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仑是所有热血青年的榜样 理想远大、学识渊博、精力充沛、积极勤奋; 拿破仑是所有热血青年的教训 忘记初心、迷失自我、狂妄自大、不知敬畏。 埃米尔 路德维希说: 欧洲的热血青年恐怕找不出比拿破仑更好的榜样和更大的教训了。 《拿破仑传》是传记大师埃米尔 路德维希的代表作,是拿破仑传记中的经典作品。本书不仅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传记,更是一部语言考究的文学作品。
拿破仑 波拿巴是法兰西*共和国*执政,法兰西*帝国皇帝,意大利国王,莱茵联盟保护人,瑞士联邦仲裁者。本书描述了拿破仑叱咤风云的一生中经历过的各次重大战役及其辉煌的军事成就,通过翔实的史料,将拿破仑的伟大魅力和历史功过真实生动地展现出来。心理刻画与人物描写的完美结合使本书兼具文学性与可读性。《拿破仑传》自1924年初版后长销不衰,被誉为 影响历史进程的书 。
巴顿、马歇尔、麦克阿瑟……他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创造了煌煌战绩、他们是如何从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叱咤风云的将帅?他们又是如何管理千军万马,使军队凝成钢铁的意志?他们有何过人的品质与意志? 人生如战场,充满了与风浪坎坷的搏斗,商场如战场,指挥、管理、博弈,无时不在在。以史为鉴,让我们以专家的眼光、以人文的角度,以通俗的笔法,一起解读名将的一成长之路与领导智慧。 当一名好的将军、当一位名将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呢?本书选择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几个世界著名的战争统帅,试图从他们的经历与个性中总结出一位成功的将领应该具备哪些独特的个性。例如,巴顿善于激发军中士气,他的演说极富感召力;马歇尔胸怀宽广,以大局为重善于识才用才;艾森豪威尔超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让他能够从容不迫地指挥历史上
伯纳德 劳 蒙哥马利,英国陆军元帅、战略家、军事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杰出的指挥官之一。著名的阿拉曼战役、诺曼底登陆为其军事生涯的两大杰作。1887年11月17日,蒙哥马利出生于伦敦的一个牧师家庭,1901年14岁时正式入学,1907年考入桑德赫斯特英国皇家军官学校,1908年12月担任英国驻印度的皇家沃里克郡团少尉排长,之后参加一战和二战。、、作者站在一个非常可观的角度,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栩栩如生、鲜活的人物形象,既有功也有过,既有其取得的成就、战绩,也有其过失,既有对其性格果敢、坚毅的描写,也有其高傲自大、独断专横的叙述。
本书讲述了迦太基名将、军事家 汉尼拔辉煌壮丽的人生。他年少时随父亲哈米尔卡 巴卡进军西班牙,并在父亲面前发下一生的誓言,终身与罗马为敌;长大后他率领大军深入罗马腹地,给予罗马沉重打击,终因远离后方,深陷敌境,*终大败而归的历史。
德怀特 戴维 艾森豪威尔(1890年10月14日 1969年3月28日),美国第34任总统,陆军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传奇人物。他生命的前52年充满波折、苦闷和压力,但却从未丧失雄心壮志和对成功的渴望。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年过半百的艾森豪威尔1943年担任盟国远征军司令官。1944年6月6日,他成功指挥了扭转战局的诺曼底登陆,创造了一个军人一生中辉煌的胜利。1953年至1961年,他担任美国总统,并被后人认为是20世纪政绩辉煌的美国总统之一。《艾森豪威尔传》是斯蒂芬 安布罗斯的一部著名传记。在此书写作的过程中,他得到了艾森豪威尔本人及其亲友的全力支持,从而得以深入接触艾氏的书信及文件。传记一经推出,就引起了出版界的肯定与赞誉,奠定了作者在美国史学界的崇高地位。《纽约时报》的书评曾称,此书严谨、权威、详实,既展现了
杨国光编著的《功勋与悲剧(红色谍王左尔格)》讲述了:二战时期,一支代号“拉姆扎”的间谍行动小组,在日本东京活动。小组的首领,是身材魁伟、仪表堂堂、气度雍容的理查德·左尔格。谁也不会想到,这位毕业干柏林大学和基尔大学的博士,在东京德国使馆内有单独办公室并与使馆官员亲密无间的著名记者,竟是为莫斯科工作的。他的信条是:不撬保险柜,文件却主动送上门来;不持枪闯入密室,门却自动打开。1940年11月18日,他从东京向莫斯科首次发出警报:“德国已开始准备对苏作战。”当时离开战还有整整七个月。战争爆发前二十多天的1941年5月30日他再次发电:“德国将于6月下半月发动对苏联的进攻。”然而斯大林对此的批注却是“让呈送这份情报的谍报员见鬼去吧……”却将其视为“帝国主义的阴谋”“假情报”……左尔格于1941年10月4日发回
第二次世界大战十大名将丛书。 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是二战时期盟军的统帅,他成功地指挥了诺曼底登陆,扭转了欧洲战场的局势。战后,他又出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连续当选两届美国的总统,是美国历史上惟一一位集军、政、教育荣誉于一身的总统。他被尼克松总统称为“战争中的人,和平中的人,美国人民心目中的人。” 在历史进入21世纪之际,我们重温上一个世纪的悲壮历史,重新审视艾森豪威尔的人生经历,不仅仅是为了对这个人物、那段历史有一个相对公正、准确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推彼及已,从中吸取教益,坚定我们致力于维护新世纪和平与稳定的决心和信心。对于艾森豪威尔,我们在对他本人的奋斗表示钦佩的同时,也要感谢历史为他提供了一展身手的机遇和舞台! 本书将大部分篇幅用在描写艾森豪威尔在二战中的所做、所为
在美国,大概很少有比罗斯福总统更受赞誉和憎恨的了,直至今天,一提到他的名字,有人会充满怀念,有人则骂不绝口。也很少有哪个总统能像他那样有效地集政客、导师、鼓动者和政治家的品质于一身。也没有谁能创下*的纪录——在美国连任四届总统,执政长达12年之久,如若不是身体原因。不知道他还会将这一纪录扩大至多少年。 那一个充满动荡、变革与血腥恐怖的年代,全球性经济大崩溃,法西斯主义迅猛崛起,轴心帝国集团建立,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形成。那也是一个英雄与枭雄并出的年代,是个需要专政、独裁与个人崇拜的年代。富兰克林·罗斯福重实效、轻说教、不囿陈规、见风使舵、善跳政治狐步舞,不论在和平时期,还是在战争年代,他从律师到州参议员,到海军助理部长,到州长,到总统,都使自己处于不败之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苏联红军在东线一路所向披靡,美英法盟军在西线的进攻也连奏凯歌,法西斯德国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艾森豪威尔将攻克柏林的重任历史性地让给了苏军,常胜将军朱可夫的百万大军重重包围了柏林,将红旗插上帝国大厦的楼顶。绝望之中的希特勒携红颜知己爱娃饮弹自尽,纳粹德国有效覆灭 杨隽创作的《法西斯的覆灭(攻克柏林)(精)》讲述了这一重要战事。
一八九四年四月十七日生于俄国库尔斯克省卡利诺夫卡村,一九七一年九月十一日逝于苏联莫斯科。苏联部长会议主席……
在军人不参政的美国,由将军而登陆上总统宝座的人并不多见,而梦艾森豪威尔就是获此殊荣的人物。 艾森豪威尔,出身于著名的西点军校。后来,又曾在陆军指挥参谋学校和陆军大学深造。 但是,直至太平洋战争爆发,他仍是个默默无闻的军人。幸运的是,艾森豪威尔长期在麦克阿瑟和马歇尔手下作参谋工作,得到了他们的赏识。 1942年6月,在马歇尔的举荐下,艾森豪威尔被任命为欧洲美军司令。在此之前,他从未实地指挥过作战。然而,他就任后的次重大使命-指挥美英联军北非登陆之战,却十分成功,这证明了马歇尔慧眼独具。艾森豪威尔也因此声名鹊起。 艾森豪威尔属下的英国将领们,不少都具有比他丰富的战场指挥经验。同时,他还要同一个喜欢直接干预战场指挥的英国首相打交道。这给他带来了相当的困难。然而,他恰当地处理了同英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十大名将丛书。 五星上将艾森豪威尔是二战时期盟军的统帅,他成功地指挥了诺曼底登陆,扭转了欧洲战场的局势。战后,他又出任哥伦比亚大学校长,连续当选两届美国的总统,是美国历史上惟一一位集军、政、教育荣誉于一身的总统。他被尼克松总统称为“战争中的人,和平中的人,美国人民心目中的人。” 在历史进入21世纪之际,我们重温上一个世纪的悲壮历史,重新审视艾森豪威尔的人生经历,不仅仅是为了对这个人物、那段历史有一个相对公正、准确的认识,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推彼及已,从中吸取教益,坚定我们致力于维护新世纪和平与稳定的决心和信心。对于艾森豪威尔,我们在对他本人的奋斗表示钦佩的同时,也要感谢历史为他提供了一展身手的机遇和舞台! 本书将大部分篇幅用在描写艾森豪威尔在二战中的所
隆美尔是纳粹德国军队公认的天才战术大师,在北非的戈壁沙漠中成就其一世英名。他一身兼备“虎”威与“狐”气,当他率军冲锋陷阵时,像一只下山猛虎。当他施展各种诡计蒙骗对手时,又似一只狡猾的狐狸。丘吉尔这样评价隆美尔:“尽管我们在战争浩劫中相互厮杀,请准许我说,他是一位伟大的将军。” 本书作为一部纪实作品,严格做到尊重史实,在文风上则力求朴实无华,以便使读者能够在阅读当中更加真切地把握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而且这也是对那些妄图否定侵略历史、美化战犯者的观点的一种有力的抨击。
在空前惨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有一位叱咤风云的高级指挥员,因屡立战功、指挥卓越,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终从一名士兵逐级晋升为苏联元帅,他就是格奥尔基·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在伟大的卫国战争期间,朱可夫一直是苏军统帅部成员,从1942年8月起到战争结束,一直担任副统帅,多次作为统帅部代表被派往前线,并曾先后担任过重要的几个方面军的司令员。朱可夫在策划、准备和指挥莫斯科会战、斯大林格勒会战、库尔斯克会战和柏林战役等一系列决定性战役中,发挥了别人无法替代的、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朱可夫对军事指挥及军事学术所作出的贡献,已为世界军界所公认。直到今天,研究朱可夫指挥的著作还深受各界人士的欢迎。 作为一名高级指挥将领,朱可夫具有高超的指挥艺术、远大的战略目光、冷静的判断
本书是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军事类、人物传记类图书。书中收入史迪威1941-1944年的战时日记、评论文章及与夫人的信函,记叙了他担任中缅印战区美军总司令、中国驻印军司令期间的经历,较全面地反映了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在缅甸的作战过程,并附有日记中所涉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的介绍。 作为二战时期美国援华抗战的*军事长官,史迪威亲眼见证和参与了中美两国联合抗日的那段历史。书中,史迪威将军透过自己私人化的视角,将这段历史给予了生动、鲜活的还原。本书的出版,对于我们全面审视抗战时期的中国历史,重温当时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决心。
《战士之路》是美国陆军航空队中将、二次大战时在中国作战的美国志愿航空队指挥官克莱尔·李·陈纳德的回忆录。讲述了他自1937年应约赴中国,招募飞行员并组建中国第14志愿轰炸机中队,并先后参加了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和武汉会战,之后赴昆明筹办航空学校的艰难历程,同时记录了中国军民抗日惨烈悲壮的情景。1941年,“中国空军美国志愿大队”正式成立,由陈纳德为大队指挥官,被称为“飞虎队”。1942年,美国志愿航空队并入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陈纳德为14航空队少将司令。至抗战结束,陈纳德率领的驻华美军航空队击落敌机超过3000架,摧毁船舶110万吨,火车机车1225辆,车厢712具,卡车4836辆,破坏桥梁356座,为中国抗日立下卓越功勋。本书不仅细致入微描述了每一场战斗的场景和战术讲解,而讲述陈纳德个人成长的感悟及对整个战争的深入思考
本书作者米哈伊洛夫根据大量的史料,用流畅的文笔,生动的语言,记述了苏沃洛夫的一生。通过对苏沃洛夫指挥的各次战役的描述,分析和介绍了他的军事思想和指挥艺术。尤其是瑞士远征,记录了苏沃洛夫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如何克服阿尔卑斯山的障碍,以少胜多,战胜了法军的战绩。此书对于我们研究苏沃洛夫的军事思想、战术原则、统帅才能与修养,以及参谋组织、士兵教育与官兵关系、后勤保障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此书对于帝俄所进行的扩张版图的战争缺乏应有的阶级分析,读者在阅读时应予注意。
美国五星上将麦克阿瑟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创造了美军历史上的数个:在西点军校的成绩名列,并创造了该校历*好的成绩;他是次世界大战时美军中年轻的准将,后来又成为年轻的西点军校校长、年轻的少将和年轻的陆军参谋长;他是被外国授予陆军元帅的惟一美国人;是美国历史上参加过三次重要战争的惟一将军。崇拜他的人认为,他是美国历*伟大的军人;批评他的人认为,他是个自高自大、徒有虚名的五星上将。 本书作为一部纪实作品,严格做到尊重史实,在文风上则力求朴实无华,以便使读者能够在阅读当中更加真切地把握历史人物的本来面目,而且这也是对那些妄图否定侵略历史、美化战犯者的观点的一种有力的抨击。
鸿儒文轩编著的《沙漠之狐(隆美尔1891-1944)》讲述了隆美尔出身小知识分子之家,自幼体弱多病,在父亲的安排下成为了一名职业军人,并很终成为一名出色的战术指挥家。他善于玩弄战术,或以假乱真,或声东击西,或以退为进,或假攻实守,以迷惑对手。凭借这些战术,隆美尔在北非战场取得了成功,也因此获得了 沙漠之狐 的绰号。又鉴于隆美尔是希特勒的帮凶,是纳粹很得力的侵略工具,因此被称为 二战纵火犯 纳粹的战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