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顿、马歇尔、麦克阿瑟……他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创造了煌煌战绩、他们是如何从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叱咤风云的将帅?他们又是如何管理千军万马,使军队凝成钢铁的意志?他们有何过人的品质与意志? 人生如战场,充满了与风浪坎坷的搏斗,商场如战场,指挥、管理、博弈,无时不在在。以史为鉴,让我们以专家的眼光、以人文的角度,以通俗的笔法,一起解读名将的一成长之路与领导智慧。 当一名好的将军、当一位名将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呢?本书选择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几个世界著名的战争统帅,试图从他们的经历与个性中总结出一位成功的将领应该具备哪些独特的个性。例如,巴顿善于激发军中士气,他的演说极富感召力;马歇尔胸怀宽广,以大局为重善于识才用才;艾森豪威尔超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让他能够从容不迫地指挥历史上
《尤利西斯 格兰特传》是国内出版的关于美国南北战争中传奇将军、美国第18任总统尤利西斯 格兰特的传记。尤利西斯 辛普森 格兰特(Ulysses Simpson Grant,1822 1885),美国军事家、政治家。格兰特在南北战争中担任联邦军总司令,成功击败邦联军,维护了美国统一;1868年因战功显赫被推选为美国第18任总统,1872年获得连任,1877年卸任总统。他晚年投资生意失败,潦倒落魄。在生命垂危之际,他完成了个人战争回忆录,由马克 吐温的出版公司出版,当时畅销六十余万册。格兰特的人生就是美国梦生动的证明:本是皮匠家庭出身的穷小子,长期受人鄙夷,突然间变成功勋卓著的常胜将军,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他成为万民拥戴的总统,引导国家重建;在生命*后,他写就销量达六十余万册的个人回忆录,给世人留下一份无比宝贵的财富。但同时,他形容邋遢,酗酒无度
他从小敬佩蔡锷和朱德,立志爱国强兵,成为黄埔一期生。东征时,作战勇猛,带病当敢死队长,功克惠州城,大扬黄埔革命军的军威;北伐时,兵贵神速,率部杀进孙传芳部包围圈,解南昌北伐军总司令部所在地之围。 十年内战时,虽然未亲自参加反革命大屠杀,但盲从蒋介石,追随其走上反人民革命的道路。国共分裂后,追随国民党、蒋介石参加反革命内战。 鏖战巨鹿,他居然以一旅兵力击溃石友三部两个步兵师和一个骑兵师,石部前敌总指挥以下许多官兵阵前请降。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积极要求参与对日作战,参加武汉会战中的九江防御战:“日本侵略者毁我中华,践踏河山,我们岂能坐视?我们要为党国争气,与九江共存亡!”广西会战,他率部取得昆仑关大捷。 血战缅甸,盟军指挥官,称赞陈明仁“不愧为中国军队的名将”。陈明
本书讲述了迦太基名将、军事家 汉尼拔辉煌壮丽的人生。他年少时随父亲哈米尔卡 巴卡进军西班牙,并在父亲面前发下一生的誓言,终身与罗马为敌;长大后他率领大军深入罗马腹地,给予罗马沉重打击,终因远离后方,深陷敌境,*终大败而归的历史。
德怀特 戴维 艾森豪威尔(1890年10月14日 1969年3月28日),美国第34任总统,陆军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传奇人物。他生命的前52年充满波折、苦闷和压力,但却从未丧失雄心壮志和对成功的渴望。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年过半百的艾森豪威尔1943年担任盟国远征军司令官。1944年6月6日,他成功指挥了扭转战局的诺曼底登陆,创造了一个军人一生中辉煌的胜利。1953年至1961年,他担任美国总统,并被后人认为是20世纪政绩辉煌的美国总统之一。《艾森豪威尔传》是斯蒂芬 安布罗斯的一部著名传记。在此书写作的过程中,他得到了艾森豪威尔本人及其亲友的全力支持,从而得以深入接触艾氏的书信及文件。传记一经推出,就引起了出版界的肯定与赞誉,奠定了作者在美国史学界的崇高地位。《纽约时报》的书评曾称,此书严谨、权威、详实,既展现了
《巴顿传》由张立伟著,作为一本二战名将巴顿的传记,分章节介绍了巴顿的童年时代、进入西点军校学习、接触到坦克,以及他所指挥的重大战役等众多读者感兴趣的内容。其中不乏许多鲜为人知的励志故事,也包含巴顿将军离奇的去世之谜,以及对二战起到重大转折的诺曼底登陆战役。作者以鲜活的笔触,为读者介绍二战中的知名将领,点评名将的是非成败,功过得失,历史性与趣味性并存,《巴顿传》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著作。
《曾国藩家书》在体例上将曾国藩家书分为修身、劝学、治家、理财、交友、为政、用人、养生、军事诸篇。选编时对多个版本进行比较,精选其中有代表性的和对当代人极具参考价值的篇章。按时间排序,酌定标题,进行注释和点评。在內容上每篇各有不同,也各有侧重,如下所述:修身篇所选的家书旨在反映曾国藩在保身、进德修业、息心忍耐、有恒心、谨慎、自立自强等方面的內在修为。劝学篇所选的家书包括教弟写字养神、劝弟学业宜精、阐述求学之法、教弟注重看书、读书要有恒心等內容,反映了曾国藩“读书、立志、有恒”的治学思想。
杨国光编著的《功勋与悲剧(红色谍王左尔格)》讲述了:二战时期,一支代号“拉姆扎”的间谍行动小组,在日本东京活动。小组的首领,是身材魁伟、仪表堂堂、气度雍容的理查德·左尔格。谁也不会想到,这位毕业干柏林大学和基尔大学的博士,在东京德国使馆内有单独办公室并与使馆官员亲密无间的著名记者,竟是为莫斯科工作的。他的信条是:不撬保险柜,文件却主动送上门来;不持枪闯入密室,门却自动打开。1940年11月18日,他从东京向莫斯科首次发出警报:“德国已开始准备对苏作战。”当时离开战还有整整七个月。战争爆发前二十多天的1941年5月30日他再次发电:“德国将于6月下半月发动对苏联的进攻。”然而斯大林对此的批注却是“让呈送这份情报的谍报员见鬼去吧……”却将其视为“帝国主义的阴谋”“假情报”……左尔格于1941年10月4日发回
《张治中回忆录》是张治中先生生前留下的一份自述。这份自述,记下了他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种种活动,反映了他热爱祖国、追求真理的生平。由于他长期置身于国民党最高决策之列,自述中留下很多重要史料,对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特别是国共关系问题是具有特殊意义的。 这份自述侃侃而谈,娓娓动听。读了使我们看到一个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看到了他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由来和基础,也从一个侧面看到我们国家这一阶段的历史风云。 张治中,原名本尧,字文白。二级陆军上将。他始终不渝地坚持孙中山先生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从黄埔建军到共同建国,真诚维护国共两党的团结。《张治中回忆录》是他生前留下的一份自述。这份自述,记下了他在政治、军事等方面的种种活动,反映了他热爱祖国、追求真理的生平。由于他长期置身于
叶剑英(1897—1986)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广东省梅县人。云南陆军讲武学校毕业,后曾入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特别班学习。早年参加粤军回粤驱逐桂系军阀、讨伐陈炯明、平定广州商团叛乱、北伐之役,参与创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领导广州起义。曾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兼总参谋部部长、中央苏区东南战区总指挥兼政治委员、红军总参谋长、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红军陕甘支队参谋长、红一方面军参谋长、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部参谋长;八路军参谋长、中共中央南方局常委、中央军委参谋长、军事学院副院长;军事调处部中共代表、中共中央后方委员会书记、华北军政大学校长兼政治委员、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兼市长、中共中央华南分局第一书记;广东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广东省人民政府
看完了梁春贵的《金兀术正传》这本书您就会知道,在真实的历史中,金兀术可完全不是《岳飞传》中那样的形象,他是金朝的开国英雄,出将入相,纵横捭阖,是当时那个年代的风云人物。他对于金朝的重要性,远远高于我们所熟知的岳飞对于南宋的重要性。然而这两个人却得到了截然不同的结果,一个被供奉于高高的庙堂之上,受千百万人顶礼膜拜;一个则成为普通百姓茶余饭后的笑料人物,成为侵略中国而最终失败的“洋鬼子”的代表。这让我这个历史爱好者心中十分愤愤不平,本着“路不平有人铲,抱不平有人打”的历史侠义精神,于是乎操起键盘,写下了这部《金兀术正传》,还金兀尤一个历史公道。
《曾国藩箴言录》讲述了曾国藩一步一个脚印,从湖南山村的一个穷秀才跻身于作为近代有名的人物,直至成为晚清“中兴名臣”、“大清圣哲”,无人能出其右。在《曾国藩箴言录》里曾国藩将告诉你:稳慎之绝、磨砺之功、圆融之道、牵手之智、用人之律、进退之智。
一个小学校长,在革命的烈火和你死我活的战斗中,锤炼成天不怕地不怕的一员虎将;他追随徐向前元帅,把一支小小的红军队伍,拉成了一支拥有十万大军的红四方面军,并成为副总指挥;从黄麻暴动起,他就战斗在中国革命的最前沿,遍尝了鄂豫皖苏区突围、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翻越雪山、三过草地、鏖战河西走廊、太行山抗日、中原突围等等带来的苦难;死神数次与他擦肩而过,使他成为13个参加革命的兄弟姐妹中,的幸存者……《开国将军故事丛书:王树声故事》以流畅的文笔,讲述了开国大将王树声的传奇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