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
    • 中华文明:何以五千年不断裂
    •   ( 91 条评论 )
    • 刘庆柱 /2024-12-01/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 本书从考古学视角出发,围绕 中 华 与 中华 的概念, 文明 的定义及其要素组成与权重,王朝时期都城与陵墓的文化内涵,中华文明五千年不断裂的深层逻辑,丝绸之路的包容精神,以及中华文明日用而不觉的文化基因等方面,系统阐述了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发展史,既有宏大的历史叙事与精细入微的考古发掘,也有中华文明独特的创新活力及其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互鉴。通过对都城、陵寝等历史遗址,礼器、玉石等珍贵文物的研究阐释,详尽展现了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发展传承脉络,为读者全面深入理解中华文明提供了独特而深刻的视角。

    • ¥45.6 ¥68 折扣:6.7折
    • 中国科学考古学的兴起:1928—1949年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史(插图本)(限量独家签名本,数量有限,售完即止!)
    •   ( 64 条评论 )
    • 陈洪波 /2024-09-01/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考古学的兴起》系统阐述了 中央研究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史语所)1928 1949年以安阳殷墟十五次发掘为代表的重大考古活动,对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总结,不仅展现了中国考古学诞生之初田野工作的流程与技术,还深入探讨这些活动背后的学术理念、组织策略、政治斗争以及与各方力量的博弈。特别是对史语所在考古学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影响、局限,包括地层学、类型学等考古方法的探索和应用,以及如何利用考古成果重构中国古史,进行客观讨论。这一研究方法和思路也对当前的考古学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1928 1949年是中国考古学史上的重要阶段。其中,历史语言研究所(史语所)在这一时期的考古活动及成就不仅对当时的学术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后来中国考古学和历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 ¥79.1 ¥118 折扣:6.7折
    • 中国计量史
    •   ( 0 条评论 )
    • 关增建 /2025-02-28/ 大象出版社
    • 《中国计量史》一书通过丰富的史实和考古发现,采用专题形式,向读者讲述了从古代至近代,中国在计量方面取得的成就。全书共分三大部分:传统计量的理论与实践、传统计量向近代计量的转型、中国计量历史人物。内文涉及中国古代计量的产生、计量基准的建立及管理、历代度量衡的发展、计时方法的演化、立法要素的测定、空间计量的进步、量器和衡器的演变、货币、印章与度量衡、古代有关计量理论、传教士带来的变革 、清代度量衡科学的发展、传统度量衡制度的尾声、北洋政府统一度量衡的尝试、近代度量衡制度的建立、近代度量衡制度的推行与管理、民国时期时间计量的进展、先秦两汉时期的计量人物、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计量人物、隋唐时期的计量人物、宋元时期的计量人物、明清时期的计量人物、传教士对中国计量的贡献。本书通过详实的内容

    • ¥393.4 ¥498 折扣:7.9折
    • 典籍里的丝绸之路
    •   ( 10 条评论 )
    • 武斌 /2024-12-31/ 中央编译出版社
    • 丝绸之路 作为东西方文化的相遇、交流和对话之路,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和意义。可以说,丝绸之路的历史就是 半部世界史 ,就是通过欧亚大陆的大交通、文化大交流讲述的世界文化史。 在本书中,我们通过翻检历史上有关丝绸之路的各种记载,可以感受到丝绸之路历史发展的进程,以及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些片段和线索;更可以看到,各民族的人们,我们的前辈先贤,为了世界文明的发展,为了各民族文化的交流、沟通,实现文明的共享和繁荣,作出了多么伟大而艰辛的努力。

    • ¥66.3 ¥99 折扣:6.7折
    • 河南佛教造像史
    •   ( 39 条评论 )
    • 王景荃 主编,杨超杰 王璐 副主编 /2024-08-01/ 中州古籍出版社
    • 河南佛教造像遗存十分丰富,璀璨斑斓,异彩纷呈。该书以时间为序,将河南省境内石窟寺和河南现存单体石刻造像作为研究对象,从雕刻内容、艺术风格、地方性等方面进行阐述,分析其审美价值和历史作用,向读者展示石窟寺与单体造像作为艺术载体所释放的辉煌艺术成就。这些珍贵的艺术品为我们研究古代社会史和艺术史提供了具体真实的形象资料,具有较高的出版价值。

    • ¥266.7 ¥398 折扣:6.7折
    • 寻迹古中国
    •   ( 28 条评论 )
    • 翟德芳 /2025-01-01/ 上海三联书店
    • 《寻迹古中国》是一次追寻古老足迹的旅程,更是一场心灵与历史的对话。 本书是知名出版人翟德芳在退休之后再续考古之缘的首次出版的作品,不仅是一部考古普及书,更是他在资深出版人和考古学者双重身份下的精心之作。 作者基于自己的考古学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文物知识,行走于北部中国。他不仅准确解读了考古发现背后的历史信息,还以生动有趣的笔触,将这些复杂的历史知识转化为普通读者易于接受和理解的内容。同时,作者提供了详细的访古路线图,可供读者按图索骥。

    • ¥51.8 ¥69 折扣:7.5折
    • 北京的城墙与城门:The Walls and Gates of Peking
    •   ( 2872 条评论 )
    • [瑞典]喜仁龙 后浪 /2017-07-01/ 四川人民出版社
    • 本书真实还原了20世纪20年代时遗存的北京城墙与城门。作者通过实地走访考察,被这些宏伟古迹的壮美所折服,也因其衰败的现状而叹息。除了在描写中投入艺术史家的浪漫与情怀,喜仁龙还坚持严谨的研究方法:挖掘中国历史文献中对城墙城门的繁杂记载,勘测丈量每一段城墙、每一座城楼的尺寸,观察记录城墙、城门及周边街市乡野的现状,实景拍摄城墙城门的照片,精细绘制城门各种角度的建筑细节图,使这本考察手记在文学性、科学性、历史性等方面达到了极高的水准。

    • ¥26.7 ¥39.8 折扣:6.7折
    • 美索不达米亚的遗产
    •   ( 518 条评论 )
    • 斯蒂芬妮·达利等 编著,左连凯 译,王硕 校 /2022-08-01/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自19世纪亚述学兴起之后,对美索不达米亚文明长达百余年的研究,让西方人在经历知识和信仰的文化震动的同时,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起源,重新认识古希腊、希伯来文明与更早的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之间的渊源关系。 本书由牛津大学东方研究院考古学家斯蒂芬妮 达利和其他四位学者合作撰写,聚焦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对外传播与影响,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了美索不达米亚与古希腊、波斯、希伯来、罗马等古代文明之间的交互关系,重点研究了两河流域的语言文字、政治和律法制度、社会习俗、艺术、天文学及其他科学对地中海沿岸世界和周边地区文明发展变化的影响,是一部内容极为丰富的古代文明史研究著作。

    • ¥60.2 ¥89.8 折扣:6.7折
    •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玻璃器
    •   ( 410 条评论 )
    • 齐东方李雨生著 /2018-12-31/ 开明出版社
    • 本书是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专史系列中的一卷,以时间为线索,对各历史时期的玻璃器进行分期,结合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研究不同时期的冶炼技术、玻璃器的工艺和形制等,并探讨玻璃器所代表或反映的各时期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信息,深入揭示各时期的玻璃器及社会文化。作为研究玻璃器的专著,本书更多地是从考古资料出发,从物质文化的视角来探讨问题。全书分时期进行研究,对每个时期的玻璃器进行详细的类型分析,并探讨相应的冶炼技术、社会文化等。

    • ¥105 ¥150 折扣:7折
    • 沈阳故宫(中英文)
    •   ( 169 条评论 )
    • 佟悦 著 /2008-07-01/ 辽宁民族出版社
    • 沈阳故宫是我国保存完整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历经近四百年的风雨洗礼,见证了努尔哈赤、皇太极时期的辉煌,荣膺了清帝东巡的优渥,饱尝了二十世纪前半期的动荡,焕发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生机。沈阳故宫是一座古代宫殿,也是一部厚重的教科书,中外游客徜徉其间,会领略到中国历史的又一幅精彩画卷。这本小书将会更多的留下您对它的美好记忆。

    • ¥16.6 ¥25 折扣:6.6折
    • 万里向安西:出土文献与唐代西北经略研究
    •   ( 53 条评论 )
    • /2024-04-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明交融与疆域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是唐朝倾国力以西顾,重视西北的开拓与经营。这不仅是形塑唐代国家强盛、文明绚烂的历史形象的重要因素,也对中国古代乃至中亚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敦煌吐鲁番文书与各地所出石刻碑志等出土文献,为钩沉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提供了更多鲜活的史料。本书聚焦于出土文献考释与唐代西北经略史的考证,同时也希望将万里之遥的长安与西域联系起来,借西北研究观察整个唐代的社会治理与制度变革。从个体与时代看,出土文献中有大量溢出于史籍之外的涉及唐代西北边疆的人物与事迹,展现了个体的功业与沉浮,也映照出时代的发展脉络;从国家与社会看,西北地区出土文献生动展现了地方机构的行政运作以及基层社会的生活百态;从中央与地方看,出土文献可以提供国家制度在地方基层落实的细

    • ¥65.7 ¥98 折扣:6.7折
    •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当代利用
    •   ( 33 条评论 )
    • /2023-12-01/ 南京大学出版社
    • 本书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城市高质量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乡村振兴和民俗资源的历史内涵与价值转化三个方向出发,收录了在 江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当代利用 学术研讨会上公开发布的论文30余篇,对现当代非物质文化保护及传承现状进行了广泛研究,围绕相关话题从各个方面和层次进行了深刻探讨,有计划有步骤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妥善保护的基础上发扬光大,进行合理的利用,从而扩大影响力、建设并弘扬新时代精神文化。

    • ¥46.24 ¥68 折扣:6.8折
    • 国宝有故事:文物保护那些事儿
    •   ( 22 条评论 )
    • 刘爽 /2024-06-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经历沧海桑田,什么还能让你看看曾经的样子 文物 文物最终会消亡,如何能够让它们更长久地留存 保护 文物何其珍贵 保护多么重要 一本小书承载不了太多珍贵的文物 但它用100个主题,让我们搞清楚文物如何保护 以及国宝背后的故事 阅读本书,你会了解 文物会生什么病? 青铜器会生锈、玻璃会流泪、壁画会黑脸、纸张会自毁、油画会生癌 国宝背后有哪些故事? 何尊的秘密、沧州铁狮子的风霜、圆明园的伤痛、天一阁的沧桑 文物怎么样保护才能更长久? 现场保护、博物馆保护、创新技术保护、建立制度保护

    • ¥52.9 ¥79 折扣:6.7折
    •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书法.纸书
    •   ( 88 条评论 )
    • 肖三喜 著 /2021-12-31/ 开明出版社
    • 丛书共分40卷,以物质文化遗存为点和面,以中国发展进程为线,运用考古学、民族学和历史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对中国古老大地新石器时代陶器的诞生到1911年清王朝灭亡万年间物质文化的发展变迁进行系统、科学、全面的梳理和总结,并配有大量精美图片,力求图文并茂,旨在透过物质文化遗存的演变规律和它们身上折射的各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艺术、科技、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等各种信息,揭示中国文明的发展过程,弥补中国历史研究只重视政治、经济、文化历史而轻视物质文明历史的不足,还原历史本来面貌。 《书法 纸书》卷作为《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丛书中的一册,以物质存在的书写用纸这一崭新视角为切入点,探赜索隐,钩沉拾遗,梳理出中国古代书法史的基本脉络,阐释了 片纸只字 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探究了物质文

    • ¥122.8 ¥150 折扣:8.2折
    • 汉机织汉锦:老官山提花机及尼雅“五星锦”的复原研究
    •   ( 5 条评论 )
    • 赵丰 龙博 著 /2025-01-01/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2012年年底成都老官山西汉墓中出土了四台织机模型及相关文物,是中国考古发现的唯一提花机模型,也是世界上发现最早的提花机实证。1995年,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锦护膊在新疆尼雅墓地出土,堪称20 世纪中国最伟大的纺织考古发现之一,也是目前所知织造难度最大的汉锦。 本书述及的 汉机织汉锦 项目基于老官山汉墓出土织机模型展开研究,并运用这类一勾多综提花织机的织造技术复制出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 锦等汉锦实物,从而完整还原汉代提花织机及其提花织造技术体系。

    • ¥148.5 ¥198 折扣:7.5折
    • 汉服的形成--东周秦汉服饰的考古学研究
    •   ( 89 条评论 )
    • 王方 /2024-08-01/ 科学出版社
    • 服饰作为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物质生活之一,不仅具有基本的物质属性,而且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和社会文化意义。东周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服饰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型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本书在全面占有、系统分析考古材料的基础上,运用考古学的理论方法,结合历史文献、出土文献和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初步揭示了东周秦汉时期服饰的基本面貌和发展脉络,勾勒出“汉服”的起源与形成过程,并就服饰考古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思考。

    • ¥179.5 ¥268 折扣:6.7折
    • 历代茶器与茶事
    •   ( 4 条评论 )
    • /2018-04-01/ 故宫出版社
    • 《历代茶器与茶事》精选200余件历代茶器、茶画,呈现一部中国茶事的历史。作者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任研究员期间,遍阅故宫及各地博物馆有关茶事的文献、藏品,并使用器物、文献、书画互证的研究方法,如实还原唐宋至明清的饮茶风尚。《历代茶器与茶事》是她一系列有关研究的集结,向普通读者介绍当时新的研究成果及作者的观点。书在台湾出版后,获得了颇高的赞誉,再版数次,其 如白描一般 的叙述手法,引导读者进入古代饮茶的情境之中,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古人使用何种茶具、采取何种方法饮茶,至今读来仍令人兴味盎然。

    • ¥100 ¥126 折扣:7.9折
    • 金缕瑞衣——法门寺地宫出土唐代丝绸考古及科技研究报告
    •   ( 42 条评论 )
    •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 /2024-12-01/ 科学出版社
    • 本报告为有关法门寺丝绸文物研究的系统专题报告,全面系统研究法门寺丝绸材质工艺研究成果,除织物组织工艺、装饰纹样、服饰形制的研究外,利用科学技术手段对法门寺丝绸蚕丝纤维及其附属的染料、捻金线、金箔贴饰等工艺进行系统的研究。该研究成果为研究唐代纺织科技与纺织艺术的重要成果,为开展唐代科技、文化、艺术、经济、佛教研究提供全新的资料,同时为开展其他时代和其他文化丝绸与中国唐代丝绸文物的系统对比研究提供科学资料。

    • ¥246.5 ¥368 折扣:6.7折
    • 长沙马王堆汉墓文库:马王堆汉墓黄老帛书研究
    •   ( 35 条评论 )
    • 湖南博物院编,杜新宇著 /2024-07-01/ 岳麓书社
    • 本书从文献和思想两方面研究《黄老帛书》,主要涉及以下内容:一、《黄老帛书》的成书及与《黄帝四经》的关系,二、《黄老帛书》的文本整理与释读,三、《黄老帛书》对整理相关古籍的价值,四、《黄老帛书》的思想特色。本书列出了研究《黄老帛书》成书的新方法和新证据,考释了相关字词,利用《黄老帛书》研究了相关古书的成书、真伪,更正了若干古书的错误。探讨了《黄老帛书》 形名 兵 法 势 思想,提出了许多新的认识。

    • ¥99.8 ¥120 折扣:8.3折
    •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书法.甲骨文金文
    •   ( 50 条评论 )
    • 金玉甫,李海亭 编著 /2021-12-31/ 开明出版社
    • 丛书共分40卷,以物质文化遗存为点和面,以中国发展进程为线,运用考古学、民族学和历史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对中国古老大地新石器时代陶器的诞生到1911年清王朝灭亡万年间物质文化的发展变迁进行系统、科学、全面的梳理和总结,并配有大量精美图片,力求图文并茂,旨在透过物质文化遗存的演变规律和它们身上折射的各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艺术、科技、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等各种信息,揭示中国文明的发展过程,弥补中国历史研究只重视政治、经济、文化历史而轻视物质文明历史的不足,还原历史本来面貌。 本卷创新的将甲骨文与金文合在一起作为研究对象。前半部分是甲骨文,除了甲骨文的发现和研究之外,紧贴书法的主题,从甲骨文的书刻方式、甲骨文的机构和章法、甲骨文的艺术风格与审美、甲骨文书法的发展和甲骨文名家名作

    • ¥122.8 ¥150 折扣:8.2折
    • 中国石窟文化丛书(第二辑)(全5册合集)
    •   ( 9 条评论 )
    • /2024-03-01/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在不同的 佛教 艺术形式中,石窟寺是影响最大的一种。中国有众多的石窟和摩崖,据国家文物局在2021年12月24日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全国共有石窟寺和摩崖5986处(石窟寺2155处,摩崖3831处),分布在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石窟寺因为具有多方面的功能而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集中体现。因此,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在印发的《关于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中提出要 深化学术研究和价值挖掘,建立完善中国石窟寺考古学研究体系,形成多学科合作研究模式,整合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研究力量,建设稳定的石窟寺学术科研队伍,有序开展考古调查、价值阐释、艺术研究和成果普及 。近年来有关石窟寺的著作已出版了很多,但由于专业性太强,读者很难看懂,也难以起到很好的科学普及作用。这些年研学活动风靡全国,尤其是习近平总书

    • ¥370.5 ¥475 折扣:7.8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