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描写贺龙元帅一生丰功伟绩的文学史传。作者通过对贺龙早年寻求真理、追随共产党、献身中国革命、直致迫害致死的经历描述,真实生动地塑造了贺龙元帅的光辉形象,也再现了中国近现代史纷繁变幻的风云。 作者刘秉荣先生于1980年6月到总参谋部《贺龙传》编写作工作。为撰写贺龙元帅伟绩,他茹苦艰辛,足踏千山万水,实地考察,收集资料,采访知情者,查阅档案,可以说这部书凝聚了作者36年心血,是一部下了十足功夫的传记。 这部作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展现了贺龙元帅的坦荡胸怀、正直无私、豪爽刚烈、平易近人的性格特点,描述了贺龙元帅在建立革命武装过程中几起几落的磨难和建国后的贡献以及坎坷经历。还同时描述了周逸群、段德昌、任弼时、肖克、关向应等一大批中共领袖人物和事件。 作者治学严谨、文笔流畅。此前已出版
这是一本写英雄与战争奇迹的书。 这是一本写英雄独特人格魅力的书。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个英雄的队伍中,有着一大批英勇善战、所向无敌的英雄战将,他们胆识过人,叱咤则风云变色;他们雄才大略,智慧可以旋转乾坤;他们英勇无敌,力拔山兮气盖世;他们赤胆忠心,为民族解放和追求自由敢于抛头颅,洒热血 他们的英雄壮举,谱写了一曲曲泣鬼神的英雄战歌,他们用热血和智慧创造了许多惊天动地的英雄神话。 陈赓、刘震、李天佑、王近山、贺炳炎、梁兴初、王必成、陈光是我军卓越的军事将领,他们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人民军队的建设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在长期的征战生涯中,他们*善于打硬仗、险仗和恶仗,个个勇猛、强悍和充满智慧,在他们的字典里找不到 软弱 、 屈服 、 退让 的字眼,浑身上下都进发着豪迈的血性,充溢着顶天立地的英
2007年适逢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2008年是王震同志百年华诞,本书记述了他率领部队三次长征的艰难历程和杰出表现。 次长征,红二、六军团决定先向昆明虚晃一枪,然后急速北进飞渡金沙江,3月31日离开盘县地区,分兵两路向云南中部急进。红二、六军团于4月6日攻占寻甸,8日抢占普渡河;王震和萧克率红六军团则经白岩、羊街、可朗等地向普渡河前进。第二次长征,中原会师意义重大,它为南下支队继续南征创造了有利条件,使全体指战员增强了信心和勇气,也极大地鼓舞了豫鄂皖湘赣边区以及敌后的广大军民。第三次长征,彭德怀从兰州飞抵酒泉,在兵团召开的党委扩大会上,就进军新疆执行各项政策和注意事项讲了话。王震在会上宣读了向新疆进军的命令,同时宣布:10月10日我军开始向新疆大进军。
1952年6月从朝鲜战场奉调归国的陈赓受命组建新中国所高等军事技术院校哈军工。陈赓晚年,职务多有变更,唯独哈军工院长一职一直没变。 本书以全新的历史视角,塑造了离开战场的陈赓大将在风云变幻的年代终于成为一位杰出的军事教育家的形象,通过追寻他创建哈军工时形成的教育思想体系和开拓以“两弹一星”为标志的新中国国防高科技事业的历史足迹,再现了这位旷世英雄丰厚的人文情怀。作者力求用细腻的笔法、沉雄凝练的话语,描述陈赓的内心世界;以20世纪50年代中期为大背景,着力于陈赓和他身边的老干部、老教师两大群体精神内层的描写,对20世纪那个特定年代里人们的心灵品格和命运际遇做出了冷静的分析和剖示。 此次再版根据陈赓研究的*史料,作了若干重要修订。谨以此书纪念陈赓大将诞辰110周年和哈军工创建60周年。
陈毅同志戎马一生、战功卓著。他为人民军队的建立和发展,为我军政治工作制度的创建,为新中国的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他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和规律,提出过不少具有重要意义的军事理论原则,对*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也作出了贡献。 陈毅同志曾多次在革命和建设的关键时刻身负重任,以百折不挠和实事求是、开拓前进的精神,卓有成效地开创工作的新局面,深得党和人民的信赖。 陈毅同志一生光明磊落,正气凛然。他始终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敢于为修正错误、坚持真理而斗争。十年动乱时期,林彪、江青一伙倒行逆施,篡改历史,,妄图打倒一切,陈毅同志不顾个人安危,与他们进行面对面的坚决斗争。 陈毅同志密切联系群众,处处廉洁奉公。他把人民比作“重生亲父母”,时刻关
本书介绍了抗战期间,十数位国共高级将领为了抗击日本侵略,保卫中华民族,肩负起伟大而光荣的抗日使命,后以身殉国的英勇事迹。书中还辅以有关军事历史专家对当时史料的讲评,及将领亲属对于他们生平的回忆,史料详实生动。
《共和国祭奠:新中国成立前牺牲的中共高级将领》收录了中央军委后来认定的未授衔的军事家和抗联主要领导人,以及参与宁都起义的主要领导人等。通过聚焦他们的人生历程,透视他们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品评他们在中国革命中的主要贡献和历史地位,了解他们的优良作风和崇高品德,帮助我们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这些高级将领包括叶挺、许继慎、蔡申熙、段德昌、曾中生、左权、彭雪枫、罗炳辉、黄公略、方志敏、刘志丹、杨靖宇、董振堂、赵博生、赵尚志。本书展现了这些中共高级将领的整体风貌,同时也展示了当时的艰苦的生存环境和昂扬的时代风气。
赵荣献同志撰写的《蓝天札记》一书,以亲身经历和对飞行事业无比撏的真情实感,比较翔实地记述了他自己及身边的首长和战友们平凡而感人的事迹。作者作为一名飞行干部,能够在完成繁重飞行任务之余,积累了大量资料,利用业余时间写出这样一本真切反映飞行生涯的书,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这些纪实性的文字,颇表表现力和感染力。它能鲜明地告诉读者,飞行员是一种什么样的职业,飞行员追求的又是些什么。透过这些事例,读者仿佛走近了飞行员的内心世界,近距离地感受到我军飞行员那种不畏艰险、忠于职守、兢兢业业、乐于奉献的高尚品德。
蒋百里,我国近代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和军事教育家,曾任保定军校校长、陆军大学代校长,国民党政府高级军事顾问。人说蒋百里的一生皆传奇,本书《从幕僚到战略家:蒋百里》在此点之外,诠释的却更多…… 他曾留学日本,又赴德国深造,学成满腹,施展却难,曾辗转于军阀帐下为其出谋划策,终在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得以大放光彩。 抗战时期他曾以蒋介石私人代表的身份赴欧开展外交工作,得以会见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德国纳粹二号人物戈林。 抗战时期,他的《日本人》被认为是分析日本深刻精准经典的著作,是抗战期间对敌研究书;他的“抗日持久战”“抗日必胜论”“胜也罢,败也罢,就是不要同他讲和”等言论激励了时人抗日,被赞誉为“功在文坛,不下战场”。
刘伯承元帅是我们党老一辈坚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外著名的军事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之一,也是卓越的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家。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年代,他在党中央和*的领导下,和邓小平同志一起,以渊博的学识和卓越的才能,组织指挥了许多重大战役,不仅战功卓著,而且有突出的理论建树,形成了一整套独具特色的、指导价值很高的军事理论。刘伯承的军事理论是*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创造性地运用*军事思想解决军事实践问题的科学总结,反映了军事领域中的客观规律。朱德总司令评价说:“他在军事理论上造诣很深,创造很多。”陈毅元帅赞扬他“论兵新孙吴”,是当代杰出的兵法家。小平同志说他的军事理论“在国内外屈指可数”。在纪念刘伯承诞辰100周年之际,我们研究探讨刘伯承的军事理
《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辑录了1955年至1964年期间授衔的元帅和将军的简历及照片。全书分卷出版。元帅、大将按当时公布的名单序列。其他按上将、中将、少将依次排序,同一军衔内以姓氏笔画为序。1955年至1964年授衔、晋升的将军,在1988年(含)以后授衔高于此前的,均在文中介绍,不在名录顺序排列中体现。收录在卷的有10位元帅、10位大将、57位上将和177位中奖。1360名少将分别收入在第二卷和第三卷。
薛岳,号称国民党序列战将中,*能打的一员虎将。连他的对手,有 战神 之谓的粟裕都曾这样评价他: 薛岳用兵机敏果断,是一员干将。 抗日战争中 他 指挥了四次 长沙会战 等著名会战,被认为是 抗战中歼灭日军*多的中国将领 。 其绰号 老虎仔 便很好地说明了他的战场实力。 本书运用多方面的史料,包括美国和日本等国家的相关资料,客观而精彩地记述了薛岳跌宕起伏的一生,尤其是对他在抗日战争期间杰出的作战表现,进行了浓墨重彩地还原,对他的性格长短板、战场指挥艺术以及国民党高层之间的恩怨纠葛、国民党无法克服的致命缺陷,进行了颇为精到的评点。 另外本书以人物视角切入,对抗战期间中日双方高层将领、士兵素质、情报运用、武器配置及国家层面的战略部署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挖掘和对比,为读者真实了解和体会这场关乎中国
20世纪90年代,时任济南军区政委的徐才厚将军视察我部时,曾对部队兴起的体能和技能训练热潮作出指示:“我不反对体能和技能训练,但作为现代军人,仅有体能和技能是不够的,还必须具有很高的智能水平。广大官兵只有把体能、技能和智能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适应打赢现代战争,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的需要。希望你们认真研究智能训练的问题,探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措施。”从当时部队的情况看,体能和技能训练的内容、方法,以及考核的标准,都有完整规范的东西,而智能训练却没有现成的路径,也没有成熟的可操作的办法。在我调离作战部队后,一直未能忘记徐才厚将军提出的这一重要课题,特别是军委总部把智能训练和体能、技能训练一并写入新世纪的《军队基层建设纲要》后,更加感悟到加强智能训练对于我军基层建设和人才
洪秀全是中国近代初期农民运动的杰出领袖,也是中国历史罕见的农民运动思想家。其人生经历坎坷曲折,充满传奇色彩;思想内涵丰富复杂,且变化剧烈,深受学界关注。洪仁玕是太不天国后期重要领袖,为中国近代化建设方案的早设计者,其思想已成学界研究热点。本书汲取前人研究的丰硕成果,以唯物史现为理论导向,运用实证研究和结构功能研究等方法,深入剖析洪秀全、洪仁玕思想结构的基本层面及其变异脉络,探究其思想发展变迁的复杂动因,并阐述传主思想在太平天国各个历史时期的多元化功能,评估其深远的历史影响。这在学界尚属初次探索,祈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蒋介石作为国民党统治阶级代表人物、统治者,身边聚集了一批心腹干将,深得蒋介石的器重和信任,对维护和扩张蒋介石政权起到了重要作用。五虎上将陈诫、顾祝同、刘峙、蒋鼎文、卫立煌,他们从国民党军中脱颖而出,成为蒋氏嫡系,位高权重。
在这部鸿篇巨制中,作者写了*、朱德、刘少奇、周恩来、贺龙、邓小平、彭德怀、滕代远、刘伯承、叶剑英、聂荣臻、罗荣桓、徐向前、张闻天、王稼祥、博古等几乎所有的中共领袖的曲折经历,写了中国工农红军十年艰苦斗争的历程。写了南昌暴动、湘南暴动、广州暴动、秋收暴动、平江起义、洪湖暴动、黄麻暴动、苏区肃反、反五次“围剿”、万里长征等等大大小小的事件:写了蒋介石、陈诚、何应钦、李宗仁、白崇禧、陈济棠、龙云、刘湘、刘文辉、阎锡山、张学良、杨虎成等国民党军政首脑、将领及对红军“围剿”的经过,书中人物个性鲜明,情节曲折生动。 中国工农红军给我们留下宝贵的财富是红军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大集合体,中国工农红军能在那样恶劣的环境下创造奇迹,是他们把国家和民族的前途放在了首位,正是这种崇高的
《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帅名录》,辑录了1955年至1964年期间授衔的元帅和将军的简历及照片。 全书分卷出版。元帅、大将按当时公布的名单序列。其他按上将、中将、少将依次排序,同一军衔内以姓氏笔画为序。1955年至1964年授衔、晋升的将军,在1988年(含)以后授衔高于此前的,均在文中介绍,不在名录顺序排列中体现。 收录在卷的有10位元帅、10位大将、57位上将和177位中奖。1360名少将分别收入在第二卷和第三卷。其中个别人物后来走向了反面,为着如实反映历史,完整地保存史料,依然收录在本书中。 2005年8月前,凡能收集到本书所需史料都已补充书内。由于人物所在单位多、变化大,仍有少数人物资料难以收集全,我们将继续收集资料,以便进一步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