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焕娇编著的《黄埔名将戴笠/黄埔风云榜》是黄埔风云榜系列之一,《黄埔名将戴笠/黄埔风云榜》讲述了:“苏杭才子”、“中国情报之王”、“军统大魔头”、“黄埔名将”、“忠义爱国义士”、“中国的盖世太保”、“中国的希姆莱”、“中国神秘人物”……生前与身后,加诸于戴笠身上的毁誉之词判若云泥。作为一位身份复杂的民国著名人物,虽死60余年,至今我们尚未能完全识得他的“庐山真面目”。作为近代史上有名的将军,他的士兵都隐而不现;他的情报系统强大得让美国人后悔没有听从他的劝告,否则,改写“珍珠港事件”不会是日本人,而是他。 作为蒋介石的一把“配剑”,他以“秉承领袖意志,体念领袖苦心”为荣。
辛亥革命发生,蒋介石积极响应,回国革命。护法运动、北伐东征,不遗余力,一心革命。1925年孙中山去世之后,论党内地位,论革命资历,廖仲恺、胡汉民、汪精卫、许崇智皆在蒋介石之上。谁知廖仲恺遇刺,联汪驱胡倒许,再迫汪出走,未及二年,蒋介石就顺利地成为了国家的领袖。中原大战,横扫南北,东北易帜,形式上完成了民国的统一。 他也是爱国的,只是在“攘外”与内战之间做出了错误的决策,说什么“攘外必先安内”,置国内矛盾于民族矛盾之上,面对日寇的入侵与屠戮,一度一味地丧师失地,百姓流离,终民怨沸腾,至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才不得不主张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一致抗日,在正面抗日战场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与贡献。
本书讲述了一位有功于国家和民族的传奇式军人,被誉为“神秘人物”的爱国将领宁夏人韩练成的戎马一生。军事上,他成为蒋介石的参谋:与冯玉祥前往西安解围参加北伐战争,又在蒋冯阎中原大战中,救了蒋介石一命,成为蒋介石信任的侍从之一,与白崇禧交深厚;抗战期间,率部抗击日寇于昆仑关、桂林、雷州半岛等地并接收海南,曾与周恩来多次秘密会见促膝长谈;解放前在上海与董必武秘密会见,又陈毅将军不谋而合,莱芜战役里扭转华东局面,为解放战争立下奇功。政治上,解放前后他均为国家和民族命运奉献睿智,文革期间得到周恩来特别嘱咐保护,并依然坚持为部队、为士兵向中央进言,晚年多次拒绝复出。自评“隐退一生”。
本书是一部全面而翔实地追述刘伯承军事生涯的专著。1946年,作者李普作为中国人民第二野战军随军记者,曾随刘邓大军贴身采访两年,得以近距离观察、了解刘伯承在历次重大战役中表现出的卓越指挥才能。此书是他与夫人沈容历时七年,经多方采访、调查而写就的一部长达40万字的巨著。书中就刘伯承元帅的韬略和风格、计谋和品德,做了速写与片断式的生动描绘,是作者“致力于有根有据的事实”而写下的“记者笔墨”。冯亦代曾盛赞其“把刘帅写活了”,刘伯承家人更认为:“这是史记刘伯承好的书稿之一,是一部刘伯承传记的信史。” 《记刘帅》一书自1992年首印之后曾多次再版。今天再版此书,是为纪念即将到来的刘伯承诞辰120周年。
说辛亥革命不能不说孙中山,说孙中山不能不说陈其美。 说民国建立不能不说袁世凯,说袁世凯也不能不说陈其美。 说国民党历史不能不说蒋介石,说蒋介石又不能不说陈其美。 说辛亥英雄不能不说秋瑾、徐锡麟,说秋瑾、徐锡麟还是不能不说陈其美。 陈其美是孙中山的左右手,是袁世凯的死对头,是蒋介石的引路人,秋瑾、徐锡麟的老战友。 陈其美(1878—1916),字英士。浙江吴兴(今湖州)人。中国民主革命家,辛亥革命时期的风云人物。当铺学徒出身。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到日本,入警监学校,并加入同盟会。1908年回上海,联络党人,并加入青帮成为大头目。1909年夏,拟策动浙江起义,因被告密未成。后在上海创办《中国公报》、《民声丛报》,宣传革命。1911年7月参加谭人凤、宋教仁等在上海成立的同盟会中部总会,被推为庶务部长。武昌起义后
光明磊落、爱憎分明、淡泊名利……滕代远留给后辈的是一笔弥足珍贵、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是一个共产党员对理想信念义无反顾的终身追求,也是——位红军战士宁折不弯、顶天立地的革命气节,更是一个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月赂一辈子的满腔热情。
本书作者张汉林深入生活、走进历史,采访了众多知情老人和烈士生前战友、子女亲属,查阅了大量原始档案、报刊和研究介绍烈士的文章、书籍,并到烈士的家乡上海青浦区练塘镇、当年在同济大学读书及工作过的地方寻访旧迹、印记,搜集了有关烈士的各方面资料,包括与烈士交往的名人回忆录、自传、传记、书信、诗词及纪念文章,发掘了大量尘封多年的手珍贵资料,传记中许多新鲜史实都是首次公开披露。 如北伐时期,方强到南昌迎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到武昌参加武汉三镇光复庆祝大会,抗战时期从贵阳秘密接送周恩来的父亲和邓颖超的母亲到重庆等情况;还有从昆山撤退时他写给妻子的信及他不允许孩子买零食、从来不穿皮鞋等细节。作者在尊重历史事实、客观反映历史背景的基础上,运用文学手法描写人物、事件和环境,有血有肉,情景
在那些青春年少的日子,聂荣臻少年立志,进入江津县县立中学,参加学生运动,留法勤工俭学;在革命的暴风雨中,他到黄埔军校,参加北伐战争,参加领导广州起义;红军岁月中,他进入中央苏区,参加第五次反“围剿”,血战湘江,出席遵义会议,从东征到西征,参与指挥山城堡战役;他坚持敌后抗战,指挥平型关战斗,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开辟冀中、冀东根据地;他战斗在华北战场上;在新中国成立之初,他累倒了…… 聂荣臻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聂荣臻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和国防与军队建设的实践中,不断进行理论总结,提出了丰富的军事思想。他重视人民军队的建设,特别是革命根据地建设。是什么铸就了这么一个伟大的元帅呢? 本书与您一同探索!
《军史辉煌丛书》是1997年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0周年编写的,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当年即获好评。十年前,作者在编写这套丛书时,举国上下正在迎接党的十五大的召开;而今,中国人民解放军即将迎来她80岁的生日,大江南北又在为党的十七大的召开和2008年奥运会的举行紧张地忙碌着。十年,在一个人的一生中会发生不少改变,对于一支强大的军队,其变化更是巨大和深远的。岁月匆匆,但这套丛书,其巧妙的构思、丰富的史料、动人的故事和鲜活的语言,却不因时光的流逝而逊色,特别对21世纪的年轻人仍有积极的教育作用。
本书所要告诉你的真实故事—— 这是一位朝鲜战场上志愿军中职务的烈士,牺牲时他的儿子才出生48天。年轻美丽的母亲对儿子隐瞒了他的身世,一瞒就是十八年。十八年后,父亲的战友们和母亲一起向儿子讲述了父亲的故事,儿子从此知道了父亲的名字,也知道了父亲曾经为自己起过的一个名字。 这是一个装满了父亲遗物的铁皮箱。儿子从母亲手中接过这个跟随父亲南征北战的箱子,看到了父亲留下的文字。从未谋面的儿子只能通过这些来感受父亲的气息,只能通过阅读来亲近父亲,解读父亲。 本书分别从儿媳、儿子的叙述进入,引导读者一同走近烈士和他的家人、那些生前身后的人和事…… 一位军队高级指挥员的完整形象在充满深情的解读中被复原:一种纯正的人的情感在解读中被净化、提升……
本书的结构分为概述、传略和大事编年。概述部分论述黑龙江将军设置沿革,管辖范围、历史作用。传略部分以清代黑龙江76位在黑龙江任职的将军为传主,介绍简历、阐述其主要经历,重点介绍在黑龙江任职期间的事迹,并对其传主给予简单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