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描写贺龙元帅一生丰功伟绩的文学史传。作者通过对贺龙早年寻求真理、追随共产党、献身中国革命、直致迫害致死的经历描述,真实生动地塑造了贺龙元帅的光辉形象,也再现了中国近现代史纷繁变幻的风云。 作者刘秉荣先生于1980年6月到总参谋部《贺龙传》编写作工作。为撰写贺龙元帅伟绩,他茹苦艰辛,足踏千山万水,实地考察,收集资料,采访知情者,查阅档案,可以说这部书凝聚了作者36年心血,是一部下了十足功夫的传记。 这部作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展现了贺龙元帅的坦荡胸怀、正直无私、豪爽刚烈、平易近人的性格特点,描述了贺龙元帅在建立革命武装过程中几起几落的磨难和建国后的贡献以及坎坷经历。还同时描述了周逸群、段德昌、任弼时、肖克、关向应等一大批中共领袖人物和事件。 作者治学严谨、文笔流畅。此前已出版
这是一本写英雄与战争奇迹的书。 这是一本写英雄独特人格魅力的书。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个英雄的队伍中,有着一大批英勇善战、所向无敌的英雄战将,他们胆识过人,叱咤则风云变色;他们雄才大略,智慧可以旋转乾坤;他们英勇无敌,力拔山兮气盖世;他们赤胆忠心,为民族解放和追求自由敢于抛头颅,洒热血 他们的英雄壮举,谱写了一曲曲泣鬼神的英雄战歌,他们用热血和智慧创造了许多惊天动地的英雄神话。 陈赓、刘震、李天佑、王近山、贺炳炎、梁兴初、王必成、陈光是我军卓越的军事将领,他们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人民军队的建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长期的征战生涯中,他们*善于打硬仗、险仗和恶仗,个个勇猛、强悍和充满智慧,在他们的字典里找不到 软弱 、 屈服 、 退让 的字眼,浑身上下都进发着豪迈的血性,充溢着顶天立地的英
以流畅的笔触,纪实的描述,记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数名英勇善战传奇猛将的辉煌战绩,展现了这些人民解放军将领不屈不挠,不怕牺牲的革命战斗精神。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个英雄的队伍中,有着一大批英勇善战、所向无敌的英雄战将,他们胆识过人,叱咤则风云变色;他们雄才大略,智慧可以旋转乾坤;他们英勇无敌,力拔山兮气盖世;他们赤胆忠心,为民族解放和追求自由敢于抛头颅,洒热血 他们*善于打硬仗、险仗和恶仗,个个勇猛、强悍和充满智慧,他们可以冲锋陷阵,沙场拼杀,他们可以运筹帷幄,指挥千军万马决胜千里之外,他们浑身上下都进发着豪迈的血性,充溢着顶天立地的英雄之气。他们的英雄壮举,谱写了一曲曲泣鬼神的英雄战歌。
本书作者张汉林深入生活、走进历史,采访了众多知情老人和烈士生前战友、子女亲属,查阅了大量原始档案、报刊和研究介绍烈士的文章、书籍,并到烈士的家乡上海青浦区练塘镇、当年在同济大学读书及工作过的地方寻访旧迹、印记,搜集了有关烈士的各方面资料,包括与烈士交往的名人回忆录、自传、传记、书信、诗词及纪念文章,发掘了大量尘封多年的手珍贵资料,传记中许多新鲜史实都是首次公开披露。 如北伐时期,方强到南昌迎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到武昌参加武汉三镇光复庆祝大会,抗战时期从贵阳秘密接送周恩来的父亲和邓颖超的母亲到重庆等情况;还有从昆山撤退时他写给妻子的信及他不允许孩子买零食、从来不穿皮鞋等细节。作者在尊重历史事实、客观反映历史背景的基础上,运用文学手法描写人物、事件和环境,有血有肉,情景
有一种历史,用鲜血写就,几多慷慨,几多悲壮; 有一种胜利,用生命铸成,几多豪迈,几多辉煌。 他们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中,运筹帷幄、叱咤风云;他们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戎马倥偬,满身征尘;他们在群雄四起、局势动荡的年代里,始终为了维护共同的信念,坚毅卓绝,倾尽全力 《开国元帅的故事》丛书中收录的人物,都是在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斗争中和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事业中立下了丰功伟绩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涌现出来的风云人物中的出类拔萃者。有着不同的身世背景,有着不同的征战经历,有着不同的性格喜好。
《李兆麟传》由辽宁省社会科学院立项,《李兆麟传》编写委员会成员翻阅大量抗联相关文献、档案以及众多关于抗联的出版物编撰而成,是关于李兆麟生平的权威正传。李兆麟的生平事迹,是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特别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东北抗日联军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率军西征,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保存了抗日联军的有生力量,为东北的快速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
孙武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颇具神秘色彩的传奇式人物,他虽以兵法而名显后世,但从史料中,人们却又很少知道有关他的生平细节,甚至在《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也未曾提及他的生卒年,我们也只能依据有限的“史”、“传”资料,描绘出这位“兵圣”的几许轮廓…… 本书介绍了他的生平事迹。
1965年秋,彭德怀奉*主席之命,出任总部设在成都的西南大三线建委副主任。不久,“文革”爆发,这位威名赫赫的元帅横遭揪斗,身陷囹圄,终惨死京城,而遗骨又流落巴蜀……本书以生动朴实的文字叙述了彭德怀忍辱负重,在大西南任职期间工作、视察、生活的情景,着重披露了他与林彪、“四人帮”作殊死斗争的内幕,再现了其音容笑貌、高尚情操、坦荡胸怀及铮铮硬骨。 本书作者素材积累近30年,采访知情者超过百位,以其当年在西南三线接触彭德怀元帅的独特视角深情撰写,故而内涵丰富,细节真实,读来令人肝肠寸断,浮想连翩。 原中国作协副主席、著名作家陈荒煤说,本书“不仅是对彭德怀元帅建设三线所作出的伟大贡献的真诚缅怀,也是对全体三线建设同志们所取得伟大成就的真诚纪念和鼓舞”。
徐向前(1901年-1990年)原名象谦,字子敬.1901年11月8日生于山西五台永安村,是共和国元帅中的一位北方籍元帅。作为我军的创建人和领导者,徐向前一生充满传奇。 1924年4月徐向前考入黄埔军校第1期,毕业后留校任排长。1925年春参加讨伐军阀陈炯明的第1次东征,1927年3月加人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被中共中央军委派往广州.任工人赤卫队第六联队队长,参加广州起义,率队苦战三昼夜,撤出广州后转到海陆丰地区,坚持武装斗争。1929年6月,中共中央军委派他到鄂东北,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十一师副师长、鄂豫边革命委员会军事委员会主席,指挥弱小的红军挫败国民党军三次 会剿 ,扩大了武装割据的地区。1930年春,乘蒋介石和冯玉祥、阎锡山中原大战之机,率部转战于平汉铁路南段.连克云梦、光山、罗田等县城。1931年初11月任第四方面军总指挥兼第四军
当那个充满激情和热血的革命年代渐渐远去,这些金戈铁马、戎马一生、为投身革命而颠沛流离大半辈子的开国将帅,他们身处红墙内的日常生活,是否也和普通人一样,充满着人生的酸甜苦辣、离合悲欢?他们的子女又有着怎样的人生故事? 本书汇集了对彭德怀、刘伯承等开国将帅的几十位亲人的访谈录,以及一百多幅珍贵的历史照片。这些,既有触痛心灵、不堪回首的战争年代的苦难记忆,又有和平时期充满温情的生活回忆,让人感慨万千。无论如何,今天读来,这些都是催人奋进的精神财富。
国民党军中二级上将人数众多,《国民党二级上将花名册》遴选*代表性的17名:龙云、卢汉、卫立煌、程潜、杨虎城、徐永昌、李品仙、傅作义、刘峙、张治中、孙立人、佟麟阎、张发奎、黄杰、何键、余汉谋、吉星文。 依据史实,客观、翔实地描写了他们不平凡的一生;解读了他们如何从名不见经传一步步到达军界的*。 让读者透过其人生轨迹,从不同侧面窥见纷繁复杂的民国历史及政治军事内幕。 《国民党二级上将花名册》由刘波、卢兴顺编著。
在清代七十余任黑龙江将军之中,特普钦是地位比较重要的一员。他接任之时,正值前任将军奕山因擅自签订《瑷珲条约》而被革职,沙俄侵略者鲸吞我国一百余万平方公里国土,兵锋直抵黑龙江。特普钦任期内在黑龙江地区的施政,可以说是围绕着抵御沙俄扩张、尽可能减少《瑷珲条约》及其后的中俄《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造成的损失,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一核心进行的。 在艰苦的反侵略斗争中,特普钦于对俄外交场合坚持立场,寸土不让,屡屡灭其凶焰,破其诡谋。于军事准备方面,则整顿边防,兴办团练,其筹划细密,成效显著,确可称得上是一位恪尽职守的爱国将军。同时为实边卫国,宽裕财用,特普钦倡议开放封禁,召民屯垦,经据理力争,终于蒙清廷奏准,于呼兰地区实行放垦。其后又创设呼兰理事同知、巡检,是为黑龙江省行使
李天佑(1914.1.8—1970.9.27),男,汉族,出身于广西临桂贫农家庭。192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11日参加广西百色起义。16岁任红7军特务连连长;19岁任红13团团长;20岁任红5师师长。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686团团长、343旅代旅长。 1939年10月,赴苏联治病和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松江军区司令员、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司令员、解放军第38军军长、解放军第13兵团副司令员。解放后,历任广西军区副司令员、广西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广州军区代司令员、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央军委办事组成员等职务。1955年9月,李天佑被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李天佑一生参加和参与指挥过诸如赣南高虎脑阻击战、湘江新圩阻击战、平型关战斗、四平攻坚战、解
该书中收入约120篇抗日英雄或英雄群体的传记。他们中,有高级将领“林海雪原写春秋”的东北抗联路军总司令杨靖宇、“太行浩气伟千古”的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江南一叶留英名”的新四军军长叶挺;有巾帼英雄赵一曼、李林、安顺花、抗日前线女县长陈舜玉和抗敌剧社模范社员方壁;有民兵英雄李勇、李殿冰;有战地作家邱东平、青年诗人陈辉……这些传记记述了他们或驰骋于硝烟弥漫的疆场,或周旋于血雨腥风的敌后,或战斗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或出没于微山湖芦苇荡青纱帐,打鬼子、灭汉奸,炸敌堡、破交通的事迹和风采,每篇传记中还记载有他们亲密战友的闪光姓名。 日本侵略者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8月期间,对中国人民狂轰滥炸,烧杀抢掠,实行“杀光、抢光、烧光”政策,并且反复进行“扫荡”、“讨伐“,搞“治安强化运动”,施放化
本书真实记录了*的夫人贺自珍的一生,既不美化,也不掩饰。作者把一个有血有肉的充满着革命激情和一生追求纯真爱情的贺自珍,把一个既柔弱又暴烈的贺自珍,把一个本应获得幸福却一生坎坷不幸的贺自珍,呈献给读者。
聂荣臻(1899年-1992年),1899年12月29日生于四川江津吴滩镇。“五四”运动时在家乡参加了学生的爱国活动。1919年去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在比利时沙洛瓦大学化学工程系读书。8月参加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3年春转人中国共产党。1924年10月到苏联莫斯科,入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后转入苏联红军学校中国班学军事。1925年8月回国,任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兼政治教官,并为中共广东军委成员。1926年5月,北伐战争开始后,任军委特派员、中共湖北省委军委书记,参与向北伐军派遣中共党员的工作。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被派往上海,协助周恩来整顿遭受破坏的工人纠察队,处理善后工作。1927年7月,由周恩来指定为中共前敌军委书记,赴九江准备武装起义。8月1日,在九江南面的马回岭车站组织张发奎部第二十五师两个多团参加南昌起义,8月2日凌晨赶
《共和国首任总后勤部部长黄克诚战传》编著者肖思科。黄克诚(1902-1986年),革命家。被授予大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本书导读:黄克诚到上海两个多月还没有找到党,谋生成了**需要。黄克诚和李卜成开始四处找工作。但是,在那种兵荒马乱的年代,到处一片萧条,需要人干活的地方很少。他们跑遍了所有的佣工行,得到的答复都是一个:女工还可考虑,男工一个不要。他们把上海能找的熟人都找了,希望能对他们在经济上给一些,但是人家要么找种种借口推辞,要么像打发叫花子似的给上一点 ,根本解决不了问题。有一次他们去找一个永兴籍的朋友厉良圭求援,人家只给了三元钱就不再理他们了。这个人是黄埔一期的学生,当时在复旦大学任军事教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