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金日札》为陈直先生研究金文的专著,内容分为文字通义、传世铜器、发掘铜器、玺陶简石四类,时限上自殷商,下迄嬴秦。所论不仅对古铜器铭文的字义、句意多有创见,而且还阐发了其中有关国家、政治、官制、生产、科技、医学等方面的内涵。《读子日札》是陈直先生研读《墨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淮南子》五种子书的札记,他利用自己在古文字及秦汉典章制度方面的深厚功力,对前人旧说多所纠谬,发人所未发。今将两书汇为一册,收入《摹庐丛著》出版。
该书系南强史学丛书系列之一。《汉代青铜器的考古学研究》利用考古类型学的理论和方法,对目前已知的汉代青铜器进行了全面的收集和梳理。作者先将汉代青铜器按地域分为三个系别,即中原、西南、岭南、三个区系,然后对每个区系下的青铜器的形制、文饰、铭文、分期和演变进行分析研究,基本排列出了每类器物的发展谱系。除此之外,作者还从汉代青铜容器的生产经营方式和统治政策对青铜器的影响等角度进行探索。这些探索都是颇具启发性的。作者在书后所附“汉代青铜容器出土情况”、“古代文献著录汉代青铜容器情况”和“六朝青铜容器出土情况”三个目录,极便于学者翻查检索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工作,也充分体现了作者的良苦用心。
《金沙之光(往古来今的太阳故事)》由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四川成都金沙发现的太阳神鸟,追溯了古往今来的太阳崇拜、太阳故事、太阳历法,更收录中外咏日诗歌数十首,配有数十幅精美图片。作者以生动的文字、饱满的热情抒发了人类对太阳的崇拜之情。 一领古老的金箔,引领我们找回一个失落的文明,追寻一串遥远的故事。那是金沙人心中的太阳,是古蜀人的爱恋,是人类的爱恋,是生命的爱恋。 本书由中国文化遗产标志—四川成都金沙发现的太阳神鸟,追溯了古往今来的太阳崇拜、太阳故事、太阳历法,更收录中外咏日诗歌数十首,配有数十幅精美图片。作者以生动的文字、饱满的热情抒发了人类对太阳的崇拜之情。 观不够的太阳美景,说不完的太阳故事,道不尽的太阳情丝,唱不绝的太阳颂歌……
《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是一套学科发展史和学术研究史丛书。其内容包括对20世纪考古与文物工作概况的综合阐述;对一些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和古代区域文化研究情况的叙述;对文物考古的专题研究;对重要的文物考古发现、发掘及研究的个例纪实。 本书从中国古代金属开采、冶炼、铸造锻造遗址的发现和典型金属器物的分析入手,全面综述了20世纪冶金考古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古代冶金技术的发展作了概括和总结。全书约10万字,配有彩图7幅、插图83幅,具有较高的资料价值和学术价值。
此书为溢价书 数量有限 欲购从速 唐代金银器以其精湛的制造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代表了中国古代金银器的最高水平。在中国古代金银器中,唐代金银器无论是文献资料、考古出土实物,还是研究成果都是最为丰富的,本书旨将此方面内容研究成果通俗、浅显的介绍给读者,让更多的人了解唐代金银器、领略唐代金银器的风采,通过文物这一载体,去认识唐代的历史和文化,从而引发人们对唐代历史文化的理解与思索。 本书的目的并不仅仅在于介绍有关文物知识,更在于通过文物这一载体,去认识唐代的历史和文化。为此,本书尽量避免从单纯考古和器物的角度欣赏唐代金银器,而是重在发掘文物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力图让读者在了解有关唐代金银器基本知识的同时,还能加深对唐代历史、文化的理解与思索。
任会斌编著的《80件最有意思的中国青铜器》以中国青铜器为主线,紧紧围绕其引人入胜之处,不断勾连相关背景知识,以文化解读文物,以求更广泛、更深刻地了解其中的历史意蕴。《80件最有意思的中国青铜器》知识深入浅出,文笔轻松自然。
任会斌编著的《80件最有意思的中国青铜器》以中国青铜器为主线,紧紧围绕其引人入胜之处,不断勾连相关背景知识,以文化解读文物,以求更广泛、更深刻地了解其中的历史意蕴。《80件最有意思的中国青铜器》知识深入浅出,文笔轻松自然。
商周铜器的出土,西汉时期便有记载,当时研究者的兴趣侧重于铭文文献价值,对于这些铭文书法艺术的价值,到宋代才较为重视。宋人薛尚功所著《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一书,已将这些铭文视作『法帖』。可见士人们对于铜器铭文书法艺术的重视程度,清干嘉至民国期间,金石学走向繁盛,许多重要铜器也相继出土。 皇家有《西清古鉴》、《宁寿鉴古》、《西清续鉴甲编》、《西清续鉴乙编》的编撰。私人的有阮元《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天大潋《寒斋集古录》、吴式芬《捃古录全文》、方浚益《缀遗斋彝器款识考释》、刘心源《奇觚室吉金文述》、孙诣让《古籀拾遗》、《古籀余论》、罗振玉《三代吉全文存》等专著的相继出现,足见一时之盛,众多的书法家在此研究成果基础上,不仅对铭文文字的辨识有了极大的提高,对青铜器铭文书法的关注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