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波澜壮阔、影响深远的史诗之一,阿拉伯起义和争夺中东的秘密较量。惊心动魄、扣人心弦,披露此前不为人知的真相。用T.E.劳伦斯的话来说,*次世界大战中阿拉伯人反抗土耳其统治的起义是 插曲的插曲 。当时,欧洲的战壕内厮杀正酣,血流成河,西方的参战者很少注意到中东战区。所以,中东的战事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一小群冒险家和下级军官来塑造的,他们离权力的核心很遥远。库尔特普吕弗是个文弱的知识分子,在德国驻开罗大使馆工作,他的秘密任务是煽动反对英国统治的伊斯兰圣战。亚伦亚伦森是一位著名农学家和热忱的犹太复国主义者,他赢得了叙利亚的奥斯曼总督的信任。威廉耶鲁是家道中落的美国豪门后嗣,受雇于标准石油公司。他前往奥斯曼帝国,对土耳其人弄虚作假,以便获得珍贵的石油开采权。故事的中心是劳伦斯。1914年初,他还是
《朱可夫:斯大林的将军》全景式地记述了二战中有才干的将领、苏联红军传奇人物朱可夫元帅的一生。作者认为,作为一个有着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的人,朱可夫高超的谋略,只有他追逐自己战场目标的冷酷无情可与之相比。 作者根据朱可夫本人未经删节的回忆录以及近年来公开的苏联档案,对朱可夫从一名农家子弟到成长为传奇人物的波澜起伏的一生进行了精彩记述,如对朱可夫的出生及家庭情况、他的青少年时期、早期的红军指挥员生涯、1939年在哈拉哈河的成名之战、在基辅为苏德战争的爆发进行的准备、苏德战争的爆发及苏军早期的溃败、在列宁格勒和莫斯科力挽狂澜、苏军大反攻、进军柏林征服德国,以及二战结束后在苏联领导层中地位沉浮、担任国防部部长、撰写回忆录在历史中为自己正名直至后去世等等。 《朱可夫:斯大林的将军》
本书是一部关于古巴革命历史领袖菲德尔 卡斯特罗的传记著作,于2012年底在古巴出版西班牙文版。菲德尔 卡斯特罗详尽讲述了他的家世、童年、青少年及大学的学习生活,个人思想发展轨迹、投身革命斗争的历程,组织攻打蒙卡达兵营、流亡墨西哥、 格拉玛号 登陆、在马埃斯特腊山的武装斗争,直至1959年取得全国胜利。除卡斯特罗本人口述外,作者还以提问、对话的方式,并辅以大量历史档案文献、同亲属和历史人物的访谈、实地考察等内容,以及170余幅珍贵历史图片,多角度地丰富和充实了这部回忆录。 全书内容浩瀚,叙事具体生动,是目前了解和研究菲德尔 卡斯特罗生平思想和古巴革命历史的权威、*代表性的著作。
这是一部致力于 打破神话 的拿破仑小传。与市面上占主流的、将拿破仑刻画为 军事巨人 政治天才 欧洲之父 ,甚至 鸡汤式 励志人物的拿破仑圣徒传不同,这部出自英国历史学家保罗 约翰逊之手的拿破仑小传以怀疑和敏锐的态度,回顾了拿破仑波澜壮阔的职业生涯和富于多面性的一生。这部小传既以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述了拿破仑的一生,又是一部以拿破仑人生经历为线索的欧洲史,还是一部兼具历史知识和故事性的纪实文学,可供读者从多角度品读。
本书是近20年来关于罗伯特 E.李的部重要传记,向读者再现了美国历伟大、代表性的将领之一。罗伯特 李虽然不赞成奴隶制,也不赞成脱离联邦,但因为不忍心向自己的孩子、邻居和心爱的弗吉尼亚 挥剑 ,而选择为南方出战。本书全面记录了李将军在南北战争期间的军旅生涯,披露了战场上的更多细节,分析了他为战争而制定的战略,以及终失败的原因。如作者迈克尔 科达所说,李将军的自尊、勇气、领导才能和谦逊的性格让他成为 败战名将 。
乔治·凯特利特·马歇尔(1880—1959)是二战时期的风云人物,他指挥美军在*困苦的条件下,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无论是在欧洲战场上,还是北非、南亚战场,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战绩。 在那个乱世出英雄的年代,马歇尔身边出现了一大批英雄。在费吉尼亚军校和利文沃斯堡步骑学校学习后,他当了老麦克阿瑟的部下,转战菲律宾和墨西哥等地,建功立业。 二战时,他与小麦克阿瑟并肩作战。他曾经提拔任用了艾森豪威尔、巴顿、布莱德雷、史迪威等名将,成为名副其实的将军伯乐。他谦虚务实,头脑机敏,曾提出著名的“马歇尔计划”。他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几次谢绝了总统候选的提名。他还以国务卿身份来过中国。
本书原名《特使:与丘吉尔、斯大林周旋记》,记述了美国著名外交活动家W·艾夫里尔·哈里曼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1-1946)出使英苏两国的亲身经历。他在本书中试图通过自己50年外交折冲的经历,现身说法,进一步阐明自己的对苏政策观,针砭时弊,开出药方,以期当政者采纳。他主张要用“美国的理想”也就是美国的生活方式向苏联进行渗透,以“经济技术”为纽带促使苏联就范,从而达到“权力的中心在华盛顿”的目的。 本书虽然是哈里曼亲身经历的写照,其述说的历史事件也都已有专门著述和当时人回忆录可供检索,但书中不乏有价值的手资料。当年的国际环境和今天的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哈里曼上述主张经过20世纪历史的检验,仍然有着“亲历、亲闻、亲见”,往事历历,从而成为后事之师的历史价值。
本书既是一部关于英国秘密情报局(军情六处)的创始人及首任负责人曼斯菲尔德·卡明(Mansfield Cumming,1859-1923)爵士的传记作品,还是一部讲述英国秘密情报局(军情六处)建立初期(1910-1923)鲜为人知的历史作品。卡明为英国秘密情报局(军情六处)留下的不仅仅是流传至今的传统,而且他的继任者还在使用着绿色墨水和 的“C”签名。本书生动地展现了英国秘密情报局(军情六处)创始人以及这个神秘组织的风貌。
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1888.6.17-1954.5.15),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著名的陆军军官,1940年7月被晋升为上将。他是杰出的军事家、军事理论家、统帅,装甲战的倡导者,德国装甲兵创建者。并被认为是闪电战的创始人之一,虽然他还不是纳粹政权时期的*将领,但却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出色的指挥官之一。由于他充分地运用了坦克的性能,并把坦克作为战场上主要的进攻武器,因此他被各国战史学家称为“世界装甲之父”。
^
拿破仑的伟大,不仅在于他所创造的业绩的永恒与深远影响,更在于他在创造这些业绩中投入的是神奇、巨大的震撼力量。他不仅仅代表着法兰西共和国,更代表了欧洲的一个时代,无形之中他已经成为了那个时代的标志,甚至一提起19世纪的欧洲,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拿破仑。
尤利西斯·辛普森·格兰特,美国南北战争后期任联邦军总司令,美国第18任总统,1843年毕业于西点军校。 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格兰特率部远征,先后夺取亨利堡及多纳尔森堡,这是联邦军队自战争爆发以来所取得的主要的胜利。随后,他指挥夏洛战役攻克维克斯堡,粉碎了南方军对密西西比河的控制。在取得铁路枢纽查塔努加战役胜利之后,林肯总统提升格兰特为中将,任命他为联邦军总司令。在里士满周边进行的旨在瓦解罗伯特·李的荒原战役中。格兰特终摧毁敌军,于1865年4月9日在阿波马托克斯接受罗伯特·李的投降。 1868年,共和党提名这位备受尊敬的战争英雄作为本党的总统候选人并当选总统,在1872年又赢得了总统连任。 1877年离开白宫后,格兰特开始了他环游世界的旅程,曾到过中国受到当时李鸿章的接见。后来格兰特在纽约定居,在这里,他
1945年,备受争议的巴顿将军在德国的一场车祸中丧生,究竟是意外还是暗杀? 福克斯新闻主播奥莱利与畅销书作者杜加尔德凭借他们畅销的历史写作找到了他们的制胜法则 以 刺杀 为题夺人眼球:《刺杀林肯》《刺杀肯尼迪》和《刺杀耶稣》。这次他们将目光投向了二战中美国著名的陆军上将 巴顿将军。 在将搭乘艾森豪威尔将军的专机回国前一天,巴顿和他的参谋长霍巴特 盖伊少将*后一次去打猎,巴顿坐在右后座,另一个军士开着一辆吉普随行。一辆卡车从对面开来,离他们的车不到6米时突然转弯撞过来。巴顿被惯性向前甩去,头部重重地撞在司机座后面降得很低的隔板玻璃上,前额的头皮掀起,创口在眉骨上方大约3英寸处,颈椎断裂。 车祸后人们给两辆车和两位司机都拍下了照片,但唯独没有人给巴顿将军拍下照片,以致人们至今都无法对证。车祸现
克劳塞维茨被西方誉为“兵圣”。他用12年岁月写成的《战争论》,是军事思想史上部划时代的战争理论经典。美国军事学界称克劳塞维茨是现代战略学研究的“鼻祖”,其《战争论》是战略学的“圣经”。苏联军事学界认为,在当代,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一直是各国军事学家和将军们的书。德国军事学界把克劳塞维茨看做是他们的“开山祖师”,认为《战争论》是世所仅见的深入、渊博、有系统的战争研究著作。本书较系统和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克劳塞维茨有关“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等一系列在战争理论中引起一场革命的主要思想,其中不少论述至今对我们研究现代战争或未来战争仍有重要的启迪借鉴作用。
德川家康出生在贫穷落后的三河地区,父亲松平广忠中是小城冈崎的城主,领地内豪族林立,外面也是强敌环伺。自保不暇的广忠,只好将幼年的竹千代送作人质,以换取今川氏的保护,家康也由此过着寄人篱下的悲苦生活,直到成年。 幸运的是,家康手下有着战国时期为质朴勇敢的三河武士。家康在率领三河武士追随织田信长四处征战的过程中,扩张了自己的力量,赢得了自己的生存空间。而为了维持这来之不易的局面,家康甚至忍痛处死了自己的爱子。 在信长死后,家康以世家子弟的身份,拜服在出身寒微的秀吉脚下,其隐忍的本色以及洞察局势的能力,可谓一时无二,而等到时机降临,又能果断出击,将潜在的敌人彻底瓦解。
伯纳德·劳·蒙哥马利(Montgomery of Alamein,sir Bernard Law 1887.11.17~1976.3.25),英国陆军元帅,战略家,军事家,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杰出的指挥官之一。著名的阿拉曼战役、诺曼底登陆为其军事生涯的两大杰作。 1887年11月17日,蒙哥马利出生于伦敦的一个牧师家庭。1901年14岁时正式入学。1907年考入桑德赫斯特英国皇家军官学校。1908年12月担任英国驻印度的皇家沃里克郡团少尉排长。