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学概论》是我国*本讲述敦煌学的简明教材。作者以自己走上研治敦煌学的亲身经历与感受入题,言简意赅地介绍了敦煌经卷与艺术品的丰富内容,从影响人类历史发展的高度评述敦煌学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的价值。作品推本溯源,深入浅出,还将如何研究敦煌写卷的方法娓娓道来,并饱含对研究敦煌文化年轻一代的热切期望。
这本《敦煌莫高窟第3窟千手眼观音变(元)》是敦煌莫高窟第3窟北壁的千手眼观音变。图中的千手千眼观音像,描绘衣裙巾带,时而笔势圆转、酣畅,时而笔力劲拔顿挫,表现出锦、绢、棉、麻等不同的质感。人物面部、肢体则用遒劲的铁线勾勒,自然、匀称、丰满、细腻,造型准确。千手千眼的描绘一丝不苟,千姿百态。中国人物画的各种线描,几乎已荟萃一壁,和谐统一,标志着元代绘画艺术的高度发展。 第3窟是敦煌现存专享以观音为主题的洞窟。全窟作成沙泥壁画,上敷薄粉,绘制湿壁画。
作者陈尚君在唐代文献梳爬多年,披沙沥金,所见既博,思路亦审慎独到。留心注目于不易为人察觉之微末,结合很新文献发现,或考辨真伪,或评赏诗文,或点评专著,或商榷观点,无不言而有征。书中评骘人物,揆之以情,衡之以理,允称通达;论述诗歌之演化、传说之流衍,抽丝剥茧,至乃有推理破案之妙趣。 《行走大唐(精)》为读者还原出一幅唐代诗文长卷,亦为有意向学者指点入门通途,字里行间可见作者治学的苦功与乐趣。
《中国文学简史》以“心在创作”为研究出发点,以“文学本位”为思考角度,以揭示文学的创造性奥秘为研究依归,真正为文学史“写心”的力作。因此它的价值,还不仅仅在于其中精彩纷呈的具体论述,更在于总体上所达到的极记境界和从中体现的高明的文学史观。
该书是作者多年在敦煌史学方面研究的一本论文集,全书收集了作者的25篇文章,涉及敦煌学中有关魏晋的一些史实问题,吐鲁番所出敦煌案卷对唐代武周时期历史的反映,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新发现的一些唐代社会文书残片所做的缀合、复原和研究,唐五代敦煌乡里、军镇、交通等历史地理问题所做的论证等。
《中国现代散文史(修订本)》反映了中国现代散文发展的历史足迹,触及了散文创作的艺术规律,也在程度上再现了中国现代散文同中外散文传统的继承和创新关系;是珍贵的文学史料,也是一笔值得重视的理论财富。
《中国当代人道主义文学思潮史》从古希腊罗马、中世纪基督教、文艺复兴、俄罗斯“新精神哲学”、存在主义、世俗和生命伦理等人道主义理念一路梳理过来,对照评析了陆翎、鲁彦周、刘克、张弦、张贤亮、戴厚英、苏童、贾平凹、余华、韩天航、方方、严歌苓等代表作家和作品中的人道主义因素以及演变趋势,在热情并充分肯定其积极作用的同时,也指出其与世界大师经典中的人道主义理念的差异。指出:同情是人道主义的逻辑起点。同情是人类的高贵情感,它不仅要施爱施善于弱者、受苦受难者、被侮辱被迫害被冤屈的不幸者,还要他们“此在”的困境而走上精神发展之路。惟其如此,同情才具有性,才能作为人道主义的本源性、正极性和普世性的价值观念。
本书为意大利最的诗人但丁代表作《神曲》分《地狱》《净界》《天堂》三部分,描写的是但丁以人称的形式描述自己在幽暗的森林中醒来之后,迷失道路后的幻游。本书选取翻译家王维克的译本,并插19世纪最成功的插图画家古斯塔夫?多雷版画《神曲》全套插图,更为名著、名译锦上添花,是同类中多雷插图最全的《神曲》。
《韩愈诗歌宋元接受研究》共分十四章,内容包括:宋初六十年的韩愈接受:诗名不彰、知音其稀;从毁誉参半到“完然为一王法”:检阅新旧《唐书》对韩愈其人其文的接受;开创新局面的欧阳修:宋代韩诗的“读者”等。
《中国当代文学史》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和论述了中国当代文学(1949~2002)的发展历程,注意吸收学科前沿的成果,既从整体性的历史与现实观念出发,又涵盖了整个当代时限;既从各种文学现象人手,又注重创作实践的具体文本的把握;同时也对台湾、香港文学进行了阐述,增加了容量。《中国当代文学史》坚持文学史编写的原则和立场,坚持美学分析和历史分析并举,表现了独特的创意。 《中国当代文学史》可作为高等院校中文专业的教材及参考材料,也适合广大文学爱好者阅读。
《日本文学史》按照时间顺序,对日本文学从上古、中古、中世、近世到近代这几个世纪以来的文学、诗歌、戏剧发展进行了简明的介绍。书中采用了文字叙述配以插图的形式,选取了每个时期里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和文学事实,要点突出,详略得当。
作者吸收了前人积累的成果,又进一步广搜博录,编为《敦煌大事记》,扼要记述了两千多年来敦煌累累发生的大事要事。资料之丰富堪称空前,佳惠于学林者何可指限。虽未敢侈言为敦煌两千年史之大纲,庶不失为敦煌两千年史之筋骨,不仅为研治敦煌史者提供考证之渊薮,且为日后编撰敦煌通史提供了足资汲取的“长编”。
汪龙麟所构建的中国近代文学史思路,已经摆脱了作家作品论的固有思考模式,结合时代的特点,开始从宏观上把握近代文学的特质。近代社会是一个急剧动荡的社会,日益危急的社会形势,促使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提出各种各样的治世药方,也有着万花筒式的创作心态,这便使近代文学具有既不同于古代文学,又不同于现代文学的独特形态;但它又确确实实是古代文学的延续,是现代文学的源头。近代文学是中国文学史上应当给予特别关注的“桥梁文学”。龙麟还讲授过宋元明清文学史课以及戏曲史、小说史选修课,2001年底又出版了60万字的20世纪学术史著作《清代文学研究》,对百年清代文学研究进行了全面总结,这都促使他能从文学发展流变中观察近代文学,从深度的文化底蕴中理解近代文学,促成了他对近代文学思考的一家之言。
“外教社外国文学简史丛书”是出版的首套供一般读者(而不是研究者)参阅、了解文学的普及性读物。丛书作者都是我国国别文学领域的专家教授,从事国别文学研究多年,有较深的造诣。每册文字控制在20万字左右,简明扼要,浅显好读。 本丛书提供国别文学发展的一般知识,简要勾勒有关国家文学发展概貌,包括发端、沿革、嬗变的历史轨迹、重要流派、主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品等。各册开篇为“绪论”,简述该国文学特点及走向。然后以时间为顺序,按阶段划分,每一阶段含若干流派,每一流派含若干作家。阶段为“编”,流派为“章”,作家为“节”。每一编以概况起始,介绍该阶段的时代特征和文学概貌,是为“面”;随后几章分别介绍流派和作家,是为“点”,点面结合,从宏观到微观,既可以使读者对各国文学发展有整体认识,又可以了解代表作
本书为意大利最的诗人但丁代表作《神曲》分《地狱》《净界》《天堂》三部分,描写的是但丁以人称的形式描述自己在幽暗的森林中醒来之后,迷失道路后的幻游。本书选取翻译家王维克的译本,并插19世纪最成功的插图画家古斯塔夫?多雷版画《神曲》全套插图,更为名著、名译锦上添花,是同类中多雷插图最全的《神曲》。
《中国小说史略》是鲁迅先生编撰的部小说史专著。《中国小说史略》率先把小说作为一门专门的学问加以系统的研究,开创了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新领域,建立了中国小说史的独立体系,为中国小说史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鲁迅先生作了大量的史料勾稽、考证工作,并据此作了许多精当、言简意赅的评论。此次出版的《中国小说史略》中,中国小说史研究专家郭豫适先生在其导读部分着重介绍了鲁迅在中国古典小说研究领域的学术成就,以利读者更好地阅读《中国小说史略》,更全面地了解鲁迅,从而更进一步领略民国时期的学术风貌。
《建筑的故事》讲述了上至公元前7000年前美索布达米亚,下至21世纪全球范围内的建筑,是一本百科全书式的建筑普及书。评论人乔纳森·格兰西引导我们进入一个激动人心的五千年辉煌的建筑之旅,从古代的苏美尔到当今玻璃和钢结构的壮丽城市景观,一路体验佛教之和谐、巴洛克之丰盛与现代派之功能主义。全彩色照片,伴以睿智机敏的文字,作者以他的激情和洞察力讲述着令人难忘的故事。
《中国当代文学史》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和论述了中国当代文学(1949~2002)的发展历程,注意吸收学科前沿的成果,既从整体性的历史与现实观念出发,又涵盖了整个当代时限;既从各种文学现象人手,又注重创作实践的具体文本的把握;同时也对台湾、香港文学进行了阐述,增加了容量。《中国当代文学史》坚持文学史编写的原则和立场,坚持美学分析和历史分析并举,表现了独特的创意。 《中国当代文学史》可作为高等院校中文专业的教材及参考材料,也适合广大文学爱好者阅读。
本书是作者退休之后写的文章,是他工作和生活的经历,主要介绍了莫高窟壁画保护的若干问题、榆林窟的病害及保护、莫高窟石窟加固工程的回顾、回忆敦煌石窟保护工作、我经历的敦煌石窟保护工作、甘肃渭源灞凌桥、敦煌壁画中的唐代建筑、敦煌壁画中塔的形象、敦煌建筑画中的古代建筑局部表现、石窟造型的民族形式等内容。
《外国文学史:亚非卷(修订本)》主要收录了纪伯伦、现当代亚非文学综述、现当代东亚文学、概述、小林多喜二、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李箕永、韩雪野、现当代东南亚文学、《吉尔伽美什》、古希伯来文学、哲理诗文和抒情诗、《》和《以斯帖记》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