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三卷本《欧洲历史地理》的缩写精华版,围绕环境、技术水平、人类的观念和组织三个因素,选取欧洲历史上七个关键时期,来呈现欧洲在过去的2500年历史中不断变化的人类活动空间模式。环境、技术水平、人类的观念和组织三者始终互相作用:环境一方面促进或约束人类的活动,另一方面也被人类所改变,以符合人类的需求;人类的观念和组织是一个不可预知的因素;而在整个历史中,人和环境的关系已被人们掌握的技术所改变。本书运用大量地图、表格,直观体现历史变化,具有极强的实证性。
北宋乐史撰《太平寰宇记》二百卷,继承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的体裁, 记述了宋朝的疆域版图。前一百七十一卷依宋初所置河南、关西、河东、河北、剑南西、剑南东、江南东、江南西、淮南、山南西、山南东、陇右、岭南等十三道,分述各州府之沿革、领县、州府境、四至八到、户口、风俗、姓氏、人物、土产及所属各县之概况、山川湖泽、古迹要塞等。幽云十六州虽未入宋版图,亦在叙次之列,以明恢复之志。十三道之外,又立 四夷 二十九卷,记述周边各族。 《太平寰宇记》所载府州县沿革,多上溯周秦汉,迄五代、宋初,尤其是对东晋南北朝、五代十国的政区建置,较其他志书详尽,可补史籍之缺。本书篇帙浩繁,内容详瞻,是研究历史人文、自然地理的宝贵资料。
推荐语: 那些被隐匿与变焦的历史身影,能穿越时空渡尽劫波,照见中西方终将不会停止的相遇之路。 内容简介 1911年,美国地质学家罗林 钱伯林(Rollin T. Chamberlin)在《国家地理》杂志上刊发的都江堰小镇上戏台与相机相遇照片,让历史上西方与东方在镜头里互视。本书以此为切入点,整体回溯了《国家地理》杂志一百多年来有关中国的报道,聚焦不同历史阶段的人文故事与地理景观,为跨越百年的无声文字与影像赋予多重审读视角。全书重点放在 西南一隅 ,梳理了关涉西南形象的四重主题,涵盖植物地理、道路交通、生态文明与民族文化等,运用了跨文化与文学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反思文化书写中的多重面纱,从不同学科视角探析区域文明变迁历程。
本书为《中国环境变迁史丛书》中的一个品种。 《隋唐五代环境变迁史》 主要从隋唐五代时期中国的气候(气候特征、气候波动、气候状况)、水环境(降水、湖泊的变化等)、植被(文化用品消耗、造船业消耗、建筑消耗、森林分布、森林状况、植被分布、植被隐忧等)、野生动物环境、地貌与土壤、矿产分布与利用(金矿、银矿、铜矿、铁矿、瓷器、盐业等)、自然灾害(旱灾、水灾、蝗灾、冻灾、地震、疫病等)、环境意识与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等角度研究隋唐五代时期的环境变迁。史料丰赡,论证有力,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效益。
《嘉陵江流域历史地理综合研究》全书计十章,篇幅30万余字。主要运用历史地理学的理论与方法,从历史自然地理与历史人文地理两个层面系统、全面探讨了长江重要支流嘉陵江流域历史时期自然环境(历史气候、森林植被、野生动物、地质灾害等)和人文地理诸要素(人口分布、城镇发展、交通地理及军事战争)的演变及规律。特别是对嘉陵江流域历史时期的气候、植被、野生动物、地质灾害的研究超越前人,对嘉陵江流域交通地理中的古代津渡、城镇形态及其时空分布、清代嘉陵江流域历史军事地理的研究也填补了一系列本领域中的空白。
《山海经存(套装共4册)》共分九卷,卷六、卷七原阙,是汪绂根据全书体例所补。汪绂于文字训诂、山川地理考证、神怪内容疏解等方面有很多独到见解,特别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工于刻绘,曾因家贫,以在景德镇画甆维持生计,《山海经存(套装共4册)》中所录的四百二十余张图片,除卷六、卷七外,均可确定是作者亲手所绘。这些图片,生动传神,线条流畅,加上作者对《山海经》有精湛研究,可保证这些图片能准确传递文字内容,从而有助於读者理解原书。
宁波学术文库是宁波市社会科学院(宁波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整合全市社科研究力量,努力发挥“智库”作用而形成的系列研究成果的集成,体现了宁波市社科界网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宁波科学发展为主要研究肉容开展应用对策研究的新成果,体现了开展有地方特色和区域优势的基础理论研究的新成果,彰显了当代宁波发展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宁波学术文库分研究基地系列、课题成果系列、学术年会系列、专题研究系列和出版资助系列五个系列出版。 《絮斋集》,袁燮撰,其传见《宋史》卷100。袁燮字和叔,南宋庆元府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生于宋高宗绍兴十四年,卒于宋宁宗嘉定十七年。袁燮进士及第,历任江阴尉、知江州、都官郎官、礼部侍郎兼侍读、宝文阁直学士等职。 袁燮,作为“甬上四先生”之一,是陆九渊心学在浙东的主要传播者,对于
《西洋番国志》是记载郑和下西洋早文献之一。作者参加郑和船队,记述所经东南亚、南亚、西亚各地20个国家的情况,是航海史、中外交通史的珍贵史科。现以仅存的孤本知圣道斋抄本校注整理,后附有关资料九篇。《郑和航海图》为明末根据郑和下西洋时所用的海图针经编绘而成。共收航海所经地名500多个,为我国早的航海图。现据原图缩印,并编有地名索引,注出今地所在。《两种海道针经》包括《顺风相送》、《指南正法》两部分,原是明末清初舟师所用远洋航海的针簿,是研究航海史的珍贵史料。书末附地名索引。
北京历史人文地理是中国区域历史人文地理研究的组成部分,孙冬虎、许辉所*的《北京历史人文地理纲要》以梳理学科发展脉络、考辨相关史实、推进学科建设为宗旨,在回顾总结当代学术进展、参考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前提下,运用历史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一般方法,结合区域史、城市史、专门史等相关领域的收获,逐次探讨了北京地区自先秦至晚近时期的民族兴衰及其活动空间、行政区划系统的历代沿革、北京城址变迁与周边聚落成长、城乡人口的增减迁移和分布、水陆交通系统的建立与变革、农业商业手工业等经济活动的时空过程、古代军事活动的地理依托、区域文化现象的历史地理特征等问题;从人地关系角度出发,分析了地理环境与历史人文现象的空间分布、时代变迁及其区域差异之间的密切关系和相互作用,从而简要勾画出北京历史人文地理的学科框
崇仁县是江西省中部抚州市辖县,元、明两朝为中国理学重镇。历史上,素有“江右名邑”“文献之邦”之誉。 本书将自宋至清末,凡纪录为古代崇仁籍的先贤,其著作有一种(部)或以上记载的,不论题材内容及表现方式、卷(册)数多寡或记录简繁、是否刊刻,均收录本书中。 每个人物单独成节,分人物简介、著作目录、著作简介(存佚、藏本、刊本及评价等)三个部分;按宋代、元代、明代、清代、补编(待考证的著作及人物等)五个编章及附录排序。 全书排序为:序(两篇)、凡例、目录、正文(至第五编)、附录(一至三)、引用文献、后记。
无
五陵原在中国历目前有着特殊的地位,它是西汉王朝的帝王陵墓区,目前保存有封土堆的帝陵及其陪葬墓二百五十七座,各种礼制建筑遗存星罗棋布,又有秦都宫殿建筑遗址、唐顺陵等重要文化遗存分布,号称中国式金字塔群及天然历史博物馆。利用五陵原丰厚的文物资源及其考古发掘的资料,研究西汉帝陵昭穆制度、宗庙制度、陵邑制度有着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同时,研究五陵原地区的自然与人文社会环境的变化,对于文物保护和开发建设五陵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和考古资料相结合的方法,实地考察了五陵原的地形地貌及其社会环境状况,对五陵原的自然及人文社会环境变迁情况、西汉帝陵制度、五陵原的文物保护及其开发利用等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研究。
宁波学术文库是宁波市社会科学院(宁波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整合全市社科研究力量,努力发挥“智库”作用而形成的系列研究成果的集成,体现了宁波市社科界网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宁波科学发展为主要研究肉容开展应用对策研究的新成果,体现了开展有地方特色和区域优势的基础理论研究的新成果,彰显了当代宁波发展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宁波学术文库分研究基地系列、课题成果系列、学术年会系列、专题研究系列和出版资助系列五个系列出版。 《絮斋集》,袁燮撰,其传见《宋史》卷100。袁燮字和叔,南宋庆元府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生于宋高宗绍兴十四年,卒于宋宁宗嘉定十七年。袁燮进士及第,历任江阴尉、知江州、都官郎官、礼部侍郎兼侍读、宝文阁直学士等职。 袁燮,作为“甬上四先生”之一,是陆九渊心学在浙东的主要传播者,对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