达的城邦文明,闪族人统一两河流域后,巴比伦王国创造了更加辉煌的文明,波斯大帝国则缔造了横跨亚、非、欧的庞大帝国;勤劳的埃及人在尼罗河畔创造出一个伟大法老世界的高度文明;在爱琴海,古希腊文明后起而勃发,创造了古代民主文明的*及灿烂的哲学和科学;在恒河和印度河哺育的河谷文化神秘消失后,雅利安人来到这里开创了吠陀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