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原为沈之瑜先生为复旦大学文博培训班授课之讲义,后屡经修订,成为部综述甲骨学百年发展成就的专著。本书共 13 章,前述甲骨文的发现与研究史中间则对甲骨的整治、甲骨文字的特点、卜辞分析、甲骨文缀合与辨伪、卜辞断代以及甲骨文与殷商史研究等问题分别加以论述,最后对主要的甲骨学研究人员作一介绍。本书征引了大量史料,汇集了几十年来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并有作者个人的一些创见,是一部比较全面反映甲骨学内涵的概说性著作,可以作为一部甲骨文入门书来读。 此次修订主要是在原书的基础上将注释规范、补全;增补学界重要书籍观点;补充新出土的重要资料等。
考古遗址中沉睡的人类遗骸,是镌刻着文明基因的 历史档案 。如何破译其中的考古密码?吉林大学生物考古团队推出的这部科普作品,以20 篇精微考据的美文为钥,从不同的视角解码人类遗骸这类特殊的考古遗存,书中内容包括古代开颅术、人工颅骨变形、相拥千年的拥抱葬、与良渚匠人的 不期而遇 、古代先民的纹身艺术、沼泽木乃伊等。作品中,研究者化身 文明侦探 ,如破案一般,在历史的迷宫中抽丝剥茧,揭秘那些被尘土掩埋的文明真相。
《西周甲骨探论》初版于1984年,距今已出版近四十年,是关于西周甲骨研究的部专著。为把作者对西周甲骨研究的一些新认识和成果提供给学术界,现将该书修订再版。我们不仅修订了原书部分内容,并整合了作者陆续发表的有关西周甲骨研究论文。此次再版,将原书的手写影印繁体版改为简体字印刷体,或将给广大读者带来一些阅读方便。 近年,西周甲骨不断有新的发现,诸如高青、洛阳、邢台、琉璃河、姚河塬等地,特别是周原周公庙有字甲骨的成批发现,待其整理公布面世后,必将掀起一个全面深入研究新高潮。而本书的面世,是为这批甲骨研究新高潮的 预热 ,将满足广大西周甲骨研究学者的需要,以期推动西周甲骨研究的前进!
50至60年代,故宫博物院对北京本院的文物重新进行了清理核对,按新的观念,把过去划分器物和书画类的才被编入文物的范畴,凡属于清宫旧藏的均给予故字编号,计有711338件,其中从过去未被登记的物品堆中发现1200余件。作为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馆肩负有搜藏保护流散在社会上珍贵文物的责任。1949年以后,通过收购、调拨、交换和接受捐赠等渠道以丰富馆藏。凡属新人入藏的,均给予新字编号,截至1994年底,计有222920件。 br 这近百万件文物,蕴藏着中华世族文化艺术极其丰富的史料。其远自原始社会、商、周、秦、汉、经魏、晋、南北朝、隋、唐、历五代两宋、元、明,而至于清代和近世。历朝历代,均有佳品,从未有间断。其文物品类,一应俱有,有青铜、玉器、陶瓷、碑刻造像、法书名画、印玺、漆器、珐琅、丝织刺绣、竹木牙骨雕刻、金银器
《千文万华待胜识——明赵谅墓出土彩绘漆棺保护研究》系*都博物馆承担石景山南宫净德寺遗址明宦官墓出土彩绘漆棺保护修复项目的原创性研究成果。《千文万华待胜识——明赵谅墓出土彩绘漆棺保护研究》基于大量科学实验,在文献研究、理论研究及成果应用等方面全面地对考古出土非饱水漆木器的保护方法进行了梳理探讨,*次创新性地对中国北方出土典型非饱水类型彩绘漆棺进行科技保护;综合采用多种现代仪器对漆棺制作材料和成型工艺进行科学认知;同时利用三维扫描等先进的高清数字化技术,对彩绘漆棺表面图像、纹样进行了全方位信息采集,在文物数字化保护领域进行了一次有益尝试;漆棺保护工作还充分调动馆内外专家学者力量,从历史人文角度对内涵丰富的漆画内容进行了初步解读。《千文万华待胜识——明赵谅墓出土彩绘漆棺保护研究》所
《图像晚清:之外》选择了《点石斋画报》以外的二十八种晚清画报,所选画报均遵循当年较为重要、存世较多、制作相对精美的三个原则,且每种画报配十到二十幅图像,通过二十则短文介绍二十八种晚清画报,为读者展现了晚清社会生活、教育文化、民俗礼仪的方方面面。这些徘徊于“娱乐”与“启蒙”之间的晚清画报,对于今人直接“触摸晚清”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也为我们了解晚清提供了一个难能可贵的视角。
本书稿收录邬可晶先生近十年来发表的有关甲骨金文等领域研究的学术论文25篇,涉及古文字、出土文献研究、字词疏证等,作者长期活跃于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学术前沿,其论著严谨缜密,多有创见,在相关领域有较大影响,此次特以“甲骨金文”为范围将相关文章结集出版,便于相关研究人员和爱好者查检。本集所收諸文,基本上都於2023年底之前在各種學術書刊上正式發表過,只在學術會議上宣讀者暫不收入;本次新补入文集的编按达180余条,再现了作者的学术探索历程。
本卷为《故宫博物院藏殷墟甲骨文 马衡卷》,内容包括故宫博物院藏马衡捐赠甲骨和北京大学图书馆藏马衡辑《甲骨刻辞拓本》两部分。其中后者又分为《凡将斋甲骨刻辞拓本》和《国学门甲骨刻辞拓本》两种,作为附编。此次整理,项目组以《甲骨刻辞拓本》为底本,校核北大藏霍保禄捐赠甲骨的著录情况,厘清了长久以来困扰学界的国学门藏甲骨的著录等问题。 马衡先生是著名的金石学家、考古学家、书法篆刻家和文物收藏家。自1924年受聘 清室善后委员会 ,参加点查清宫物品工作起,便与故宫结缘。此后长期在故宫博物院兼职,1933年任故宫博物院代理院长,主持文物南迁,次年任院长,至1952年卸任,在故宫工作了近30年,为中国的文物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马衡先生生前及故后,将其收藏的所有文物悉数捐赠国家。 马衡旧藏甲骨分两类:一类是有字甲骨
本书系统而简明地叙述了西班牙的历史。全书共分九章:史前和罗马时期的西班牙,西哥特王国时期的西班牙,中世纪早期,中世纪晚期,不可能的帝国,世界霸主的兴衰,潮涨潮落,自由主义及其反动,1931年以来的西班牙。本书由牛津大学圣安东尼学院前院长雷蒙德·卡尔领衔主笔,图文并茂,既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又适合普通读者需求。?
本书首叙顾颉刚的学术成就、影响和品格,次及他的育才之方,并选择若干个案,再现学术授受的情景及顾氏师徒的一些恩怨是非。
旅博甲骨属于安阳殷墟早期出土品。此次旅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甲骨文殷商史研究中心合作,全面彻底整理馆藏全部甲骨文,以墨拓、彩照与摹本、释文简释的形式刊布出版,是一部融学术研究与资料著录为一体的高档次甲骨著录书,使这批中华古代文明的瑰宝得以齐整地留传于世。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殷墟丛书:殷墟甲骨文实用字典(新版)》系古文字学家、语言学家孙常叙先生嫡传弟子、东北师范大学教授马如森先生积多年功力撰写、上海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殷墟甲骨学》一书后半部分的修订增补版。《殷墟甲骨学》于2007年初问世后,因其广泛的实用性而深受广大读者好评,已多次重印。今应不少读者建议,我们从《殷墟甲骨学》一书中抽出甲骨文单字部分加以修订重印,作为语言类工具书单卷出版。 《世界文化遗产·中国殷墟丛书:殷墟甲骨文实用字典(新版)》共收甲骨文单字1203个。为便于读者阅读,我们采用双色印刷,凡书中介绍的甲骨文原字迹均采用专色印刷,醒目大方。书中所引每一个甲骨文单字均是用硫酸纸在拓本上按字形原大摹写,毫不失真;甲骨文的注音在字头的右侧上方:甲骨文的释字探求本义;每个单字的右
《绝世奇珍(雍荷堂沉香珍赏)(精)》由任刚、王晓君主编。作者深入钻研沉香及其历史,功用以及产品配制,并将这些心得与内容编写成书,将之变成文字记载,分享流传下去。本书即收入了作者近期刻制之沉香艺术作品及鉴赏沉香之心得,让广大沉香爱好者共赏共识。
在《惠世天工——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文物展》中,“丹漆随梦——中国古代漆器艺术”展示了中国古代漆器的发明创造与八千年的传承发展历程,反映了我国光辉绚丽的漆文化史。这种富有创意与特色的中国漆器文物展,在外尚属首见。 这次展出的浙江萧山跨湖桥遗址出土的漆木弓,残长121厘米,系桑木边材削制,除榭部之外均捆扎一层树皮,连接严密,多有脱落。经对这件木弓上的“树皮”进行化验,确认为髹饰的一层天然漆,呈褐黑色。这件漆木弓距今八千年,是我国已知年代最早的漆器。木弓是当时主要的狩猎工具,髹漆后更加坚固耐用,这是漆器初期的重要特征。因此,这件漆木弓是我们祖先的重要发明创造,也是中国古代漆器起源的一件有力物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