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是一套学科发展史和学术研究史丛书。其内容包括对20世纪考古与文物工作概况的综合阐述;对一些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和古代区域文化研究情况的叙述;对文物考古的专题研究;对重要的文物考古发现、发掘及研究的个例纪实。 河姆渡文化是浙江省境内非常重要的一种新石器时代文化,以河姆渡遗址为代表。本书全面介绍了20世纪河姆渡文化的发现和研究概况,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和深入探讨,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书中配有彩图8幅及插图47幅,资料翔实,图文并茂,是这一领域内的工具书。
本书是应用地质学、古气候学、古环境学等对三星堆文化进行跨学科研究的典范。作者以第四纪地质学知识为基础,将三星堆文化置于古气候、古环境大的宏观背景下进行分析、研究,通过梳理古蜀文化的产生、发展、延续和变革的气候、环境大背景,再结合考古学、历史学、文献学等相关学科知识,深入浅出地解读古蜀文化,特别是三星堆时期、金沙时期的历史。为什么三星堆的太阳轮戴着枷锁?为什么金沙的太阳环绕飞翔的神鸟?古蜀人从山中迁移到平原走的哪条路?三星堆的金、铜、玉是土特产还是外来货?为什么成都平原有如此多的古城遗址?金沙城又是如何毁灭的?本书对以上古蜀文化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均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是一套学科发展史和学术研究史丛书。其内容包括对20世纪考古与文物工作概况的综合阐述;对一些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和古代区域文化研究情况的叙述;对文物考古的专题研究;对重要的文物考古发现、发掘及研究的个例纪实。 本书以时代为序,详细论述了近百年来我国考古发现的大量纺织品、纺织工具等,对其所反映的各个历史时期纺织品的工艺特点及技术水平进行了相对深入的分析,并较为全面地介绍了我国古代纺织的研究现状,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书中配彩图7幅、插图53幅。
商代是中华古文明的早期阶段,中国历史画卷在商代史的永久记忆上前赴后继地拉开。以古为镜,可知兴替。商代文明的发展时空,下启中华文化演进的先河,十一卷本《商代史》用断代史著述体例,通过有商一代历史事象与制度名物的研究,寻绎中国社会传统文化元素的由来、特征、品格与传承,提供可资借鉴的历史资源。本卷梳理整合历史文献与甲骨文、考古学材料,考订商族的发祥、起源和先商时期的迁徙问题,探析先商文化以及灭夏之前商族社会形态的演变。
《学术笔记丛刊:瓮牖闲评 考古质疑》是两部南宋的学术考订笔记。《瓮牖闲评》的考订多以文字音韵为基础,间亦记及当代史事;《考古质疑》的研讨对象为先秦两汉的经史诸子,以考辨古籍中的人名、年代及叙事错误为特点。此二书久已散佚,清人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点校者对之进行了细致深度的整理,重新辑出了若干佚文,并附以相关资料,其功甚伟。要之,《学术笔记丛刊:瓮牖闲评 考古质疑》当是文史研究者的参考书。
本书是“山西国宝故事”系列图书中的一种。本书的主角是中国目前现存 早的木构建筑南禅寺大殿。南禅寺大殿作为我国现存 早的木构建筑,其建筑形态和结构是研究中国古建筑的活化石,是可参照的范本。本书作者从古建筑构造的角度解构南禅寺大殿,带领读者认知中国古建筑的基本术语与构造;并对南禅寺现存的一堂唐代彩塑进行了详尽的展示与论述。从建筑与附属艺术的不同角度,展现南禅寺作为 国宝的魅力。
《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是一套学科发展史和学术研究史丛书。其内容包括对20世纪考古与文物工作概况的综合阐述;对一些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和古代区域文化研究情况的叙述;对文物考古的专题研究;对重要的文物考古发现、发掘及研究的个例纪实。罗宗真编著的《魏晋南北朝考古》全面综述了20世纪魏晋南北朝考古的重要发现和研究成果,并对其研究现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较高的资料价值和学术价值。书中文字翔实,并配有彩图7幅,插图45幅。
《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是一套学科发展史和学术研究史丛书。其内容包括对20世纪考古与文物工作概况的综合阐述;对一些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和古代区域文化研究情况的叙述;对文物考古的专题研究;对重要的文物考古发现、发掘及研究的个例纪实。 本书全面回顾了20世纪龙山文化发现与研究的历史和成果,展示了中国文明起源期这一支重要的考古学文化的面貌,并探讨了一些前沿性的学术问题。本书配有彩图7幅、插图34幅,图文并茂,资料翔实,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刘伯温五十岁才加入朱元璋的阵营,很快便成为朱元璋在元末战争中的第一智囊。据《明史》记载,刚见面的时候,刘伯温便塞给朱元璋份《时务十八策》,从此以后,朱元璋的征伐、治国、纳贤、驭臣之道再也没有超出过此书的范围。一遇到大小战事,朱元璋便召刘伯温秘密商议,刘伯温统领全局,指引朱元璋一次次大获全胜,由一介布衣得以登基称帝。之后,朱元璋采纳刘伯温有关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教育等诸多方面的治国方略开创了大明盛世的百年基业。
本书试图立足于当代考古科学的发展,全面介绍这门学科的起源、发展、基本概念、基础方法、研究现状和*的探索领域,主要是面对有志于文物考古事业的高校学生和对考古学感兴趣的一般读者。除了介绍这门学科的基本知识之外,本书的后部分还给读者传递这样一个信息,所有考古材料和古代遗址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和不可再生的资源,它们一旦被破坏或消失将成为永远不可弥补的损失。今天,经济建设、城市改造、基建工程正在全球范围销毁成千上万的古代遗迹。没有保存完好的遗址和遗迹,考古学家就不可能完整了解历史的片段和复原过去的真相,考古学的任务不仅仅是要详细地研究和重建我们的历史,更重要的是还必须为了人类的未来而保存过去。
在中国传统刺绣工艺中,汉绣曾以其卓尔不群的风姿,赢得世人的瞩目与艳羡。即便以唐人李义府 镂月为歌扇,裁云作舞衣 来形容汉绣工艺之精巧奇绝,也无夸饰之嫌
。。。
本书通过对20世纪中国古代陵墓考古近百年的重要发掘与研究的回顾与综论,旨在粗线条地勾勒出20世纪中国考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代陵墓考古研究简要的学术发展历程。 本书重点介绍了从远古时代直到明代,中国历代陵墓考古的重要发现和综合研究的概况。以时代为纲,大体分史前时期、夏商周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隋唐时期、两宋时期、辽金元时期和明代等部分,以重要的考古发现和主要的研究论著为基础,着重从帝王陵和贵族平民墓葬两个方面,对近一个世纪的中国古代陵墓考古学进行较为全面、较为客观的述评,力求描绘出20世纪中国古代陵墓考古学研究的发展脉络和整体学术研究水平,体现出近一个世纪,特别是1950年以来半个世纪中国古代陵墓考古工作的辉煌成就。
《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是一套学科发展史和学术研究史丛书。其内容包括对20世纪考古与文物工作概况的综合阐述;对一些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和古代区域文化研究情况的叙述;对文物考古的专题研究;对重要的文物考古发现、发掘及研究的个例纪实。 罗宗真编著的《魏晋南北朝考古》全面综述了20世纪魏晋南北朝考古的重要发现和研究成果,并对其研究现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具有较高的资料价值和学术价值。书中文字翔实,并配有彩图7幅,插图45幅。
沈从文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在新中国成立后,因历史的误会而割舍了与文学的因缘,坚忍不拔地向着另一条寂寞之路跋涉,从而取得了文物研究举世瞩目的成就。本书编选的研究文章,可以管窥沈从文的文物研究:他利用文物与文献互证这一独特方法,保存了过去时代生命形式,构筑的是艺术史和文化史。而自身的生命经验、体验也投射到文物研究中去。 本书作者沈从文 (1902-198),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等,湖南凤凰县人,苗族。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14岁时,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曾在山东大学、西南联大、北京大学任教。一生创作、著述甚多。创作小说《月下小景》、《八骏图》、《阿丽思中国游记》、《边城》、《长河》,散文《从文自传》、《湘行散记》等。新中国成立后,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