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对伊犁河谷清代“伊犁九城”、牛录城堡、卡伦、营盘等驻防城的考古学调查、测量和勘探,结合中外文献、图片资料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考证和研究。伊犁驻防城体系的发展历经初建、高潮、完善、战乱、重建五个阶段。各城形制规整、特点鲜明,军事防御设施完善。空间分布上呈现出“双核心”布局,互为掎角之势。伊犁河谷清代驻防城是在中央王朝的主导下,由各族兵员百姓共同建起来的,它们有效地稳固了边疆局势,维护了国家统一。以此材料和史实为本,作者还就城市考古学、城市形态学、“中心地”、边疆理论、“新清史”等理论范式做了深入反思。
故宫是中华文明的奇丽瑰宝和全人类的珍贵文化遗产。单士元先生故宫 行走 74年,是 故宫学 奠基人和权威大家,被称为 国宝中的国宝 。本书将故宫的营造历程、规模形制、细节寓意等做了权威解读。单先生不仅用朴实无华的文字揭示了皇家建筑的历史内涵,还让我们领略了一位世纪学者与故宫的特殊渊源及其治学风貌。本书汇集了单先生毕生研究精华,为读者开启了煌煌故宫之门,让后来者体味绚丽庄严的古代文明和中华建筑文化的博大精深。
流淌千年的大运河,是北京三大文化带中熠熠生辉的一脉,本书以泉水、湖泊、河流、桥闸、道路、古城、粮仓、通州为主题分为八个章节,从灵动的泉水讲起,到星罗棋布的湖泊,蜿蜒的河流,每一处水域都与大运河息息相关。桥闸的设置,见证着运河漕运的调度智慧;道路因运河而生,古城依运河而兴,粮仓靠运河充实,通州作为运河终点,更是集萃了运河文化的精华。作者用质朴清新的语言和信手拈来拍摄的图片记述了自己的行走和寻访经历,将这条古运河的往昔风华与当今新貌如画卷般缓缓展开,让北京大运河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文化符号,而是化作一条触手可及、可以行走的文化脉络,再现了北京大运河的前世今生。本书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游记,更是一场追溯历史、感受文化的心灵之旅,带领读者领略大运河北京段的独特魅力。
作为汉代特殊的丧葬艺术品,汉画像石经历了三百余年的发展进程,其在艺术史与文化目前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汉画像石虽存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与时间发展上的不均衡,但各地汉画像石在题材内容与构图形式上却存在明显的趋同性与程式化特征。基于这一认识,本书从整体上揭示了汉画像石图像艺术所具有的主题思想——汉代生死观,并以鲁南、苏北、皖北、豫东一带汉画像石为例分析了其图像艺术所展现的汉代生死观的发展演变历程,揭示了该地域汉画像石所具有的重要史学价值。另外,“宇宙空间图式”乃是贯穿于整个汉画像石发展始末的一条重要线索。本书深入分析了这一图式与汉画像石图像艺术主题思想之间的关系,并揭示了其所产生的文化渊源。
石窟及摩崖造像病害的产生,与造像所处地层岩石条件、区域气候条件、大气降雨条件甚至人类生产生活及工程活动影响密切相关。本书从四川石窟及摩崖造像分布、造像所处地层岩石条件与环境气候条件、造像病害现状、造像病害成因和病害治理工程勘察设计施工实践等方面进行论述,旨在为四川石窟及摩崖造像病害治理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提高病害治理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水平、保护四川石窟及摩崖造像艺术瑰宝提供技术指导。本书对其他地区石窟及摩崖造像病害治理也有参考价值。
基于长期的、扎实的学术研究和丰富的高校讲授经验,以讲座的形式, 叙述20世纪及21世纪前十年中国现代建筑发展的轨迹,展示建筑本身,如外来影响、建筑潮流、技术、艺术风格特征的嬗变,并多层次挖掘现代建筑发展背后的历史、经济、社会、思想文化背景,以引发人们对建筑现象的多角度文化思考。文字为叙述式的,文字风格力求平易简洁,避免口语化,避免官方语言式的评价与批评,避免罗列无解释的统计数据。每讲的文字约为1万字,图片共有250-300幅。
《火车拉来的城市:近代石家庄城市史论丛》以近代石家庄的城市化进程为脉络,在研究石家庄“因路而兴”的同时,梳理了从1901年到1949年石家庄城市化进程的五个阶段,探讨了近代铁路交通枢纽城市化发展的一般特点,详细剖析了近代小城镇城市化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以及各种城市功能叠加的逻辑关系。作者通过发掘丰富、翔实的档案资料,考证了近代石家庄在铁路枢纽、城市行政、文教娱乐、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诸多史实,澄清了有关石家庄“市自治”的疑案,还原了历史的真相。
宝蕴楼位于紫禁城外朝外西路,正处于故宫平面上极为重要的一个地点——西华门内、武英殿西。自明朝始,这里便是皇家大庖、尚膳监的所在地。清朝入关后将此处改为尚衣监,后期又改为咸安宫官学的校舍,用来教育培养清内务府三旗子弟及景山官学中的优秀学生,从而得名咸安官。伴随清王朝的覆灭,咸安宫及官学也随之消亡,只留下一座咸安门。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接管紫禁城前朝区域,设立古物陈列所,并于1914年在原咸安宫的地基上建造文物库房——宝蕴楼,用于存放沈阳故宫及承德避暑山庄所运来的文物。1948年,古物陈列所并人故宫博物院,宝蕴楼也得以妥善保存并延续至今。宝蕴楼是紫禁城中古物陈列所时期的建筑印记,其价值和地位不言而喻。虽然看起来宝蕴楼区域是故宫内简简单单的一座四合院落,但是却“五脏俱全”,造型也非常独特。
书名:永陵南城址发掘报告(套装上下册) 定价:730.00元 作者: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1-01 ISBN:9787501051151 装帧:盒装 开本:16开 永陵南城址位于辽宁省新宾县永陵镇东南,始建于西汉,是玄菟郡所领三县中的高句丽县治址。上世纪,考古工作者对城址进行了调查与测量。2004~2005年,辽宁省考古所等对城址进行了5个年度的发掘,获得了一批重要资料。 《永陵南城址发掘报告(套装上下册)》即将这批资料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