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记录了粟裕以省立师范学生身份投笔从戎,加入北伐军的叶挺铁军,开始其传奇军事生涯,在专门训练军官的铁军教导团中接受系统而严格的军事教育和训练,成为红军中有名的神枪手。南昌起义中,粟裕被任命为起义军前敌委员会警卫队班长,负责周恩来、贺龙和刘伯承等起义领导人和前敌委员会的安全警卫工作,同时负责策应朱德领导的南昌军官教导团的起义。跟随朱德上井冈山后,粟裕虚心学习毛泽东和朱德的军事思想、经验和理论,在战争中学习战争。1928年七溪岭战役中,粟裕带领三人小队俘虏上百名敌军,朱德夸赞粟裕是青年战术家,是未来革命的接班人。在抗日战争爆发后,粟裕指挥的黄桥战役为华中抗战打开了局面。1942年石港之战,粟裕指挥 老虎团 创造出了以零伤亡痛歼日寇600余人的战争奇迹。1944年车桥战役全歼日伪军千余人,自己仅伤亡
张学良, 20 世纪中华民族富有传奇色彩和浪漫色彩的人物之一。他是曾经拥有四省地盘和数十万雄兵的第二代 东北王 ,他是二三十年代中国政局的焦点和中心人物。他与杨虎城将军联合发动西安事变,有力地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也改写了中国现代史进程。 张学良 1920 年毕业于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先于奉系军中担任要职, 皇姑屯事件 之后,他继任为东北保安军总司令,拒绝日本人的拉拢,坚持 东北易帜 ,为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了贡献。后任中华民国陆海空军副司令,陆军一级上将。西安事变后遭蒋介石父子长期软禁。 1990 年恢复人身自由, 1995 年起离台侨居美国夏威夷, 2001 年 10 月 14 日病逝于檀香山,享年 101 岁。 张学良积极主张抗日,反对内战,曾同杨虎城将军一起发动震惊中外的 西安事变 ,促成国共二次合作,结成
这是一部描写贺龙元帅一生丰功伟绩的文学史传。作者通过对贺龙早年寻求真理、追随共产党、献身中国革命、直致迫害致死的经历描述,真实生动地塑造了贺龙元帅的光辉形象,也再现了中国近现代史纷繁变幻的风云。 作者刘秉荣先生于1980年6月到总参谋部《贺龙传》编写作工作。为撰写贺龙元帅伟绩,他茹苦艰辛,足踏千山万水,实地考察,收集资料,采访知情者,查阅档案,可以说这部书凝聚了作者36年心血,是一部下了十足功夫的传记。 这部作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展现了贺龙元帅的坦荡胸怀、正直无私、豪爽刚烈、平易近人的性格特点,描述了贺龙元帅在建立革命武装过程中几起几落的磨难和建国后的贡献以及坎坷经历。还同时描述了周逸群、段德昌、任弼时、肖克、关向应等一大批中共领袖人物和事件。 作者治学严谨、文笔流畅。此前已出版
陈立夫是民国时期的重要人物,在100年的漫长生涯中,大体上以50岁为界,正好可以分前后两个50年。 前50年,他因为与蒋介石的家世渊源,受到重用,平步青云,与兄长陈果夫一起成为老牌国民党的掌门人,在政界呼风唤雨,权势熏天。历来有蒋家天下陈家党之说。作为政治人物的陈立夫,其具体的功过是非,还有待历史学家的进一步研究探讨。 后50年,陈立夫脱离政界,定居美国19年,自谋生计,自食其力。与此同时,潜心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著述数十种,成为著作等身的一家。他的文化观及其对某些具体问题的闸述,容或有可以商榷的地方,但有几点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对中国文化的高度自信。他对中华文化十分挚爱,殷切期盼中华文化复兴。第二、陈立夫在美国前后生活了21年,他对资本和商人统治这个世界感到忧心如焚。陈立夫呼吁人类从中国
本书为蔡锷的年谱长编性之作。在体例上虽也依年月日纪事,但又异于一般年谱著作。首先,辑录文献不限于蔡锷本人,而力所能及地兼顾了与其史事有关的同代人之作。其次,为便于读者了解局部事件的始末,以及其他互为联系的问题,采用了专题性的时、空相结合的集中反映方式。再次,为免内容失真,所辑文献一律原文照录,并不采用由编著者以现代语言转述的通常做法。至于蔡锷史事,则对包括本书编著者成果在内的以往研究,不论史实性的研判,还是观点的阐释,均从事实出发,提出不少新见,作为后人研究的参考。此外,还新增了一批未刊档案和报刊文献,为人们继续深入了解和研究蔡锷,提供了新的视野和途径。
张学良,20世纪中华民族富有传奇色彩和浪漫色彩的人物之一。他是曾经拥有四省地盘和数十万雄兵的第二代“东北王”,他是二三十年代中国政局的焦点和中心人物。他与杨虎城将军联合发动西安事变,有力地促成了第二次
这是一本廖汉生的回忆录,全书内容真实、感人,并且有珍贵的历史照片,是一本极为难得的爱国主义教材,其一生的经历更值得读者朋友们借鉴。
新疆历史上有三位“新疆王”,其中一位便是盛世才。盛世才一生的传奇性在于与许多现代中国的重大历史事件纠结在一起,并几次参与在中国近、现代中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但几十年来,无论哪一拨政治集团,都很少提起他,这使得盛世才这个历史人物随着他所参与和主导的历史事件的逐渐久远,构成历史的人物将与那段历史湮灭…… 盛世才(1894-1970),东北辽宁开原县人,出身贫寒。早年留学日本陆军大学。1930年抱着建功边疆的“雄心大志”,来到荒漠边城迪化,从一名上校参谋做起,逐步执掌了新疆的军政大权,当了十一年的省主席和边防督办。主政新疆期间,为了保住自己的统治地位,他曾经与蒋介石政府的政策背道而驰,实行反帝、亲苏、民族平等、清廉、和平、建设六大政策,驱走了英、日帝国主义在新疆的势力,依靠苏联和中共的力量,把
作为中国共产党代和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成员,陈云的一生是极其不平凡的:从少年失父母、练塘求学,到赴商务印书馆谋生;从投身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参加特科秘密工作,到长征中担负特殊使命,迎接西路军;从出掌中央组织部、领导西北财经工作,到转战东北、接管沈阳;从建国初统一财政经济、恢复经济建设,到“大跃进”后降低钢铁指标、调整国民经济;从“文革”中受到错误批判、到江西“蹲点”,到参与拨乱反正、全面开创改革开放的新局面……陈云以其非凡的经历、务实的精神以及在经济工作中的特殊才干,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写下了浓重的一笔。为了进一步宣传陈云同志的光辉业绩和不朽风范,作者编辑出版了《陈云人生纪实》。 本书内容是从众多有关陈云的图书及相关报刊杂志上选录的,主要收录的是陈云同志的秘书、战
贺龙(1896—1969)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湖南省桑植县人。早年参与领导湘西暴动、参加反对北洋军阀的援鄂战争和北伐,曾任建国川军一师中将师长、国民革命军第八军第六师师长、第九军一师师长、独立第十五师师长、第二十军军长;南昌起义军总指挥、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军长、红军二军团总指挥、红三军军长、红二军团军团长、红二方面军总指挥;八路军一二○师师长、晋西北军区司令员、晋绥军区司令员、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西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西南军区司令员、国务院副总理、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主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工业委员会主任等。
张治中(1890—1969),字文白,安徽巢县人。淞沪抗日名将。从1946年3月起任国民党政府西北行营主任兼新疆省主席。1949年春任国民党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首席代表,参加国共和谈。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后,他被挽留在北平。建国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民革中央副主席。 张治中在早期国民党和共产党组成联合战线、进了黄埔军校时,就被校内学生称之为“红色团长”。1926年3月20日“中山舰事件”发生后,与恽代英、邓演达、高语罕被列为“黄埔四凶”,几乎因此遭受蒋介石的打击。他三次讨逆、二次抗战,战功卓著,成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同时也得到蒋介石的信赖。在国共谈判时期,张治中曾三到延安,担当起力促国共两党合作、共挽民族于危亡的重要角色。 张
艰辛的8年抗战中,抗击侵略,救亡图存是中国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以及海外华侨华人的共同意志,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旅统一战线旗帜下,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全国人民义无反顾投身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洪流之中。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一走批抗日将领.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国民革命军“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就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英勇抗争的杰出代表。为水远铭记抗日英烈的不朽功勋,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凝聚实现中华民旋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民政部于2014年9月1日公布了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在这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
陈再道同志在回忆录里回顾了他本人在大革命末期、战争年代直至建国以后的一些重大经历;叙述了他从大别山区一个贫苦的孤儿成长为人民军队高级将领的主要历程。从书中可以看出,陈再道同志的经历,以及许多和他一样的老同志的经历,有着鲜明而深刻的时代特征,他们的经历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深蕴着改天换地的伟大力量。
《张震回忆录》深切缅怀了众多为新中国的诞生而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翔实记录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对他的耳提面命和良多教诲,深情表达了一名老战士对青年一代的殷切希望。 本书希望读者更多地了解我党我军的斗争历史和优良传统,不忘过去,立足现实,放眼未来,从而激发起高昂的政治热情,迈出坚实的步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努力奋斗。本书若能在这方面对读者有一点启发与帮助,则余愿足矣。
《王耀南回忆录》是王耀南将军晚年付出巨大心血撰写的力作,以平实质朴的文字回顾了他从矿工到将军的独特经历,严谨真实地记述了红军、八路军、解放军众多的战役、战斗和重大行动的决策实施过程,传神生动地追忆了他们亲见的老一辈革命家、军事家在战争年代的生涯行止。 《王耀南回忆录》是一部有分量的书,全书洋溢着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辉耀着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奋斗不息的理想色彩。这部书不仅为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党史、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史提供了宝贵的史料,还为在新的历史时期施政、治军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并且可以作为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相信各界读者都能从这部书中获得教益和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