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我国伟大的 马克思主义 者,无产阶级 革命家 、 政治家 和 军事家 ,中国 共产党 、 中国人民解放军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首。本书讲述朱德从幼年到投身革命,到在战争舞台上叱咤风云,到在建设年代全心奉献的生动故事,展现朱德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本书是我党我军历史上部全面记述人民军队高级将领生平业绩的大型传记。入传的军事家和高级将领,有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有人民军队功勋卓著的战将,有领导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建设的高级指挥员。革命战争年代,他们遥筹帷幄,决胜千里,统率雄师劲旅,驰骋大江南北,横扫千军如卷席。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他们长期担任重要领导职务,是重大国是的决策者或参与者,以卓越的领导才能治党、治国、治军。改革开放新时期,他们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事业,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勤奋工作。这些军事家和高级将领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感人至深的精神风范、脍炙人口的传奇故事,组成了一幅幅漫卷烽火硝烟、浓缩我军战斗历程的生动画卷,谱写了一曲曲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的华彩乐章,铸就了一座座传之久远、光照千秋的历史丰碑。
一代乱世枭雄,一个传奇人物;他的故事扑朔迷离,他的一生跌宕起伏。他是胡匪,还是英豪?他是怎样算计他人,又是如何被人暗算? 杜尚侠老师倾其三十余年研究之心血,诉诸笔端,为世人拂去历史的尘埃,那不为人知的秘密如同遮掩真相的面纱正在一层层地揭开…… 一个集各种矛盾于一身的人:他文化不高却又腹藏雄才;他出身胡匪却又从不抢劫;他杀人如麻却又柔情似水;他穷兵黩武却又发展经济;他勾结日本却又为其所害:他迅速崛起却又倏忽暴毙……这本传记文学运用客观、公正、生动的笔触,陪伴您去80年前目睹一个真实的张作霖。
本书是作者继《家风》之后,采写的又一部真实地反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治家教子的力作。叩开帅府大门,作者先后采访了朱德、彭德怀、贺龙、陈毅、罗荣恒、徐向前、叶剑英七位开国元勋的20多位后人,他们当中有将军、有学者、有医生,也有普通的劳动者。身为元帅后人,他们曾经被各种光环笼罩着,也有着普通人不可企及的生活经历,面对过去和未来,他们次敞开心扉,真切翔实地讲述了元帅们的家人、家事、家风,讲述了元帅们的个人爱好、生活情趣、教子方法、治家理念,表述了后辈们对家教的坚守、家道的延续、家风的传承,每每动情处,潸潸泪中人…… 书中集萃了一些非常典型而又充满家庭情趣的细节,把这些叱咤风云的元帅还原成为了一个个可亲可敬的长者,使我们普通百姓有机会走进帅府大家、走进老帅们的日常生活,体味到了他们的爱
汤恩伯,中国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曾参与对日抗战和国共内战。他戎马一生,具有传奇色彩。他在战术方面的精深学养,使他能于几无队职经历的背景下胜任旅长、师长职务,而独当一面时则显现惊人的统御天赋,成为抗战时期日军畏惧的中国将领之一。在抗战时期,汤氏的勋业达到极致,蒋介石也累赋重任,进而统掌整个鲁苏豫皖边区。然而,汤恩伯后在国共内战中的表现只能用“糟糕”一词来形容,这不仅加深了中共方面的宿怨,也令他终失去了蒋介石的青睐。在到达台湾之前,他还背下了“卖师求荣”的骂名,并被免去了一切职务。他的荣辱恩怨,只能留待后人评说……
一位敢于跟顽固旧势力对簿公堂于仪陇县的巴山赤子,为救中国而弃教从军,在护国讨袁的血与火中铸成名将。这位除暴安良的儒将在川南剿匪中成为受民爱戴的“包龙图”。辛亥革命失败后,他一直苦苦寻思救国之路并挺身抗阻过军阀混战。当他认定必须赶快脱离旧军队后,浓重的妻儿情浸润在南溪,诱人的官场利呈现于重庆,但他终于摆脱牵绊而毅然出国探索新途。 回国时他已是一位中共秘密党员。在万县,他激扬起爱国热情,鼓动中国大炮向侵犯主权的英国军舰猛烈开炮。成为红军总司令后,曾在川南与云贵接壤处参与指挥了震惊世界的四渡赤水。带领中央红军在川北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他被张国焘批斗又变相软禁,仍时刻想法挽救被分裂主义者带入末路的数万红军…… 本书主要叙述朱德在巴蜀的传奇故事,展示朱德元帅如何由护国名将成长为红
建军七十五周年之际,解放军出版社隆重推出“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传记丛书”,其中包括朱德卷《红军之父》、彭德怀卷《雄关漫道》、刘伯承卷《新孙吴》、贺龙卷《洪湖曲》、陈毅卷《旌旗十万》、罗荣桓卷《庄严典型》、徐向前卷《高山魂》、聂荣臻卷《大漠长空》、叶剑英卷《每临大事》。九卷书以文学传记的形式,选取元帅人生经历的不同侧面和重要阶段,从探索元帅心灵和情感的轨迹入手,艺术地再现了元帅的独特形象,重新抒写了我军的光辉史册。丛书熟练运用了叙述语言、描述语言以及人物的生活化语言,具有较强的感染力。本书为其中的罗荣桓卷。 “中国人民解放军元帅传记丛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真实、忠实、翔实地记录了朱德元帅、彭德怀元帅、刘伯承元帅、贺龙元帅、陈毅元帅、罗荣桓元帅、徐向前元帅、聂荣臻元帅、叶剑英元帅
一、本书是经中央军委批准编撰的。1979年。经中央有关部门批准,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开始编撰《中国党史人物传》系列丛书,收入了中央军委确定的36位军事家中的大部分军事家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部分高级将领的传记。1996年,中央军委同意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的建议,并由总政治部部署全军各大单位负责撰写拟收入《中共党史人物传》的其他军队高级将领传记。为增强高级将领传记的系统性和权威性,2003年7月,经中央军委同意,确定将军队组织编撰的高级将领传记,与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已编撰出版和正在组织编撰的高级将领传记合编,出版《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传》。其中,军队负责编撰288个传记,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负责编撰87个传记,全书约1600万字,计划出版40卷。 二、本书的入传范围为:中央军委确定的军事家和1955年授予中
本书原名《方面军司令员战争回忆录》(1941-1945),作者苏联元帅科涅夫(1897—1973年)是苏军著名军事统帅,苏联1945年5月战胜法西斯德国的10个方面军司令员之一。 苏联卫国战争期间,科涅夫先后担任过西方面军、加里宁方面军、北方面军、草原方面军、乌克兰第二方面军和乌克兰方面军司令员。指挥部队参加斯摩棱克交战,莫斯科会战、库尔期克会战、第聂伯河会战。解放柏林等一系列重大战役,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两次获得“莲花 联英雄”称号,为找败法西斯德国做出了重大贡献。 本书是科涅夫的战争回忆录,书中真实生动地记述了科涅夫在苏联卫国战争期间的战斗历程,既有战争初期的痛苦失利和艰苦考验。又有关键时期的根本转折和通向胜利的慢长曲折。此书翻译是根据2000年的新译本,比20世纪80年代我国出版的的译本,增加1941年和1942年的回忆
本书对黄埔军校第四期生作了综合的记述与小结。第四期生共有2686名,比前三期学员的总和还要多,撰稿的工作量可想而知;但篇幅有限,只能就此结稿。近遇有识之士询问:前三期生研究之书为何没展开更多评述?此话问得好!笔者认为,黄埔军校毕竟系过去政党专制产物,并非纯粹之军事院校,凭借国共合作历史机遇,早期中共军事骨干才有了开端与成长。吾非史家正宗,论及政党政治的话题,自有后来人解题。
“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这是朱德总司令为悼念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壮烈殉国而写的一首诗。 左权是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指挥员,著名军事家。周恩来称他“足以为党之模范”,朱德赞誉他是“中国军事界不可多得的人才”。他1905年3月15日生于湖南醴陵一个农民家庭。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1期学习。192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赴苏联,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30年回国后到中央苏区工作,先后任中国工农红军学校第1分校教育长、新12军军长、第15军军长兼政治委员、红1军团参谋长等职,参加了开辟中央苏区和五次反“围剿”作战。1934年10月参加长征,他参与指挥所部强渡大渡河、攻打腊子口等战役战斗。到达陕北后,参加了直罗镇和东征等战役。1936年5月,任红l军团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