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是一套学科发展史和学术研究史丛书。其内容包括对20世纪考古与文物工作概况的综合阐述;对一些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和古代区域文化研究情况的叙述;对文物考古的专题研究;对重要的文物考古发现、发掘及研究的个例纪实。 本书从城市、建筑、墓葬等方面,对渤海的历史、文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并有重点的对外学人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客观的阐述和总结,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极为有益的帮助。书中配有彩图8幅、插图28幅。
本书是“山西国宝故事”系列中的一册,重点讲述“全国十大考古发现”曲村—天马遗址的故事,深入挖掘该遗址发掘过程及文物背后的价值。全书以轻松易读的文字风格呈现,辅以珍贵精美的文物图片,再现了曲村—天马遗址在晋国 非同一般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
他是中国历史上首位皇帝。他横扫六国缔造了一个全新的中央集权制帝国。他将一个朝代的背影深深地烙印在历史长河中。他为自己建造了一座举世无双的地下世界,这里掩埋了曾经的风霜雨雪。两千年后,世人仍然对这座辉煌的地下宫殿充满无限遐想。水银江河、奇珍异宝、严阵以待的军队,都让人心驰神往。他修建阿房宫,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在世人的想象中,那该是一座多么富丽堂皇的宫殿!千百年来,有人说他残暴,有人说他贪婪,也有人说他奢靡。秦始皇真的是一个残暴不仁、心怀贪鄙的人吗?真实的秦始皇是一位怎样的政治家?那些道不尽的传说中是否有着不为人知的隐秘?本书将通过近年来秦始皇陵考古发现与研究,将一个与大众认知有所不同的秦始皇向您娓娓道来。
北魏《元倪墓志》,开唐楷之先河,诸多点画立唐楷之楷模。此碑笔法方笔中掺入圆笔,笔画之间出现牵丝映带,点画流动,有行书笔意。字法稳健,收放有度。对于初学书法的读者来说,临摹该墓志,对理解唐楷有较大的裨益;对于有一定书法基础者而言,将该墓志笔法与唐楷笔法对比学习与研究,会在书艺上取得长足的进步。
圆明园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由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三园组成,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有园林风景百余处,是清代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皇帝在150余年间,役使无数能工巧匠、费银亿万所建造经营的一座大型皇家宫苑,被世人誉为“万园之园”“东方凡尔赛宫”。 1860年10月,圆明园遭到英法联军的洗劫和焚毁。之后,从晚清到民国,圆明园历经多次盗抢、拆毁,属于圆明园建筑的各种物件、园中藏品流散于海内外。这些珍贵文物现落何处,为何人收藏,向为世人所关注。圆明园青年研究专家刘阳,集15年收藏、研究结晶,将失落在海内外的700余件文物的相关图片,悉数加以收集整理,辅以文字说明,首次形象再现了圆明园的原貌,读者体验一代皇家御园曾经令世界惊叹的辉煌胜景。
钧窑是中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钧瓷是我国陶瓷艺苑里的奇葩,其内涵之博大、意蕴之美妙、体系之独特、影响之深远,在中国陶瓷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该书是介绍钧窑、钧瓷特点的普及性读物,为了帮助广大读者进一步认识和了解钧窑与钧瓷的历史,作者用通俗的语言比较全面地阐述了钧瓷发展过程中不同历史时期的盛衰状况、烧制特点和艺术风貌,对广大读者、陶瓷工作者、钧瓷爱好者、钧瓷鉴赏家、收藏家都有很大的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