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8月 1940年2月间,梁思成领导的中国营造学社在四川、西康走访了35个县市,拍下3100多张照片,这就是营造学社川康古建筑调查,也是营造学社历时最久的一次调查,共173天,却一直鲜为人知。 本书沿着当年营造学社川康古建筑调查路线,重走考察之路,将营造学社的调查对象一一考证,重现当年梁思成与他的同伴们的考察经历,结合营造学社拍下的调查照片与今天的现场照片,让读者再次看到川康古建筑的过去与现状。全书约15万字,图约260张,以营造学社当年的考察路线为顺序,兼及地域特色划分章节。
此书选取的是古代进出福建四条陆路通道上的各个地点,及古道上的关隘亭桥等建筑遗存。这四条线路分别是东线福温古道、北线仙霞分水、西线闽客间关、南线福广通津,曾经是素称 东南山国 的古代福建与外面世界进行物资与信息交流的通道,承载着福建肩挑马驮的交通历史。书中建筑说明部分,由专家细致梳理出古道上各个地点的主要线路与历史形成,而散文部分,则由作家从一个或数个遗存的古建筑出发,追溯漫漫古道漫长历史中的故事遗留与人间冷暖,二者点面结合,勾画出一幅幅福建先民自古以来努力向外探寻生存通道的生动图景。
在非洲、亚洲、中美洲、欧洲等很多地方都能看到金字塔的身影,它们的形状、大小、建筑场所、建筑目的等都不尽相同。虽然大多金字塔都深受所建造时代的影响,但我们也可以换个角度,借此一窥当时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活动的有关信息。考古学家河江肖剩和现代社会学院教授佐藤悦夫通过收集整理几十年间持续积累的考古成果,以及科技发展带来的最新发现,在本书中证实了人们曾经的猜测,也提出了更多有关金字塔的谜团。 《世界金字塔》汇集了人类跨越时空建造的不同文明的金字塔,由各领域的专家以丰富的照片和插图介绍了其中的建筑精华,全方位揭露了金字塔鲜为人知的历史,以及其建造工艺上的绝妙之处。希望读者在惊叹金字塔美丽和伟大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古代劳动者们为建造金字塔所付出的智慧.努力和期望,以及感受他们永不厌倦的探索精神和
山西独特的地理与人文环境造就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其中古戏台建筑是其重要类型之一。它们广泛散布于山西境内各个城镇村落,闪烁着历史的光芒。这些戏台时代脉络清晰,金元明清时期均有遗存;数量庞大,目前至少留存有清代以前的戏台3515座;类型丰富,建筑结构、用材尺度和制作手法等区域特征明显,在全国享有重要地位。山西是戏曲发源地之一,也号称古建博物馆,古戏台这一二者结合的产物便是这段辉煌历史的忠实见证。
收录福建古建筑中以外筑城垣为特征,具有行政建制与军事防卫功能的构筑物及其附属设施遗存。包括4类39 处古建筑:府县古城 9 个,卫所、水寨、巡检司 17 个,镇村城堡 9 个,炮台4 个。全书以 建筑说明 散文随笔 图片 形式进行系统梳理:建筑说明部分从专业的角度全面介绍各座城垣的筑城历史与历代沿革及建筑形态特征,散文随笔部分则以轻松好读的笔调,讲述每座城垣背后的历史细节与相关人物故事,二者相辅相成,配以大量古建筑图片,全面展现出福建各类古城的筑城史及在海防史上的重要历史意义和建筑艺术价值。
《南洋筑韵》是对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历史建筑群的全方位展示,以历史校园整体布局开篇,对于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14幢历史建筑,包括中院、新中院、北四楼、图书馆、盛宅、体育馆、执信西斋、工程馆、总办公厅、校门、科学馆、文治堂、新上院和新建楼等,从建造缘起、建筑特色、文化事件、历史发展、校友回忆和价值评价等多个角度,配以珍贵的历史照片、图纸以及精美的建筑现状图片,展现了这座风格多样、内涵丰厚的建筑博物馆的价值与特色。
作为汉代特殊的丧葬艺术品,汉画像石经历了三百余年的发展进程,其在艺术史与文化史上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北魏云冈石窟规模宏大,气势雄浑,这样的大型工程在当时如何规划设计,又如何施工开凿,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书通过考察石窟外部的山体崖面、斩山遗迹,石窟内部的空间层次、壁面龛像,分析各类工程遗迹的空间关系,探讨云冈石窟的营造工程。 研究表明,云冈石窟所在的武州山南麓,原为两级阶地地貌,阶地后缘分布有自然断崖,石窟工程利用了山体上部的自然断崖,并向下斩山局部改造了山形。进入到洞窟开凿阶段,靠前期工程主要为大像窟,依就大像头、身、腿的设计高度,从上往下分层施工,对大像以外的壁面控制力度较弱,允许民间势力进入开龛造像。而第二期工程逐渐采用了室窟设计,强调洞窟室内空间,壁面平直,多无凸出石壁的大像,逐渐流行统一施工,加强了壁面控制力度,分栏开龛造像,营造出规整完善的洞窟空间。可以说,云
北魏云冈石窟规模宏大,气势雄浑,这样的大型工程在当时如何规划设计,又如何施工开凿,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书通过考察石窟外部的山体崖面、斩山遗迹,石窟内部的空间层次、壁面龛像,分析各类工程遗迹的空间关
北魏云冈石窟规模宏大,气势雄浑,这样的大型工程在当时如何规划设计,又如何施工开凿,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书通过考察石窟外部的山体崖面、斩山遗迹,石窟内部的空间层次、壁面龛像,分析各类工程遗迹的空间关系,探讨云冈石窟的营造工程。 研究表明,云冈石窟所在的武州山南麓,原为两级阶地地貌,阶地后缘分布有自然断崖,石窟工程利用了山体上部的自然断崖,并向下斩山局部改造了山形。进入到洞窟开凿阶段, 期工程主要为大像窟,依就大像头、身、腿的设计高度,从上往下分层施工,对大像以外的壁面控制力度较弱,允许民间势力进入开龛造像。而第二期工程逐渐采用了室窟设计,强调洞窟室内空间,壁面平直,多无凸出石壁的大像,逐渐流行统一施工,加强了壁面控制力度,分栏开龛造像,营造出规整完善的洞窟空间。可以
中国的名楼遍布大江南北,东有阅江楼、城隍阁、天一阁、望海楼,南有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天心阁,西有鹳雀楼、钟鼓楼、大观楼,北有蓬莱阁等等。为了更好地保护与传承名楼文化,2004年由岳阳楼等六大名楼发起,在湖南岳阳成立了中国名楼协会。协会成立至今正好十年,成员单位已由最初的六家增加到了十三家。中国名楼协会一直致力于名楼文化的保护,着力挖掘各楼深藏的历史文化内涵,推动名楼文化保护机制的形成,指导名楼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各个名楼的文化理念与精神是息息相通的,它们是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见证。中国名楼协会力求通过对名楼的科学分类研究,以文化发展脉络为线索,探究历史文明的演进和特色;通过对名楼文化遗产的保护,塑造城市文化景观,引导人们发现中华文化之美,提高人民的整体文化品位。邹律资主编
中国的名楼遍布大江南北,东有阅江楼、城隍阁、天一阁、望海楼,南有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天心阁,西有鹳雀楼、钟鼓楼、大观楼,北有蓬莱阁等等。为了更好地保护与传承名楼文化,2004年由岳阳楼等六大名楼发起,在湖南岳阳成立了中国名楼协会。协会成立至今正好十年,成员单位已由最初的六家增加到了十三家。中国名楼协会一直致力于名楼文化的保护,着力挖掘各楼深藏的历史文化内涵,推动名楼文化保护机制的形成,指导名楼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各个名楼的文化理念与精神是息息相通的,它们是人类文明不断进步的见证。中国名楼协会力求通过对名楼的科学分类研究,以文化发展脉络为线索,探究历史文明的演进和特色;通过对名楼文化遗产的保护,塑造城市文化景观,引导人们发现中华文化之美,提高人民的整体文化品位。邹律资主编
随着理论研究的深入和观念的转变,近代建筑遗产的保护利用问题开始受到政府、学者和公众的关注。本书通过梳理保护相关法规、理论和实践和发展历程,总结其发展趋势和现阶段特点,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与日本的近代建筑遗产保护状况的比较,探讨基于中国历史背景,适于本土发展现状的近代建筑遗产保护对策和遗产资源活化方式。
塔是佛教在我国传播历史文化和社会事业发展的标志性建筑,其巍峨浑厚、雄伟壮观、气势恢弘,有的挺拔秀美,千姿百态,有的玲珑精巧、古朴典雅。它们拔地而起直插云霄的傲然形象,给人以奋发向上凌空飞腾之感,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建筑艺术品。令人惊叹的是,这些古塔历经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风吹雨打、电闪雷击、地震灾害,毅然屹立苍穹,岿然不动,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万荣县地处山西省南端,位于黄河和汾河交汇处,是中华民族最早的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文物古迹,星罗棋布。仅唐、宋、元、明以来的占塔就保存有七处。多为砖砌而成,少数为石塔、土塔,尽管塔的结构、高低不等,它们均以美丽的造型、挺拔的姿态、峻峭的飞檐、精致的雕刻,巍然屹立在万荣大地上,显示出极高的建筑美与艺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