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大多是作者自己陶艺创作的理论研究和教学思考已发表的论文。包括:陶艺的概念——叙述陶艺的产生、发展及现状,根据不同时期对陶艺的理解和实践以及各种现象,连带起陶艺发展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现代陶艺的语言——从 “材料”、“成型工艺”、“工具”、“烧制”、“过程”、“形体空间结构”等入手,谈现代陶艺语言的生成的特点,强调“以技入道”的必要性,同时说明媒介是现代陶艺的语言体系建设的基础,与传统陶艺的认知上有所不同。现代陶艺空间——其生成其实也是本体的重要语言,分开论述主要是其空间形态生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主要分造型形态空间、釉色空间、以及过程空间三个部分。陶瓷的生活情怀——从陶瓷的实用属性入手展开对我国瓷器的工艺和审美的研究,追溯瓷器的历史和成就,强调对陶瓷文化的认同,并在“使用”
本书提出人类文明社会四分论:新石器时代、陶泥时代、青铜时代与铁器时代。在这里呈现给读者的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时代——陶泥文明时代。从距今10000年到4000年前,也就是从旧石器时代后期到金属时代到来之前,曾经有一条巨大的陶泥文明带横亘在地球上,我们称其为“陶泥文明”。 “陶泥文明”是人类文明社会的一个阶段,是指以陶器作为生活和生产的用具,以陶文与泥板文字作为语言符号,以陶泥器具作为宗教与艺术的载体,具有普适性的一种文明形态。从时间上来看,它是人类走出野蛮与蒙昧,进入文明社会的个阶段。它分布在北半球的北纬20度到40度之间,东起中国的长江与黄河流域,南端是喜马拉雅山南坡下的印度河平原,向西穿越伊朗高原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直达地中海岸边,甚至在欧洲中部与中美洲地区也可以看到大量的古代陶泥文明遗址
《古陶瓷修复》主要阐述文物鉴定与修复专业的文物修复部分。文物修复的种类繁多,书中内容主要以古陶瓷修复为主,以教学模式进行编著。把古陶瓷修复根据不同的修复目的和修复要求划分为考古修复、展览修复、商品修复这三类。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修复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古陶瓷造型复原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并对教学中的几个典型案例进行论述,以及实训室优秀作品的展示,让读者能清晰、直观地对文物修复有个进一步地了解。
本书是丛书中的一本,对文化层次较高的成年读者以至专家来说,个人的专业知识总归有限,本丛书对于成年人也不失为一种高位的,可信赖的文化知识读物。本丛书的前身有110个专题,涉及历史文化的各个方面,商务印书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现由编委会对类目重新加以调整,确定了考古、史地、思想、文化、教育、科技、军事、经济、文艺、体育十个门类,共100余个专题,由商务印书馆独家出版。每个专题也由原先的五万多字扩大为八万字左右,内容更为丰富,叙述较前详备。
本书采取问答的形式,解密瓷器之首柴窑的有无,主要回答了一个千年之谜:柴窑到底有没有?如果有,它又在哪里?多少年来收藏家们一直在寻觅柴窑,国外尤其日本收藏大家也在苦苦寻觅,但一直未果。对柴窑的论断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书作者以轻松的文笔,朴实的语言,严谨的作风,诚挚的态度,本着爱国的激情,向世人公开了一个收藏秘密。该书图文并茂,首次公开柴窑,也首次公开一些鲜为人知的藏品,能让世人看到真实的柴窑是个什么样子,真实的国宝是个什么样子,给世人一个明证。
《陶器史话(中华文明史话彩图普及丛书)》在首先注重知识准确性的基础上,编撰者还力求使文字叙述生动、规范,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内容则注重富有情趣,具有灵动的时代色彩,希望能够集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和时代性于一体;同时选配较多图片,彩色印刷,帮助读者更为真切地贴近历史:而汉、英双语对照的形式,将特别有助于非汉语母语的外国人士或是海外中国侨民的后裔用作学习中文的辅助读物。其实,用汉、英双语对照形式出版的这套书籍,并不仅仅会为海外非汉语读者了解中国历史文化提供便利,它精心安排的选题,也会成为中国读者特别是青少年学习中国历史文化知识的简明读本;阅读这样的书籍,会有助于中国读者学习和掌握中国历史文化知识的英语表述形式,这将对增进中国民众的对外交往,起到积极的作用。《陶器史话(中
“北朝墓群”是中国北朝历史上东魏、北齐时皇室贵胄的墓葬群,也称北朝皇陵,可历史上曾一度把它们误称为“曹操七十二疑冢”。三国时,曹操雄据邺城,称霸几十年,在邺城西还建有“习文”书院和“讲武”城池。但曹氏为人奸诈,机谋太深,以至死后世人竟不知其葬处,终成千古之谜。所以,后人把遗留在邺城之西旷野丘垄里的一座座封土高大的墓冢,疑猜为曹操生前为防后人掘墓故意设置的“七十二座疑冢”。“疑冢”之说以误传误,竟误传了七八百年,其间还经历了文人墨士的大肆演绎和渲染。宋诗人王安石曾吟“疑冢诗”曰:“青山如浪入漳州,铜崔台西八里邱,蝼蚁往还空垅亩,麒麟埋没几春秋。”
《古陶瓷修复基础》从保护理念、操作技术、材料工艺等三个方面,详尽介绍了古陶瓷修复的基础理论与操作工艺。《古陶瓷修复基础》是在复旦大学多年相关教学俞蕙和杨植震基础上编撰而成,并积极吸收国内知名修复专家的操作经验,及国外古陶瓷修复的先进材料技术,能很好反映当前国内外古陶瓷修复领域总体水平与发展趋势。
《中华文明史话》编委会编著的《瓷器史话(中华文明史话彩图普及丛书)》在首先注重知识准确性的基础上,编撰者还力求使文字叙述生动、规范,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内容则注重富有情趣,具有灵动的时代色彩,希望能够集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和时代性于一体;同时选配较多图片,彩色印刷,帮助读者更为真切地贴近历史:而汉、英双语对照的形式,将特别有助于非汉语母语的外国人士或是海外中国侨民的后裔用作学习中文的辅助读物。其实,用汉、英双语对照形式出版的这套书籍,并不仅仅会为海外非汉语读者了解中国历史文化提供便利,它精心安排的选题,也会成为中国读者特别是青少年学习中国历史文化知识的简明读本;阅读这样的书籍,会有助于中国读者学习和掌握中国历史文化知识的英语表述形式,这将对增进中国民众的对外交往,起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