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沈从文有关文物与艺术研究论文集。共收录作者48篇研究论著,这些论著考证严密,论述生动,见解独到,是沈从文后半生从文学创作转向历史文物研究的成果集成。研究既严谨务实,文笔又清新可读,处处显示大家风范。
《20世纪中国文物考古发现与研究丛书》是一套学科发展史和学术研究史丛书。其内容包括对20世纪考古与文物工作概况的综合阐述;对一些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和古代区域文化研究情况的叙述;对文物考古的专题研究;对重要的文物考古发现、发掘及研究的个例纪实。 本书对迄今所见古代帛画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并在全面综述与客观评介20世纪帛画研究基础上,重点论述了战国楚帛书画的结构、马王堆西汉帛画天地神话及民族学、民俗学研究等问题,对古代帛画的研究颇具参考价值。书中配彩图5幅、插图36幅。
sg nnh将在对壁画墓进行分区分期研究后,对照墙进行了分区和分期的专题研究,从微观的角度以探讨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把握其时代特征,以期能够更深入准确地把握河西魏晋十六国壁画墓的特点。
基本信息 书名:唐颜真卿书祭侄文稿 定价:16.00元 作者:张玮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11-01 ISBN:9787501030446 字数: 页码:14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8开 商品重量:
基本信息 书名:唐欧阳通书道因法师碑(修订版)/历代碑帖法书选 定价:15.00元 作者:《历代碑帖法书选》编辑组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12-01 ISBN:9787501058198 字数: 页码:6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内容简介 《道因法师碑》全名为《大唐故翻经在德益州多宝寺道因法师碑》,唐龙朔三年(663年)镌立,现存陕西西安碑林,是欧阳通的代表佳作。欧阳通楷书虽出于父,但却写得更瘦硬,更劲挺,特别是主笔横画在收笔时末锋飞起,富有浓重的隶意,这在《唐欧阳通书道因法师碑(修订版)/历代碑帖法书选》中多有体现。
孙彦副教授的《河西魏晋十六国壁画墓研究》以河西魏晋十六国壁画墓为研究对象,对该地区的墓葬形制、茔域、照墙、葬具以及壁画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并进一步对壁画所见河西魏晋十六国时期的豪族、豪族共同体、地域社会、民族图像、宗教信仰以及壁画墓葬衰落的原因等方面展开阐述。
基本信息 书名:历代碑帖法书选 唐颜真卿书麻姑山仙坛记(修订版) 定价:15.00元 作者:文物出版社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9-01 ISBN:978750104658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内容简介 麻姑仙坛记是颜真卿楷书其字的代表作之一,其字,横轻竖重,字形相向,用笔易方为圆,以转代折,笔资轻妙。原碑久佚,在明代为雷火所毁,《唐颜真卿书麻姑山仙坛记(修订版)/历代碑帖法书选》为明代翻刻明拓本。为广大书法爱好者提供了林夕颜体楷书的极好的范本。
本文以中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北方东魏北齐(534~577年)佛教石造像及墓葬壁画中的纹样作为研究对象,由两部分组成。 上编,“纹样概要研究”。在收集材料的基础上,通过考古学的类型学分析,对东魏北齐纹样进行综合梳理,初步建立该时期纹样的基本框架。并归纳出此时期纹样的大体特征及东魏北齐境内各地区纹样的特征。 纹样的盛衰及演变过程与当时信仰、意识形态以及历史文化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在下编“重点纹样研究”中,主要讨论纹样的宗教及社会含义。我们选择三种较为流行的佛教纹样,如宝塔纹、宝珠纹以及双树纹,从形制分析着手,显示出这些纹样的时代、地区特征。尔后运用图像学及历史社会学的方法,探讨这些纹样出现的背景、含义、社会功能以及宗教艺术与墓葬艺术之间的互动等。 本文按文献及实物的考证
爱美是人类的天性,不同的时代流行不同的时尚,不同的时尚成就不同的物质文化形态。《中国时尚文化史(宋元明卷)》通过丰富的文献资料和珍贵图片,对宋元明时期的时尚文化现象进行了细致梳理和翔实阐释,既有市井平民吃穿住行玩的流行时尚,也有文人雅士、达官贵人追求的各种时髦雅好;既有形而下的各种物件摆设,也有形而上的精神享受。通过一个个具有代表性的时尚亮点,精心勾勒了一幅宋元明时期社会风尚的全景画卷。《中国时尚文化史(宋元明卷)》为中国时尚史研究领域的拓荒之作。立论公允,资料翔实,文字简洁精当。图片多为接近历史原生态的影像资料,其作为影像史料的合理使用,是《中国时尚文化史(宋元明卷)》一个显著特色。
这本文集所收录的是作者历年所作关于中国古代美术的考论或概述14篇文章。这些文章中的多数是曾在《美术》、《美术研究》、《史前研究》、《周易研究》等学术期刊上发表过的论文,另有几篇是参加有关学术研讨会的论文,以及在学校给研究生讲授专业课程或专题讲座的讲稿。因为这些文章原不是有计划的系统的写作,所以虽然只有十数篇,所涉及的论题却也颇杂,其中有关于史前彩陶艺术、夏商艺芳和古代绘画理论的专论,有关于史前美术、玉与中国古代文化以及中国诗与中国珈等专题的概述,甚至还涉及中西艺术文化的比较等。也是因为不有计划的系统的写作,这些文章的论题有时就不免有所重复,各篇文章的观点有时也不尽一致,这当然也是由于在先生写作论文之时对某些问题的观点已有改变的缘故。虽然存在这些问题,但收录在这里的每篇文章毕竟
佛教认为,宇宙中的生命个体无论以何种生命形态存在,其生命的本质是一样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所以,当某种生命形态缘尽之后,会成为另一种生命形态的现世因果回报。一个生命个体形态就是如此轮回、永无终止地在宇宙中存在着。龟兹壁画菱格画中的本生故事就讲述了这一生命现象的存在形式,这些故事都是以佛自身表现为种种不同的生命形态,实践着救护众生的菩萨行来劝喻世人,各种生命形态在佛陀的世界中都可修行成佛。从而诠译了只要有生命的存在,就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痛苦、烦恼,要想摆脱烦恼,真正的根源是弃恶从善,改邪归正,在行为上皈依佛门,方能真正解脱。因此,在壁画中就有佛在度化各种各样的人或动物的场面,如:佛在度化恶牛、猕猴、蛤蟆、恶狗等等。说明了动物同人类一样有着独立的生命个体,在生命没有得到开悟前
佛教是以佛陀为中心的,那么佛教艺术也是以佛陀为中心的。佛教艺术中的佛传故事就是讲述和描绘释迦牟尼佛的一生,从初降生发展到后涅槃的过程。告诉人们他来到世上就是为了普渡众生,以自己的感受去树立如何超脱轮回的榜样。释迦牟尼佛不仅是佛祖,重要的是他具有哲学的睿智和坚韧的人格,佛教的根本意义是灵魂关怀,而佛教艺术又深化了灵魂关怀的过程。 佛传故事首先要从“兜率天降世”(神的旨意)开始,到“白象入胎”(佛母受孕),再到“腋下诞生”;“婚配赛艺”、“逾城出家”、“禁欲苦修”、“降魔成佛”、“双林涅槃”是佛传故事的结尾。佛传故事是讲述和描绘了释迦牟尼从一个普通人到佛的全过程。释迦牟尼在成佛之前就经历过一次又一次的轮回修炼,终才修得太子菩萨果位的。从菩萨到佛要经过苦心修炼才可完成后的人世轮
“文物考古学美学”是涉及文物学、考古学、历史学、神话学、艺术形态学、审美心理学以及陶瓷史、绘画史、青铜器史、工艺史、服饰史、民俗史等领域的综合性边缘交叉学科。它主要研究考古学发现中所透露的人们的审美意识以及凝结、负载在传世文物上的各种艺术形式、审美规律等等。“文物考古学美学”的建立,将拓宽文物学、考古学以及美学本身的研究界域,更好地总结物质文化遗产角度的中国人的审美意识发展进程,为中国美学史的编撰与研究提供更详实的资料。这里我们仅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物质文化遗存的与“美”的关系的基本观点,以及“文物考古学美学”研究的具体路径两个方面,作初步探讨。 本书选择我国战国前考古学文化谱系与类型中的艺术美学业问题作探究对象,正是从实践的角度为它理论系统的构建提供一种具体内涵的积
吴大溦,字清卿,号愙斋,江苏吴县人,清代著名古文字学家,书法家。他擅长书官篆、隶、行、楷各种书体,其中以篆书成就高。据说他早年初学李阳冰,中年之后遍监西周金文,遂别开生面。他的篆书古趣盎然,气势雄劲;行书学黄山谷,亦生动可爱,惜所传不广。 《吴大澂临金文三种(修订版)/历代碑帖法书选》是吴大澂临写西周金文《录伯簋》《段簋》《蔡姞簋》。三器拓本皆见于《三代古金文存》。铭文的字已基本释读出来,但各家考释争议甚多,与学习书法关系不大,所以释文中并末做过多的说明。
基本信息 书名:历代碑帖法书选 汉礼器碑(1.9 ) 作者:《历代碑帖法书选》编辑组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9-01 ISBN:9787501000920 版:1 次:9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内容提要 《历代碑帖法书选:汉礼器碑》又称《鲁相韩勅造孔庙礼器碑》或《韩明府修孔庙碑》,东汉恒帝永寿二年(公元一五六年)镌立在山东曲阜孔庙。 《汉礼器碑》在传世的汉碑中,形制很有特色,四面均刻有文字,皆隶书。碑阳十六行,每行三十六字。碑左侧三列,各四行;右侧四列,各四行。碑阴三列,各十七字。 《汉礼器碑》是东汉隶书成熟时期的代表作之一。书法结体端庄凝炼,秀丽典雅;笔画则瘦劲刚健收笔处多见方折,捺画粗壮,这一特点十分鲜明。笔划中虽多有细笔,但不伤于靡弱,不乏凝重朴厚的意趣。有人认为它的书法类似居延及
《73件最有意思的中国绘画》是《博物趣吧》系列之一。“女史”原指宫廷妇女,后来成为对知识妇女的尊称,沿用至今;“箴”有规劝、劝诫之意。公元290年,晋武帝司马炎死后,儿子司马衷即位,史称晋惠帝。晋惠帝是一位昏庸无能皇帝,大权旁落皇后贾氏之手。贾后专权善妒,荒淫无度,大臣张华便收集历史上各代先贤圣女的事迹,写成《女史箴》,以示劝诫和警示。画家顾恺之据此文分段配画,为后人留下一部图绘本《女史箴》,成为历代女子德行修养的教科书。
颜真卿是唐代*名书法家,颜体书法在中国书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颜真卿所书楷书《多宝塔碑》是初学书法临习时的重要范本。历代碑帖法书选编辑组编的《唐颜真卿书多宝塔碑(修订版)》使用故宫旧藏北宋拓 凿 字未损本,笔画清晰,神采焕发,是目前公认的*佳拓本。全书为16开本,重新割裱,并加配经标点的简体释文以资读者使用?
本书介绍了敦煌莫高窟壁画描绘了古代各民族、各阶级生产劳动场面、社会生活场景、建筑造型以及音乐、舞蹈的遗存画面,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历史依据。它的历史价值成为研究十六国至明清等十多个朝代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稀有文化宝藏。敦煌莫高窟规模之宏大,内容之丰富,历史之悠久,位列全国石窟之冠,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保存完好的石窟艺术宝库。
《历代碑帖法书选:唐孙过庭书谱》是孙过庭草书代表作,笔法精娴,结体劲净,墨彩奕奕,干湿浓淡韵爽,古气自然,且通卷妙论作字之旨,内蕴哲理,堪称中国书法史上书论与书艺双绝的合璧之作。墨迹本,原卷为纸本。正文首行十一字,以下多者十二字,少者八字不等。北宋时曾入宣和内府,后流落民间,清乾隆时复入御府,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此据旧藏珂罗版*出版,为便于广大书法爱好者临摹欣赏,特将墨迹本缺失部分以相关拓本补于书后。
《宁夏师范学院学人文库:须弥山石窟艺术研究》以须弥山石窟艺术之“源”与“流”——印度佛教艺术范式和民族地方文化传统的碰撞交融、发展为线索。《宁夏师范学院学人文库:须弥山石窟艺术研究》以须弥山石窟现存窟室为依据,对须弥山石窟艺术在窟室形制、分布以及造像题材等方面展开探讨。内容涉及考古学、历史学、宗教学等学科领域而突出艺术学特点。须弥山石窟保存着珍贵的南北朝至隋、唐等时期的石窟艺术,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美学价值。特别是南北朝时期的北周造像,在中国石窟艺术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在同时代石窟造像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典型价值。
《新疆绘画艺术品》所收164幅图版主要出自天山南路的吐鲁番、焉耆、库车、拜城、楼兰与和田等著名古代文化遗址。他们用绘画艺术品这一独特形式对新疆古代文明作了一次形象的展示。分为两个部分,部分对高昌、焉耆、龟兹、楼兰和于阗的地理概况、前伊斯兰时期的文化及主要文化遗址略作介绍;第二部分概述20世纪末几支主要外国“探险队”在新疆的考察活动,尤其是劫掠新疆文物的行径及其后果。
基本信息 书名:六体千字文/历代碑帖法书选 定价:19.00元 作者:《历代碑帖法书选》编辑组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5-01 ISBN:9787501001088 字数: 页码: 版:1 次:3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内容提要 《六体千字文》相传是元代赵孟頫书写的,全卷布局纵横成行 将大篆、小篆、隶书、章草、楷书、草书六种书体组合在一起,取得了和谐统一的艺术效果,字体整齐匀称,明快清晰体现和作者高度的书法造诣。 《六体千字文》原件系纸本。第三十六页『入奉母仪诸姑叔犹子』和『比儿孔怀兄弟同气连枝』两句,前一句只有大篆、小篆两体,后一句则有隶书、章草、楷书、草书四体。现影印出版,供广大读者临习参考。
基本信息 书名:晋王羲之兰亭序帖 定价:15.00元 作者:历代碑帖法书辑组 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2-01 ISBN:9787501001347 字数: 页码: 版:1 次:5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